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端午 ,沪浙两地来了场热闹闹的“文化走亲”
今天是端午小长假的第一天,居住在沪浙交界的浙江平湖市独山港镇周圩社区的居民,夫妻成双或拖儿带女,早早出门赶往相邻的金山区金山卫镇金康居民区,那里早已张灯结彩,鼓乐喧天,居民们搬桌端凳,做足了端午文化走亲的准备工作,迎接来自浙江的老邻居、新客人。
上海的金山卫镇与浙江的独山港镇地缘相近,生态相类、人文相亲,长期生活在裴家弄和扶王埭的居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以裴家弄来说,那时近300户居民其中100多户居民是上海沪籍,浙江户籍居民有近200户,混居在一个村落内。现今,随着环境的改善,两地居民分别迁居到居民小区,但交往的渊源绵久天长。尤其是今年,长三角合作天时地利人和,金山区作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在政府间交往的同时,两地民间交往频繁,端午小长假,更是两地居民交往的好机会。于是,双方一拍即合,一场文化走亲活动热热闹闹地在金山卫金康社区开展起来。
两地的居民都做足了准备,把自己准备的最好节目奉献给乡邻乡亲。东道主金康社区康馨舞蹈认、康乐合唱队、康乐音乐队三支文艺骨干队伍,50多名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的退休农民,他们涂脂抹粉,披红挂彩,浓墨重彩的游园活动早早就在金康小区内开了场。而独山港周圩社区的金丝娘桥舞龙队,把一条彩龙舞得活灵活现。舞龙队的15名队员,独山港周圩居民有8人,金山卫金康居民7人,舞龙队成立于2000年。18年来,周圩的蔡婉华负责浙江队,金康的瞿志梅负责上海队,不计报酬,自发组织活动。游园队伍中还有红红绿绿的串马灯队、彩衣队和蚌壳队等,一路行进、一路欢歌,热闹非凡。
在金康文化活动中心门口,旱龙舟、做香袋、点雄黄、包粽子、腌咸鸭蛋等民俗活动把端午的习俗表现的淋漓尽致。出生在金山卫八二村的周美珍嫁到浙江白沙湾,现居住在周圩社区,这次回娘家走亲,感到特别亲切,她展示了乡民们包粽子的传统,四角粽、三角粽、小小香袋粽等,使好多青年姑娘们拜起了师傅。边上的社戏舞台则吸引了喜欢露一手的村民,戏曲、民乐、歌曲、舞蹈,居民们即兴表演,台上台下欢笑声一片。在村民们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中,康馨舞蹈队的表演唱《八老太种试验田》是40年前的一个老节目,反映的是当年八二大队8位老太科学种田的故事,演员们把当年艰苦创业、科学种田的场景展现在村民面前,引发了两地老人们的乡情回忆。独山港镇演出的情景剧《逃难经》则又勾起了1937年十月初三日寇侵华在金山卫登陆的场景。独山港周圩社区文艺队演出的打莲湘《中国美》,领御主演的焦华英出身在金山卫永久村,30年前嫁到浙江金桥村,这次回娘家表演节目,她接到任务时第一时间给哥嫂打电话,邀请娘家人去看她和姊妹们的演出。而哥哥嫂嫂给她的回音是,演出一定会看,还邀请焦华英团队的姊妹们一起来家里吃饭。今天的舞台上,焦华英和她的姊妹们表演得特别认真,台下的哥哥嫂嫂和邻居们更是打心眼里高兴,因为沪浙两地本是一家人。
活动现场还举办了一个大型史料图片展,以历史的回忆、奋斗的岁月、改革的成果三方面,通过300多幅图片,展示了杭州湾北岸沪浙两地的居民共同经受抗战苦难;解放后共同艰苦奋斗,围海造田,建设美好家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生活的明显变化,使观众深切感受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共产党领导好。
据了解,当天的端午节走亲活动,上海金山卫镇金康居民区和浙江独山港镇周圩社区共建结对签约,两地的党政领导参加了活动,与居民共度端午、共享欢乐。
作者:沈永昌 薄小波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徐晶卉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