患者麻药过敏,小小银针显威!上海医生施行全球首例针刺麻醉下冠状动脉造影术
将两根小小的银针,轻轻巧巧地留在患者手前臂穴位之后,医生开始另一侧的前臂上进行造影术。这个患者没有接受局部麻醉药物,在完全清醒地状态下接受了手术治疗。这就是传说中的“针刺麻醉”。
5月22日至25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联合针灸科完成了三例针刺麻醉下冠状动脉造影术,开创了针刺麻醉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运用的全球先河。
小小银针解开“死局”
这是一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特殊的是,三年前,患者在接受一例微创手术局部麻醉时,发生对麻醉药物利多卡因严重过敏反应,出现过敏性休克,经抢救才脱离危险。
▲手术过程中。(岳阳医院供图)
患者对利多卡因严重过敏,但常规心内科医生进行冠脉造影术时需要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穿刺桡动脉或股动脉,这该怎么办?
眼看是一个“死局”,岳阳医院心内科主任樊民想到祖国传统医学针灸,在与我国针麻专家、岳阳医院院长周嘉、针灸科主任李璟充分讨论病情后,医生们决定采用针刺麻醉下行冠脉造影术。
5月22日傍晚6点,李璟主任消毒好患者皮肤后,在患者左前臂相关穴位上轻柔、准确地将两根银针避开静脉后沿皮刺入,顾侃医生熟练地在针尾接上电针仪,予以电针持续刺激穴位。此时,患者情绪平稳,无任何不适。
一声示意后,早就在边上做好准备的樊民、朱岩峰医生在患者右手桡动脉进行穿刺、置管,成功完成“冠脉造影+血管内超声”的检查。
整个手术过程,患者始终无明显痛感,生命体征平稳,手术后也无疼痛不适。
这是全球首例针刺麻醉下冠状动脉造影术在上海岳阳医院进行。紧接着的5月25日,岳阳医院又进行了全球第二例、第三例针刺麻醉下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均为年近七旬的老人,手术均告成功,手术后患者没有疼痛不适。
揭开针刺麻醉神秘的面纱
樊民主任坦言,选择针刺麻醉作为冠状动脉造影的麻醉方式,一开始是无奈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半信半疑、好奇、惊喜到震撼、折服。
“针刺麻醉镇痛作用确切,同时具有镇静作用,病人主观感觉良好。完全可以作为心脏介入手术麻醉方式之一。”樊民说。
李璟主任谈到,针刺麻醉能发挥多层次、多靶点的双向调节效应,激发机体释放具有镇痛作用的多种内源性物质,并能有效降低和改善手术应激,促进术后恢复,增加手术安全性。
针刺麻醉简称“针麻”,是20 世纪50 年代我国医学科学工作者把针刺应用于外科手术的原始创新,是根据祖国传统经络理论,结合手术要求,按照循经取穴,辨证运用针刺手法进行的一种手术方式。
针麻开始之初是根据针灸具有镇痛和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通过针刺对穴位的刺激,使病人能够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的一种麻醉方法。
上世纪70年代,针刺麻醉技术已走向世界。1971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随团《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詹姆斯·雷斯顿得了急性阑尾炎,做了阑尾切除手术。术后第二天,他又因腹痛接受了20分钟的针灸治疗,缓解疼痛,自述效果非常好,这让美国使团对针麻留下了深刻印象。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目睹了针麻手术的神奇,回国时带走了针灸术的信息,使美国出现“针灸热”。
在上海,上世纪90年代,开展针麻手术的代表性医院有华山医院的针刺复合麻醉下颅脑手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肾移植手术、上海眼耳鼻喉科医院的新喉再造术、仁济医院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肺科医院的肿瘤手术。不过,此后针麻术因为各种原因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我若不做,这项技术可能失传”
走到今天,针麻没有在临床上绝迹。在开颅手术、开胸心脏手术、甲状腺切除及肺叶切除等手术应用研究中,已初步证实针麻的优势。
“针药复合麻醉减少了麻醉药物的用量,削减其不良副作用,同时增强了机体自身对手术应激的良性调整作用,加快术后恢复。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降低医疗费用,造福广大的手术患者。”相关研究提到。
几根针、几个穴位就能起到麻醉的效果?周嘉解释,以前的针麻主要靠单纯针刺,现在是针药复合麻醉,即针刺与小剂量麻醉药、镇痛药合并应用,保证患者在手术中无痛,以及减少术后痛,降低药物和手术创伤引起的副作用。
周嘉也是目前针麻为数不多的坚守者、传承者之一。
当年上海仁济医院施行全球第一例针麻心脏手术,开历史先河。周嘉的老师王一山正是当年全球第一例针麻心脏手术的主刀医生,与针灸名家秦亮甫配合完成了多次针麻手术。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年轻的周嘉还在仁济医院工作,目睹了老师针麻手术的全过程,深深影响了西医出身的他。
2005年,英国BBC拍摄纪录片,全程记录了21岁的安徽姑娘小陈在仁济医院接受针刺麻醉进行心脏手术的全程。从病人手术准备阶段始,到她出院那刻终,摄像机24小时昼夜不停,力求客观真实,证据过硬。摄制组非常清楚,若非如此,很难让英国观众信服。此台手术的主刀是周嘉。
2007年,中国卫生代表团访欧,陈凯先院士把周嘉的针麻手术录像播出,引起极大震动。法国、德国国家电视台分别派摄制组来拍摄。
与此同时,周嘉带领曙光医院针刺麻醉团队从难度最大的心脏手术入手,将既往在“清醒状态下”的针刺麻醉心脏手术改良为“浅睡眠、自主呼吸状态下”的针刺麻醉心脏手术,相较于传统针麻,能更进一步扩大手术病种和手术指征,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康复迅速。相关研究结果在国际一流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报道,是目前针麻临床研究发表影响因子最高的文章。30年来对中医不屑一顾的主编,给出的一条鲜明评价:“终于把我说服了”。
针刺麻醉研究成果曾被世卫组织确认为中国医学科学研究五项重大成果之一,针麻研究促进了国际医学界对针灸医学的了解。深入研究针麻的作用机制,优化刺激条件,使其成为手术的普适路径,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
“如今我若不做,这项技术就可能失传,我有责任把它继续下去。作为常规手术的补充,在部分患者上采用这样的手术能极大获益,加快术后康复同时降低手术费用,对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周嘉说。
文:唐闻佳 沈莉
编辑:沈湫莎
责编:许琦敏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