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经典 礼敬先贤——评李嘉翼、祝鸿杰《尔雅正义》点校本

2018-06-04信息快讯网

深耕经典 礼敬先贤——评李嘉翼、祝鸿杰《尔雅正义》点校本-信息快讯网

▲《尔雅正义》(清)邵晋涵著李嘉翼祝鸿杰点校中华书局出版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阐释,要从基础工程扎实做起。传统经典的整理是最基础的工作,而字词工具书的点校更是基础中的基础。但是多年来,这种最基础的工作由于难度大和效益差,只有极少数学者甘愿扶犁以进。以清代著名学者邵晋涵(1743—1796)的代表作《尔雅正义》为例,这部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强调“应该特笔记载”的名著,中国古代首部词典,从1982年到现在,整整七个五年计划的时间,除了武汉大学李格非先生曾准备着手点校整理外 (李格老过世后就没有人愿意做下去),一直处在“无人问津”的状态。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前不久,李嘉翼、祝鸿杰二位先生点校的《尔雅正义》由中华书局正式推出,让我们看到:学术界仍然有不计名利、不计报酬、甘于奉献的耕耘者!文化界仍然有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助推者!读书界仍然有深入挖掘人文经典宝藏、展现中华文化永久魅力的开拓者!

《尔雅》收录词汇4000多个,按类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19篇。《尔雅正义》是清代注释《尔雅》的重要著作之一,作者邵晋涵用力数十年,于乾隆戊申年(1788)初刻,次年(己酉)重校定稿。这部著作广采汉晋诸家训诂与郭(璞)注比较,相同的会通其说,相异的博其旨趣,并对郭注谨慎阙如之处进行补注。引经证注,辗转旁通,稽考声韵,辨别名物,并随文发明经注体例,构建了清人注疏《尔雅》的基本框架,开创了雅学研究的新局面,开启了清人重新注疏十三经的先声。

李嘉翼先生是训诂学的行家,对《尔雅》情有独钟,用力甚勤,已发表这方面的研究论文十多篇。李嘉翼先生不仅深谙点校之道,更深怀实事求是的学术追求。《尔雅正义》点校本以己酉重校本为底本,通校戊申初刻本,用校勘记全面反映邵晋涵的修订成果,《正义》成书、定本的经过与思路得到清晰地呈现。点校本对邵著做了准确细致的标点、校勘、分段,附录大量有关邵晋涵和 《尔雅正义》资料,丰富而详实。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李、祝点校本制作了深度的索引,不止将 《尔雅》《尔雅注》涉及的字词编入索引,还将邵晋涵在《尔雅正义》中指出的某字通作某,本或作某,别书作某,省作某,古字作某,误作某,等等,均编入索引,并括注《尔雅》本文之字,略翻索引,即可大略了解邵晋涵的语言文字思想,极便学者研读利用。

据李嘉翼先生介绍,他从2006年开始着手整理 《尔雅正义》,2012年底与中华书局签订合同,按协议 2013年底出书,为给人们提供一个经得起检验的本子,前后进行了四校,出版因而推迟了四年,加上前期的准备工作,点校整理的时间与邵晋涵撰著的时间相当。李嘉翼先生说,是邵晋涵的人格鼓舞他坚持下去的。原印影本繁体字、生僻字计50多万,字迹漫漶,一般的打字店不敢揽这活,是他妹妹的鼎力帮助才最终完成书稿。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常需要这种“十年磨一剑”的精神!

李嘉翼先生认为,对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必须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复古泥古,不简单否定。《尔雅正义》的点校整理,耗时最多的是对邵著错误的修正。邵著虽为名著,但校勘补正,不尽中肯,漏校误校,时时有之。对此,点校者均一一进行了订正。如《释言》“迨,及也”条,邵著:“下文‘逮,及也’,‘迨’,或体字也。《小雅·伐木》云:‘迨我暇矣。’”今按“迨”,古音在定母之部;“逮”,古音在定母月部。《尔雅郝疏刊误》:“念孙案:‘迨’与‘逮’义同而声异,不得混为一字。此非精于三代两汉之音者固不能辨之。”邵氏以异字为同字,误。又如《释水》“潬,沙出”条,《正义》引郭注“今江中呼水中沙堆为潬”,邵著尽管引《类篇》云“江东呼水中沙堆为潬”,然未明确指出“江中”应为“江东”之误,“潬”字下尚脱“音但”二字。阮元《校勘记》云:“雪牕本同。注疏本‘江东’改‘河中’,又删下二字。按《一切经音义》卷十、卷十一、卷十九三引此注皆作‘江东’。”按阮说,邵氏显然沿袭注疏本之误,而未注意雪牕本与唐写本所引郭注,以致漏校。李嘉翼先生在点校时还纠正了邵氏的牵强附会甚至错误之处。举例说明,邵著《释言》“娄、昵,亟也”条,郭注“亲昵者亦数,亟亦数也”,“亟”是个多义词,“娄”为“屡次”之亟;“昵”本作“昵”,训“亲昵”之亟,“屡次 ”与“亲昵”义不同,邵疏“亲昵亦数也”,牵合郭注,实不可取。李嘉翼先生对邵氏援引书证但例不证词问题也不放过,如《释诂》“扬,续也”条,邵著引《曾子立事》篇:“身言之,后人扬之。”句中“扬”为“称道”“称颂”,非谓“继续”,邵氏引例不当。又“越,扬也”条,邵著引《周语》云:“汩越九原。”韦《注》云:“越,扬也。”按“越”当训“治”,邵氏对韦注之误未能辨正,引用不当。凡此种种都体现了点校者严谨求实的精神。

李嘉翼、祝鸿杰二位先生,甘坐冷板凳,誓啃硬骨头,用力12年,给我们贡献了一部精品。这种默默耕耘、矢志不渝的奉献精神,是我们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过程中应该大力弘扬的。

作者:周文兴
编辑:王秋童
责任编辑:周怡倩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