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国家博物馆200余中意珍贵文物诠释“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
▲“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览现场。
庞贝遗址发掘的经典壁画《花神芙罗拉》、乔托名作《圣史蒂芬》、黄公望《溪山雨意图》、倪瓒《水竹居图》……包含上述难得一见珍品在内的200余件文物组成的“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览,9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展览由国博和湖南省博物馆共同主办,意大利21家博物馆和国内17家博物馆共同“献宝”,堪称近年来国内外博物馆合作中文物最多最丰富的展览之一。展览旨在还原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以及中国艺术中的西方影响,呈现不同文明之间彼此交融、共同发展、兼收并蓄的千年史诗,揭示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相互影响的历史脉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军表示,结合近年来对“丝绸之路”研究的大量史料和学术成果,展览以中西文物对比展示的全新视角呈现这一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要道的历史。“不仅从以往西方艺术对中国的影响入手,更是从一个特殊视角审视中国艺术对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他说。
▲“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览现场。
为此,参展文物中既有中国在“丝绸之路”中的见证物,也有受到中国元素影响的西方物品,例如中国和意大利航海使用的罗盘、针碗、航海图和船只模型;青铜器、瓷器、玻璃器皿以及充满西域风格的唐代陶俑等。展览也通过意大利早期文献如《马可?波罗游记》、《通商指南》、《世界地图》等反映早期意大利旅行家和传教士对中西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中意两国众多博物馆的珍宝更是其中的亮点——庞贝遗址发掘的经典壁画《花神芙罗拉》、乔托名作《圣史蒂芬》、公元15世纪的《圣母加冕图》和《三王来拜》等;国博收藏的黄公望《溪山雨意图》、倪瓒《水竹居图》、任仁发《饮饲图》等;还有国内16家重要博物馆的顶级文物,入故宫博物院藏《宋人耕获图》、任仁发《张果老见明皇图卷》、任贤佐《三骏图》,首都博物馆“景德镇窑青花凤首扁壶”,新会博物馆《新会木美人》等等。
解读展览:
第一单元为“大漠之舟”。“丝绸之路”这条连接着中国与欧洲的古代贸易要道,犹如沙海上的行舟,把西东两大文明联系在一起。千百年来,这两个代表古代文明最高成就的伟大古国,从对彼此茫茫然一无所知,到偶然、零星地跨越千山万水相遇,在青铜、玻璃、丝绸等遗存上,留下了彼此交流的痕迹。本单元分别以“别样的青铜”、“玻璃的流传”、“远去的驼铃”、“女神的姿态”四个小节体现出“丝绸之路”早期贸易的丰硕果实,通过对比意大利和中国出土的青铜器、玻璃珠饰和丝绸等多种材质的文物,揭示两国文化在十几个世纪间的互相影响。
▲花神芙罗拉,公元1世纪,47cm×41cm×6cm,庞贝出土,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网纹玻璃杯,北魏,高6.7cm,口径10.3cm,足径4.6cm,壁厚0.2cm,1948年河北省景县北魏封氏墓群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第二单元以“跨越七海”为题,体现了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和罗盘在传播到欧洲之后,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航海的发展,也开启了海上的“丝绸之路”,打开了通向富庶的东方世界的大门,对于世界的认知也从“四海”扩大到了“七海”。
▲德化窑青白釉印花六棱执壶,南宋,高25.4cm,壶盖口径7cm,足径8.3cm,“南海一号”沉船出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第三单元“帝国剪影”,从马可?波罗这样旅行者的视角,再现大蒙古国首都“大都”的辉煌。从这些往来于欧亚大陆两端的商人、传教士和外交使节留下的各种史料中,勾画出一个真实的东方国度,也体现出这些早期文化使者的重要作用。
▲“马可?波罗罐”,宋代,高12.38cm, 腹径8.26cm,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教堂藏。
▲《水竹居图》轴,倪瓒,1343年,纸本设色,113cm×53cm,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第四单元“凤凰西行”,讲述了这些东游者们返乡的行囊中所装载的商品、礼物。这些随着马可?波罗们的行囊远赴西方的东方物品,在意大利发生了什么作用?本单元以“青花变奏”、“莲枝交缠”、“凤凰之旅”,分别从中国的瓷器艺术、莲花纹饰、凤凰图案和器物,共同呈现东方的图案、工艺与时尚在欧洲引起的“水花和涟漪”。
▲美第奇软瓷罐,1575年,高12.5cm,底径5.5cm,意大利那不勒斯马提纳公爵博物馆藏。
第五单位以“丝绸之梦”为题。东方的丝绸是西方人孜孜以求的商品,更是文艺复兴艺术大师们笔下的母题,无论是丝绸纹饰,还是丝绸作为补子的用途,都引起了西方人的纷纷效仿。本单元以“奇异的动物”、“熟悉的图案”和“移动的风景”为子题,展示中国的丝绸和卷轴画对西方服饰纹样和绘画艺术的影响。
▲圣史蒂芬,乔托?迪邦多内,1320年—1325年,木板坦培拉,84cm×54cm,意大利佛罗伦萨霍恩基金会藏。
▲《溪山雨意图》,黄公望,元代,29.8cm×106.6cm,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第六单位“世界交融”。本单元将探索中西文化交往在中国本土留下的物质与文化艺术的痕迹,以及这些痕迹对中国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新会木美人,佚名,明代,木板油画,160cm×41.5cm×8cm,新会博物馆藏。
文:报驻京记者周渊
图:均国家博物馆供图
编辑制作:周渊
责任编辑:叶志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