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看环境 | 一度“龙须沟”今日“生态河”,苏州河上有群特殊的守护神
编者按:40年春风化雨,40年跨越腾飞。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节点上,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携手人民网上海频道从年初起即陆续推出《40周年新启航——阿拉看环境》系列报道十九篇,从上海的绿、上海的街道、上海的夜景出发,解读市民百姓眼中的上海。
值此世界环境日之际,第二十篇报道《一度“龙须沟”今日“生态河” ,苏州河上有群特殊的“守护神”》顺势推出,不仅标志着上海为保护生存环境做出的贡献,也反映了上海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这里,不仅仅有饱含深情的文字故事,还有网友喜闻乐见的音频再现,用原汁原味的上海话,带你回眸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环境的沧桑巨变,重温专属于上海市民百姓的独家记忆。
夏日炎炎,烈阳高照,蜿蜒流淌的苏州河宛如一匹绿色的锦缎,九曲十八弯穿过上海市区,流入奔腾的长江。
地处长江之尾的上海,仅纵横的河道就逾4万条段。人们都说,河是诞生城市的源泉,是城市生命的摇篮。同被称为“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和苏州河哺养了城市,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上海儿女。
(碧水蓝天苏州河 李家国/摄)
今年71岁的戴天豪,无法忘记童年时期在苏州河河畔度过的快乐时光。上世纪60年代,十来岁的毛头小伙,夏季最期待的就是,在家门口的苏州河里畅游,一个猛子扎下去,浪花朵朵,惊得水下鱼儿四散,乐不可支的少年从水中探出头来笑弯了眼。
大约从80年代开始,这条母亲河却一度变成了“龙须沟”。垃圾、粪便、废品……全部往河里倒,住在附近的居民怨声载道。而今天,眼前的苏州河却是碧波荡漾,岸边垂柳依依。这条河究竟经历了什么?最终是什么让母亲河实至名归?
不知打哪天起
清澈的苏州河竟然变成了“龙须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苏州河上船行如梭,河畔烟囱林立。生活气息浓厚,交织于市井的苏州河被称为上海的底色。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戴天豪见证了整条河流带给上海的变迁。
然而,戴天豪发现不知打哪天起,苏州河变了,原本清澈的河水开始因城市化发展遭受污染。
“苏州河两岸有很多装卸货的仓库、码头,每天数不清的船只进进出出;福建路有垃圾处理点,大部分的粪车也在这里进行中转运往江浙一带……”戴天豪说,只要一刮东南风,家里全是臭味,窗户都是不能开的。
听老一辈说,当时条件艰苦,苏州河两岸的居民把生活垃圾往河里乱扔,甚至马桶也往河里倾倒,苏州河成了天然的垃圾桶,气味浓郁的时候令人作呕。退潮退到底时,整个河底都是一片乌黑。
90年代的上海,正在以浦东开发为龙头,引领着长三角洲乃至全国的经济冲向新的增长高峰,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越发凸显。不少外商在上海生活期间,不喝上海的水,而是自备饮用水,这让当时的书记市长们非常难堪。
黄浦江流经上海 113公里;苏州河流经上海 53公里;治理黄浦江、治理苏州河成为上海迈向国际化的关键一步。面对日趋加剧的污染,上海决定花大力气整治苏州河,1996年,上海市正式开启了苏州河的污染治理工程。
(护河行动)
1999年,由团中央等五部委联合发起“保护母亲河行动”,旨在动员包括青少年在内最广大的社会力量,保护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长江等主要江河流域生态环境。
同年3月,为实现上海“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居更佳”的城市面貌,上海在全市范围内推出“保护母亲河·绿色希望工程”,开展保护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苏州河以及中小河道生态环境的活动。
义务保护母亲河
“一个捞杆一张表”他的故事让人泪目
如今,在苏州河上的昌平路桥,看云卷云舒,潮涨潮落。涨潮的时候,黄浦江水涌进苏州河;落潮的时候,苏州河水奔入黄浦江。
在保护母亲河志愿者中,一位已故老人的故事让人动容。从1999年起,退休老人王显明用一个捞竿,靠一张潮汐表,在每月大潮汛的几天内,义务在黄浦江捞漂浮垃圾,一直服务到他因癌症去世。
曾有身边人不理解:“保护环境是政府的事情,你一个孤老,能做多大的事?”王显明回答:“环境是每一个人在享受的,保护环境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做一点事情,这个力量就变得非常大。”
王显明的举动感染了身边人,他不仅带出了一支吴泾镇黄浦江环保志愿者队伍,还被授予“绿色环保卫士”称呼,实至名归。
2008年4月,受“保护母亲河活动”影响,普陀区长风新村街道海鑫居民区率先成立了“爱我家园护河队”,这也是上海第一支因保护母亲河而成立的护河队。
普陀区长风新村街道大华清水湾护河队
普陀区长风新村街道隆德居委护河队
在长风街道附近的苏州河生态走廊,常有两位老奶奶在那里剥蚕豆,未免影响了两岸风景。护河队队员将其作为重点对象,进行劝说,但效果甚微。队员只好等老奶奶剥完豆子,打扫现场,时间一长,大家熟悉了,“顶牛”的两位老人家也脸红了。
还有一位新疆小伙子,积极参与护河队活动,从不缺席,尽己所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清理垃圾中来。
特别是每年水环境日,即使没有护河队工作安排,他都自发做—天维护河道市容的巡查员、当—天保护河道市容环境的宣传员、消除—处河道沿岸的污染点、劝阻—次有损市容环境的不文明行为、清洁—处公共环境卫生设施、维护—块公共绿地、养成—种分类收集家庭垃圾的习惯。用自身的认同感与自觉性起到了很强的带动力。
2015环境日
2017环境日
浮游生物再现
苏州河“破茧成蝶”耄耋老人“固执”守护
经过二十年的整治,苏州河慢慢清澈了,河里浮萍、小鱼等水生动植物相继出现。两岸的景观郁郁葱葱,美不胜收,又成了游客市民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80年代,在苏州河边找不到回家的路,到现在道路扩建,开通公交车,再到沿岸灯光亮起来……这些年,苏州河已‘变中求静’,‘破茧成蝶’。”长风新村街道居民夏培珍说,单从房价来看,从四五千到如今七万,濒临苏州河的房价已超出了上海市区房地产的均价,这也是苏州河变化给两岸居民带来的最大利好。
花了那么大力气,母亲河恢复了往日的波光潋滟,可千万不能再变成“垃圾桶”。
2010年6月,地处苏州河东段的山北居委会也成立了苏州河护河队。首批护河队队员均为社区居民,共20人,全队平均年龄72岁。他们加入护河队的想法极其质朴:“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政府花大力气整治后,我们能为保持苏州河的环境整洁做点什么,是我们的心愿。”
“他们每天对乍浦路桥至福建路桥进行绿化带、亲水平台、桥面引桥桥洞、通道进行巡查,对违反环境卫生行为进行宣传教育与劝阻。”让山北居委会林维敏最为触动的是,居委会有一位96岁编外“队员”钱琬,88岁因参加护河队,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再一次体现,91岁时义无反顾向社区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
(山北居委96岁编外“队员”钱琬)
曾经护河队里的“小年轻”戴天豪,如今担起了护河队的重担,带动着小区的志愿者服务行动,如今居民区网络志愿者登记900余人,随时可以拉出十余支志愿者队伍。
(举旗手为护河队队长戴天豪)
最初成立护河队时的居民志愿者已近耄耋之年,居委干部考虑到部分队员年事已高,恐难以负荷每日巡查护河的工作,多次劝说他们退队却无果。不少老队员纷纷表示:大家都住在河边,维护好苏州河的环境也是在维护我们自己的居住环境,虽然年纪不小,但是我们参与公益活动的心依然年轻。
不论是“一个捞杆一张表”的退休老人王显明,还是那个尽己所能清理垃圾的“新疆小伙”,亦或是因护河申请入党的96岁编外“队员”钱琬,包括二十多年来,护河队的所有人,其实,他们都是母亲河最坚定最可爱的“守护神”。
(老队员向新队员授旗)
(护河队参加行业水文化活动的演出)
龙舟赛、皮划艇轧闹猛
2020年苏州河将建成世界级滨水区
外白渡桥到闵行北横沥水域属于苏州河市管水域,闵行北横沥到青浦西大营水域属于区管水域。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水上管理处苏州河管理站党支部书记郁宝芳指出,水管处巡逻船只以上午及下午各一次的巡查频率对水面质量进行打分;同时配备巡逻队员沿苏州河骑自行车不间断巡查。
据了解,苏州河支流北横泾,经过纳米高分子膜和水生植物净化,并投放蚌虾鱼等水生动物后,河段水体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未来该河段的水质透明度有望达到1.5以上。
“十多年来,经过多年治理的苏州河,不仅迎来了龙舟赛,还迎来了国际皮划艇马拉松赛,苏州河上越来越热闹了。”郁宝芳乐呵呵的说道。
从消除黑臭到面清岸洁,打造最干净最有序最美观的城市面貌,苏州河治理聚集了一代代水管人的辛勤汗水。同时在“保护母亲河”的过程中,水管处研究的《上海水域市容监管船舶标准系列研究》、《苏州河航行无障碍漂浮垃圾拦截装置应用性研究》等两项课题荣获了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奖。
(2017年保护母亲河活动)
“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苏州河治理是上海水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也是上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在5月29日的苏州河水质大调研中,应勇提出,希望苏州河干流到2020年将消除劣V类水体;支流到2020年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2021年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到2020年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的公共空间基本实现贯通开放,努力建设世界级的滨水区。
(梦清园 陈兰雅/摄)
作者:陆轩
编辑:孙欣祺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