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沪浙省界“断头路”,路中央5个大石墩还会在吗?
从浙江嘉善开车进入上海有三个常规选择——A:南边的G60沪杭高速;B:中间的G320国道;C:北边的申嘉湖高速。但嘉善县姚庄镇当地人最常走的其实是一条不太好走的县道:与金山区枫美路相连的丁枫公路。原因只有一个:近。
站在沪浙交界处,东边的枫美路一片坦途,双向四车道加非机动车道,沥青路面丝毫没有被货车压坏的痕迹;而西边的丁枫公路只有两车道,水泥路面坑坑洼洼,还竖着3个红色标志:车宽不得超过2.3米、车速不得超过5公里/时、严禁拖挂车通行。相比蓝色省界牌,道路中央5个大石墩更有“泾渭分明”之感。每辆经过的车辆都不得不放慢速度,小心翼翼通过。
66岁的姚庄镇清凉村村民朱嘉林在路边摆水果摊,最常听到的抱怨便是“上海那边的路宽,一到浙江就不行了”,也早就习惯每天傍晚5点准时的堵车,“水平不行的撞到墩子,或者大车子被卡住,一堵就是几公里”。
在大多数人眼里,丁枫公路是“通”的,但在嘉善县交通运输局局长蒋晓平看来,路却是“断”的:“‘断头路’的概念不仅包括严格意义上物理隔断,规格、功能不匹配也是一种,而且更加普遍。”县里近期上报了10条省界“断头路”,不仅有与“对面”枫泾镇叶新公路相隔2公里的姚杨公路,丁枫公路也名列其中。
5月30日,连接上海市青浦区和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镇两地的“盈淀路改建工程”实现结构贯通,将成为首个实现通车的长三角一体化“打通省界断头路”项目。根据6月1日发布的《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目前三省一市已落实了打通省际“断头路”第一批17个项目,今明两年全面开工。
而打通省界“断头路”,有着现实和象征的双重意义。
坎坷的“友谊大道”
经过丁枫公路路口的车辆都不得不放慢速度,小心避让石墩。
早在丁枫公路拥有官方名称之前,姚庄镇清凉村和枫泾镇俞汇村的村民们就已给它起了个外号——“友谊大道”。
路如其名,丁枫公路因两地“友谊”而生。在姚庄镇公路管理站副站长方荣的印象中,这是一条“自古就有的路”。姚庄、枫泾直线距离不到10公里,走亲访友、商贸往来频繁。人们靠脚走出了一条乡村小道,后来成了渣土路,可以开拖拉机、骑摩托车。没有私家车的年代,“友谊大道”一直足够宽阔。
2007年,姚庄镇出资162万元修了水泥路,把路向东延伸1公里,小型车辆可以行驶。不久后,枫泾镇也翻新扩建了上海境内的枫美路,功能定位为城市道路,两车道变成四车道。
姚庄和枫泾人都离不开这两条路。朱嘉林平日里去枫泾看病,这是必经之路;儿子是村里的水果种植大户,全靠这条路送货到上海;儿媳妇每天骑电瓶车去“对面”买菜,只要15分钟,比到姚庄的菜场还近。枫泾人去西塘旅游,也都走这条路。
和枫美路一样,丁枫公路的规划等级也是二级,但部分路段实际建设等级只有三级。接头处的路宽有20多米,但越往后越细,最窄处仅9米,承载能力、安全系数等和枫美路相差较大。“当时修路只是为了民间生活往来,没有考虑到大车通行,承重有所限制。”方荣坦言。
随着姚庄工业快速发展,运送建材、木料、水泥的卡车越来越多,丁枫公路经常被压坏。镇里不停地修修补补,后来只能立了石墩,禁止2吨以上的卡车通行。但司机们都不愿绕路,甚至曾联合起来在深夜把碍事的石墩偷偷挪走。
在担任姚庄镇镇长的5年间,这条路,蒋晓平走过无数次,去“对面”参与平安联防、共办黄桃节、合作旅游开发……他也无数次想过好好修建丁枫公路,但也“只能想想”。
“以前行政区划的概念很明显,要跨行政区做规划非常难,不是村镇之间协商就能够解决的,必须上升到省级层面。”他说,即使双方都有意向,坐下来谈的时候也客客气气,但思想认识达不到高度统一,关键是缺乏“一体化”的概念。“总还是有些顾虑。比如区交通委可能同意了,但到了市交通委,行不行呢?安保也是问题,路是修好了,各方面配套管理跟不跟得上?”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浪潮下,坎坷的“友谊大道”终于即将迎来新生——目前,丁枫公路已申报浙江省级以上的重点工程,拟按照市政道路标准提升,与枫美路匹配,将会从一条农村的“毛细血管”变成连接沪浙的重要“支脉”。
更为彻底的“断头路”,位于“友谊大道”北边3公里处。姚庄的姚杨公路、枫泾的叶新公路尽头都是农田,中央的潮里泾河,是省界所在。从地图上看,两条公路都是东西走向,几乎在一条直线上,就差中间的最后2公里,似乎早已准备“碰头”。
金山区交通委员会综合规划科副科长田敬回忆,在编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时都提到了这条路,作为给浙江预留的出口,但多年来,交通流量、民间需求尚未达到现在这么迫切。实际上,被搁置的省界项目也不只是叶新公路一条。
“‘断头路’的说法可能会让人误解。为什么要把好好的路断掉?其实在很早的时候,两地就有打通意向,但规划需要过程,现在才算水到渠成。”金山区枫泾镇党委书记张斌解释。
2016年3月18日,金山区与嘉善县在枫泾古镇签下共建沪浙毗邻地区合作发展示范区战略框架协议,其中一项便是“交通网络一体化”。5天后,上海市路政局带队赴杭州,与浙江省公路局协商对接事宜,明确了叶新公路的技术标准、建设时序等关键问题。此后,相关政策、资金补贴陆续出台。
最近,金山区重新梳理30条省界对接道路,计划将尚未建设的13条将分成3批陆续打通,姚杨公路-叶新公路将成为第一个贯通的“断头路”项目,预计年内开工。
同一座桥,怎能各建一半
因功能、等级不匹配,沪浙省界上的丁枫公路和枫美路“泾渭分明”。
蒋晓平已经记不清为了打通“断头路”参加过多少次对接会,他只是强烈感觉到,“这几年来,跟上海的交流越来越密切”。
就在6月1日上午,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正在上海召开的同时,金山区、嘉兴市的交通委也在嘉兴再次聚首。对接内容,从最初的姚杨-叶新公路项目,又增加了兴豪路、朱吕公路两个项目。
会议末尾,金山区交通委副主任沈炜提出了联席会议制度,金山、嘉善、平湖、嘉兴轮流当主持方,两个月必须碰一次头。遇到特殊问题,还可另外开设专题会议。“虽然大家之前也一直往来,但这次是第一次把常态化协同机制正式确定下来。”
而在双方设计院汇报完各自方案后,沈炜要求工程师们“加好微信,两个礼拜就得碰一次头”,“不能作为两家人各说各的,而是要把各自进度都放到一个地形图上去,作为一个方案来互相汇报。如果不拧成一股绳,干不了这件事!”
事实上,在双方探索打通姚杨公路-叶新公路的过程中,由于沪浙标准、规范不一,几乎每个步骤都需要双方充分探讨方可得出统一结论。涉及到的政府部门也不止交通委,还有发改、水务、国土、住建、交警等各个单位。
田敬记得,起初金山、嘉善两方采用的坐标系都不统一,导致双方线型无法接顺。“我们在地图上看着两条路已经接上,但到现场一看,竟然错开十几米。”后来通过现场联测,才把路的中心线对准。
而路线怎么走,哪方不动,让对方来接,都按照各自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周边农田的可利用范围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唯一的原则,就是朝着有利于项目推进的方向走。”田敬说,在“打通”意识高度一致的情况下,谁去对接谁,都已不再是问题。最终,兴豪路N-兴豪路S项目是由上海接浙江,而朱吕公路-善新公路项目则是浙江接上海。
新的难题转眼即至。在道路等级、设计时速、路基宽等基本指标统一后,姚杨公路-叶新公路项目因为中间的航道,遇到了新难题。如果严格要求的话,两方都应以航道潮里泾的中央为起点开始修桥,去接各自的陆地道路。但同一座桥,怎么能每家人各做一半?
为了便于统一建设和管理,双方协商决定,桥梁由嘉善方面代建,由上海方面审批。建设过程中,允许嘉善把施工工地用到上海一方。工程费用由上海市和嘉善县共同出资,按照省界分摊。
桥梁建设还涉及航道问题。不同定航等级下,航道的净高、净宽都不一样,而浙江的定航等级为5级,比上海低1级。经通航论证后,双方都同意靠高一档,按6级航道建设。
建好之后的配套服务管理也必须商议清楚。“比如桥梁需要的保养和年检谁来负责,总不能各管一半,那中间那条缝谁来管?安保设施、安全检查站、监控摄像怎么安排,也不能你建一个我建一个,那是资源浪费。”蒋晓平说,未来涉及到的管理、维护问题还有许多,那将是新的责任分担机制。
但他觉得这些问题都将不是问题。“原先封闭的规定现在都开放了。以前不敢想象的事情,现在只要坐下来商量,都可以解决。”他发现,“每个人的思路都在进化。”
“没有一条道路是单向的”
姚庄镇东部的姚杨公路尽头是一片农田,两公里之外是上海的叶新公路,对接工程将于年内启动。
张斌每天上班都是走G320国道,但拥堵越来越严重,原本只需要40分钟的车程,而今1小时也到不了。他期盼着姚杨公路-叶新公路的早日贯通,缓解G320的通行压力。
蒋晓平认为,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这条路对嘉善的意义更大:姚杨公路途经姚庄经济开发区,那里已经聚集400多家企业,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且多和上海产业配套,每天都需要运输货物。而叶新公路一直延伸至浦东,这意味着货车可以从省界出发,贯穿上海。“把最后2公里打通,相当于打通整个上海。”在他看来,这条货运通道对于一体化发展非常重要,将成为未来的主动脉。
至于坎坷的“友谊大道”——丁枫公路,贯通工程将晚于姚杨公路-叶新公路的打通,提升之后将成为交通、市政功能兼备的城市道路。随着在姚庄定居的上海人越来越多,去年12月末姚庄到枫泾的公交线路328路开通了,走的就是丁枫公路。长远来看,这条路很可能连接西塘,将枫泾、西塘两个古镇串成一线。
每一条“断头路”的打通,不仅意味着交通来往的便利、机制隔阂的瓦解,更带来先进理念、技术的分享和交融。
蒋晓平举了一个例子。同一条路,上海做双向四车道的用地红线有40米,而浙江只有24.5米。差别在哪?“因为上海在中间留下很宽的绿化带,为今后拓宽留下余地,将征地问题一次性解决,而在浙江,今后向外拓宽的话还需二次征地。”在这次的对接中,叶新公路借鉴了上海的做法,在规划设计上保持双方一致。
更让他感到振奋的是,在区域合作中,上海变得更为主动。“以前我们接轨上海经常是‘单相思’,当时申嘉湖高速浙江段修好了,上海段迟迟未动,但后来理念都逐渐转变了。其实不仅是我们去上海更方便,上海人出来也更方便,毕竟没有一条道路是单向的。大家现在是‘两情相悦’,技术、人才、信息、理念都在互相开放。”
在6月1日金山区、嘉兴市交通委的碰头会上,沈炜第一次向嘉兴介绍“智能轨道交通”的概念。嘉兴市交通局副局长诸柏生一听就很感兴趣,相约大伙要去现场看看。“嘉兴原本一直提的说法是‘上海的22号线地铁要接过来了’,现在说得少了,也是因为我们输出了‘城际快轨’的概念。时速160公里,比地铁更方便,他们可以更快到达上海市中心城区。”沈炜说。
在协同发展中,学习是双向的。嘉兴最近正在和金山商议G320改线线位方案,初步提出的改线距离长达70公里,沈炜起初颇受震撼,甚至不太理解。
“我觉得脑洞大开。但品味一下后,感觉他们的考虑是比较长远的,更加敢于去提出设想。”沈炜感触很深,“做规划特别是道路规划,就要大胆设想、仔细论证,要考虑5年甚至更久之后的事情。”
而交通一体化是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基础,产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断头路”,等待着一一打通。不过对省界上的干部来说,区域全方位合作已经成为常态。“以前和平湖、嘉善有事商量,还得发公函,现在大家都是朋友圈的人了。”张斌说,这两天,他忙着和平湖的干部们一边对接兴豪路项目,一边讨论张江长三角科技城的企业入驻事宜。
自从两年多前金山区与嘉善县签下共建沪浙毗邻地区合作发展示范区战略框架协议以来,人缘相亲的姚庄、枫泾两镇便更似“一个小镇”。“行政有边界,发展无边界。”张斌认为,探索毗邻地区合作发展是新时代的新课题,行政区域有不同的体制机制,需要创新和突破原有的方式方法。
一位姚庄镇干部笑着说:“等到把路中间的石墩子拿走,两地就更加亲上加亲。老百姓就不再叫它‘友谊大道’,而是叫‘家人大道’了。”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