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首创!西安交大“3D打印可动人工颈椎”,能使患者术后颈部旋转运动!

2018-05-25信息快讯网

国际首创!西安交大“3D打印可动人工颈椎”,能使患者术后颈部旋转运动!-信息快讯网

▲西安交大二附院研发的“3D打印可动人工颈椎”,能使患者术后颈部旋转运动!   本报驻陕记者韩 宏摄


记者从西安交通大学今天举行的科技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西安交通大学5月22日首次获得陕西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该校的《3D打印技术重建脊柱脊髓功能的临床应用与相关研究》《微纳尺度典型金属材料的力学特性及其内在机理》等6项成果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5项成果获得二等奖,获奖总数及一等奖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发布会上,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主治医师、助理研究员蔡璇博士代表贺西京博士研究团队发布新闻,他们结合金属3D打印技术,开发出个性化穹窿顶钛笼式人工颈椎,在国际上创新性提出了椎体次全切术后可动人工椎体-椎间盘复合体植入、重建椎体运动单位功能的理念,研制出可动人工颈椎假体和人工寰齿关节。该团队同时宣布,成功开展了世界首例可动人工寰枢关节置换手术。

蔡璇博士概述了项目的三大创新点:“第一、研发3D打印个性化穹窿顶钛笼,降低塌陷率,提高手术疗效;第二、 研发3D打印可动人工颈椎,重建颈椎运动功能;第三、 研发人工寰枢关节,保留寰枢关节旋转功能。”

国际首创!西安交大“3D打印可动人工颈椎”,能使患者术后颈部旋转运动!-信息快讯网

▲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主治医师、助理研究员蔡璇博士代表研究团队发布新闻。 本报驻陕记者韩 宏摄

蔡璇表示,椎体次全切加钛笼、钛板固定术,是世界上治疗颈椎病疗效最好、应用最广的标准术式,但现行通用的钛笼是临床医生在手术中手工剪裁的,边缘锐利容易塌陷,塌陷率高达79.7%—93.3%。钛笼塌陷容易引起内固定松动、移位,导致临床症状复发等并发症。

该团队研发出3D打印个性化穹窿顶钛笼,消除了传统钛笼的锐利边缘,能精准适配颈椎解剖形态,同时增大了有效支撑面积,大幅度提高了稳定性和手术疗效,降低了塌陷率。蔡璇表示,3D打印的钛笼已经过200余例的临床应用,近两年的随访证实,钛笼塌陷等并发症发生率从90%降到10% 。

国际首创!西安交大“3D打印可动人工颈椎”,能使患者术后颈部旋转运动!-信息快讯网

国际首创!西安交大“3D打印可动人工颈椎”,能使患者术后颈部旋转运动!-信息快讯网

▲可动人工颈椎的设计思路:以可动固定代替融合。    本报驻陕记者韩 宏摄

“钛笼、钛板的固定手术被称为颈椎的融合手术,这是世界上临床应用很广泛的术式,疗效也很确切,但融合手术很大的缺陷是,手术节段颈椎将永久丧失它的运动功能,融合手术后,患者的颈部活动严重受限,严重影响术后的生活质量。”蔡璇说,为此,按照“以可动固定代替融合”的设计思路,团队研发出3D打印可动人工颈椎,替代现有的钛笼和钛板,重建颈椎的运动功能。

结合金属3D打印技术,他们研发出一种非融合假体,它由一个椎体和上、下两个中板组成。与传统的融合手术相比,将它植入颈椎后,可成功地保留颈椎在各个方向上的运动,还能长期在体内保持良好的生物医学特性。动物活体实验表明,与传统融合术相比,可动人工颈椎成功保留颈椎侧屈和旋转活动度,降低邻近节段应力,且能长期维持颈椎生物力学的稳定性,为解决颈椎次全切、减压融合术后活动度丧失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经香港大学医学院生物力学实验室测试,人工椎体—椎间盘复合体运动、支撑功能良好。2015年,他们对一例45岁的椎体肿瘤男性患者实施了首例人工可动颈椎植入手术。

国际首创!西安交大“3D打印可动人工颈椎”,能使患者术后颈部旋转运动!-信息快讯网

国际首创!西安交大“3D打印可动人工颈椎”,能使患者术后颈部旋转运动!-信息快讯网

▲人工寰枢关节替代寰枢融合,可保留寰枢关节旋转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报驻陕记者韩 宏摄

蔡璇告诉记者,“融合手术会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旋转运动受限,寰枢融合牺牲旋转功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项目三大创新点之一,该团队还设计研发出人工寰枢关节来替代寰枢融合,在对寰枢椎施行减压手术的同时,进行人工关节置换,保留寰枢关节的旋转功能。2016年,他们对一位临近瘫痪的患者,开展了世界首例可动人工寰枢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疼痛症状缓解,神经功能恢复,颈椎活动度可。

经教育部科技查新鉴定,3D打印人工寰枢关节置换术为世界首例。查新报告显示:国内外可见关于人工可动寰枢关节设计、仿真、模拟等方面的研究,未见将其应用于临床的文献报道。

据了解,该项目的研究成果目前已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唐都医院,及西安红会医院、西安交大一附院、甘肃省中医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等10余家三级甲等医院中得到推广应用,并获得一致好评。

国际首创!西安交大“3D打印可动人工颈椎”,能使患者术后颈部旋转运动!-信息快讯网

▲蔡璇博士向本报记者简介3D打印的可动人工颈椎。     本报驻陕记者韩 宏摄

蔡璇告诉记者,经严格的疲劳测试,人工寰枢关节的使用寿命总体可达15至20年。团队将对材料的属性和关节面进行优化,待临床应用广泛后,可应用于椎体的骨折、肿瘤患者,应用成熟后,会推广到脊髓病、颈椎病、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患者。他说,“可动的人工颈椎可以引领未来颈椎的发展方向。”蔡璇信心满满。

本项目共发表论文135篇,其中SCI收录67篇(2016年下半年至今另发表17篇SCI),此外,获批国际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贺西京博士现任西安交大医学部副主任、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一级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会主任委员、国际神经修复学会副主委、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委、陕西康复医学会会长、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协会3D打印委员会副主委、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髓损伤康复学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康复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陕西骨科分会副主委、脊柱分会副主委等。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项,获省部级科技奖9项,发表学术论文470余篇,其中SCl收录140余篇,总影响因子280,引用3000余次。

文:报驻陕记者韩  宏

图:韩  宏

编辑制作:韩  宏

责任编辑:叶志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1千克可做4双,口香糖回收制成的运动鞋,你敢穿吗?
西安交通大学代表队蝉联VEX机器人世锦赛全能总冠军并包揽全部金牌
中国电气工程高等教育11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西安交大启动
“不要再开刀了,开一个,死一个。”一个外科医生的反思:医生观念陈旧让肿瘤患者过早地“牺牲”了
影评人的工作即将被人工智能取代?!
颈椎按摩竟让27岁小伙送了命,老中医说:“好的推拿可以做到皮肤没有颜色,体内却像烧了火”
罕见!患者“心门”再三破损,医生实施“顶峰级”难度重建术,给心脏“换门”
鎏金铜蚕、鎏金铜马这下火了!《丝绸之路文物(一)》特种邮票一套四枚今日西安首发
人工智能改变未来,让青少年感知人工智能
心梗后心脏破裂患者死亡率可达100% !沪甬接力争分夺秒,心脏破裂患者转危为安
我为什么死也要死在“长征”?一位血透20年尿毒症患者的自述
颤抖吧人类!人工智能给这些行业只留了15年时间
怀孕妈妈生了肿瘤,终止妊娠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一例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如愿升级
徐汇区计划构筑人工智能新高地,推进“AI+制造”赋能“上海制造”
厉害了,岷江先民!聚落选址错开3条断裂带,并惊现南海海贝
“青春在讲台”238名优秀青年教师同台竞技,看看谁讲得最“引人入胜”
西安交大研究团队说:“有些雾霾颗粒机器都压不碎,竟比钢铁还要硬!"
人工智能保险行业今年将迈入智能化时代
直升机转运危重急症患者直达手术室,上海医疗急救再提速
糖尿病患者须警惕,以下这些药物会让血糖升高!
对付心肺疾病的新式武器:ECMO,心肺衰竭患者最后的生机
在“世界多发性硬化日”到来之际,说说这一“沉默”的罕见病:患者半数以上被误诊
西安交大研究发现:二氧化碳浓度并非是末次冰消期全球变暖驱动因素
六一酷炫玩法:门票70元的3D打印博物馆将免费开放三天
世界杯又要来了,能让足球运动员服气的足球题材影视剧有吗?几乎没有。可是,能让花滑运动员疯狂追剧的花滑影视剧有一打了
周志华:在人工智能领域激荡理想
全球首例华人脐带血移植救治外国患者康复出院
非法挖沙严重损毁丝绸之路第一桥遗址 西安首例故意损毁名胜古迹案宣判
智库观点 | 人工智能或让核平衡更脆弱?
在家接到医院来电,还是机器人打来的!仁济医院日间手术人工智能随访助手上岗
姚贝娜去世后捐献了她的眼角膜,如今,3D打印眼角膜问世!
3-6岁上海小囡睡觉时间还太少!沪上《学龄前儿童运动发展与睡眠健康万人问卷报告》发布
惊喜!全球首例3D打印人类眼角膜问世,用于移植或仍需时日
皮肤病人工智能“华山模式”落地,赋能基层医疗机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