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阅读丨600万年的人类历史如何预示未来?我们与特立独行的考古学家罗伯特·凯利聊了聊
▲罗伯特·凯利在怀俄明发掘距今250 年的游戏筹码
人类从打猎、上树、摘果子,到开汽车、坐办公室,谁能说清楚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罗伯特·凯利——这位国际知名的考古学家,也是特立独行的考古学家,放下探寻过去的考古铲,穿越到一万年后的未来,观察人类从600多万年前走向未来的历程,惊奇地发现了人类社会的五次“突变”,每一次“突变”都是一次转折,每一次转折都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报记者第一时间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
在凯利看来,“技术”让人类从动物界胜出,第一次转折开始;
“文化”让人真正成为人,第二次转折开始;
“农业”让人类从游猎走向定居,第三次转折开始;
“国家”让文明打上种种烙印,第四次转折开始;
而今天,我们正处在第五次转折的临界点上,所有人都在参与一场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巨变,人类社会正发生重大变革,全新时代正在开启。
罗伯特·凯利把这些写进了新书《第五次开始》中。近日,这本书由中信出版社引进出版。担任该书翻译的是国内知名考古学者、两度中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奖获得者、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徐坚。全书生动有趣,清晰透彻,考古临场感十足,为人们找到一个清晰、好懂、有力的认知工具,用“五次开始”刷新着大众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认知。
▲南非卡图潘遗址出土的阿舍利手斧,距今75 万年。这样的石器就是第一次开始的标志
人类正走向命运共同体——这就是罗伯特·凯利所预示的”第五次开始”。这个结论却是他基于对人类历程的高空纵览,从长时段的历史解构中关照当下而得出的。
比如他在书中提出——
观察人类头骨资料,考古学家会发现,当他们检查1500 年后墓葬遗存时,一度整齐的人类基因的地理排序(譬如以肤色排序)已经瓦解。深肤色人群适应热带生活,他们皮肤中的高黑色素保护皮肤免受日光伤害。但是,1500 年之后,此类族群的骨骼遗存广泛地发现于从阿根廷的乌斯怀亚到挪威的特罗姆瑟,这是自从世界在10 000 年前被狩猎—采集者占据以来,人类迁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证据。
通过分析人类骨骼中的同位素成分,考古学家会发现,公元1500 年之后同样存在着地理分区的崩塌。食如其人。1500年之前,人人都吃本地食物,因此人骨包含了具有本地环境特征的碳、氮和锶同位素(这些资料帮助我们确认了奥茨冰人的家乡)。但是,自从有了进口食物,很多人日常摄入来自全球各地的产品。就在我在怀俄明写作的早晨,我吃了来自厄瓜多尔的香蕉、用苏格兰燕麦做成的燕麦卷、用放养在纽约上州的奶牛产出的牛奶制成的酸奶,佐以出自马达加斯加的香草和出自哥伦比亚的咖啡。我的骨骼的同位素分析将显示出全球,而非怀俄明一地的特征。
▲南非出土的南方古猿化石之一,距今280 万年。他很可能尚不知晓使用工具
>>>>>>本报记者独家专访罗伯特·凯利
记者: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火爆以及《国家宝藏》等文博节目的热播,考古学正步入大众视野。考古给普罗大众提供的是什么样的见识,对于人们理解世界究竟有什么样的帮助?
罗伯特·凯利:我希望我们国家也能有类似《国家宝藏》的电视节目。考古学很重要,即使在历史悠久的中国,考古学仍是人类大部分经验的唯一信息来源,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是如此。考古学作为对过去人类经验的记载,对于未来理解人类经验也有很大的价值。
记者: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考古学似乎仅与过去有关,并且是久远的过去,它对于当下甚至对于未来有着什么样的意义或者贡献?
罗伯特·凯利:在我的新书《第五次开始》中,我描述了人类经历的前四个“开始”或者转变。简单地说,就是技术、文化、农业和国家的发明。这四次开始的标志是地球上人类重大变化的“标志”:石器、艺术、驯化的动植物和大规模的公共建筑。回顾过去5000年的历史,我想今天,我们正在创造这个星球上人类特征的第五个重大变化:巨大的城市,连接全球的技术,以及地球大气层、水、土地的改变。因此,通过对史前史研究得出的逻辑结论是:我们正处在人类社会组织方式的另一个主要重大变化之中——第五次开始。
记者:书中预示的人类面临的第五次开始,与前四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从考古学视角来看,未来人类将何去何从?
罗伯特·凯利:第五次开始之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我必须承认,我只是一个考古学家,仅此而已。我希望世界能成为孔子所设想的和谐之地。过去几百万年来人类社会一直是朝着增强合作社会单元规模的方向发展,而今天,下一步社会合作规模是全球性的。
史前史告诉我们,世界确实经历了重大的转变,彻底改变了人类组织自己的方式,这些变化的实际证据告诉我们,我们今天也正处在另一个过渡期。我认为人类无法控制之前的四次开始——人们无法意识到之前的转变,部分原因是这些转变是在很长的时间内发生的(我认为第五次开始会快得多),而且我们对于人类史前史所知不多,一直到上个世纪。这意味这我们有能力主导世界在第五次开始中的走向。我们是否选择使用这种能力取决于我们自己。
作者:报记者 范昕
编辑制作:范昕
责任编辑:邵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