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克勤 | 记作为出版人的赵昌平

2018-07-13信息快讯网

高克勤 | 记作为出版人的赵昌平-信息快讯网

▲出版人是赵昌平的职业身份,在长达33年的出版生涯中,他形成了清晰的出版理念,策划出版了一大批至今仍为读者所欢迎的具有很高学术质量和很大影响力的图书。

【赵昌平特别重视普及读物的出版,并身体力行。他曾这样阐述自己对普及读物的认识:“必须走出以学术为社会效益(雅),以普及为经济效益(俗)的认识误区。虽然学术与普及的量的比例会有时代性的调整,但与一切学科一样,基础资料(古籍整理)与基础理论(学术研究),永远是专业社的核心。只有保持学术优势,方能确立品牌优势,方能高屋建瓴处理普及读物,使之具有较久的市场独占性。”】

赵昌平先生去世后不久,我应《读书周报》之约,写了《良师益友赵昌平》一文,回顾了与昌平先生相识30多年来的历程,叙述了他留给我的深刻印象,主要是他作为一个学者型出版人对学术和出版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清晰认识。当时正值治丧期间,诸事繁冗,无暇对他的业绩作细致的梳理。关于赵昌平在学术上尤其是在唐诗学等领域的贡献,已有学者专文评述,不再赘言;兹应《学人》之约,着重评述他的出版理念和编辑艺术。

赵昌平是一位有丰硕成果的学者,但他更是一位有众多建树的出版人,出版人是他的职业身份。自从研究生毕业后,他就开始了长达33年的出版生涯。在长期的出版生涯中,凭借着好学深思的特性,扎实深厚的功底,日积月累的实践,赵昌平形成了清晰的出版理念,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编辑出版的观点,策划出版了一大批至今仍为读者所欢迎的具有很高学术质量和很大影响力的图书,成为一位有思想、有实践、有业绩的出版人。

作为一位从事古籍出版的专业出版人,赵昌平的出版理念和实践无疑聚焦于“找准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契合点”,做到古今相通、中西相容,即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而致力于策划出版高品位、系列化、精品化的普及读物是做好传承与传播的有效途径。这一理念,随着他思考的深入和实践的积累,日益清晰和丰富。

早在1991年,赵昌平策划了《中国古代生活文化丛书》,包括中国交际文化、服饰文化、酒文化、茶文化、馔食文化、书具文化、养植文化、装饰文化、游览文化、博弈文化10种。他在丛书的《出版说明》中写道:

《中国古代生活文化丛书》的编写目的,就是向具有一般文化水平的读者,介绍中国古代、近代生活的情状;从文化角度,对生活习俗、方式作审视,分辨雅俗;从而使读者对民族传统、心理有一个大体而生动的印象,潜移默化,提高生活情趣。

他还写道:

丛书充分注意到知识性、民族性与实用性、开放性的结合。考虑到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开放的时代特点,各书虽以介绍中国古、近代生活文化精髓为主,却又纵横古今,驰骋中外,或随处引发,或专节漫谈,以帮助读者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发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有机地吸取域外文化的营养,而避免东施效颦的遗憾。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了一项重大的文化战略:“对未成年人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教育”,要求通过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悠久历史的教育学习,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赵昌平提交了《关于将高质量、规模化的未成年人民族精神教育丛书纳入全国古籍整理出版的“十一五”规划》的提案,他又策划了《文史中国》丛书,由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首批共38本,分为四个系列:辉煌时代、世界的中国、文化简史、中华意象。其中“辉煌时代”系列10本介绍与分析中国历史上十个辉煌的时代,以显示开放心态和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振兴的主体精神。“世界的中国”系列10本集中表现中华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强调中国与世界的开放共荣、和谐共处是中华文化的固有精神。“文化简史”系列包括中国音乐文化、中国古代绘画、中国书法篆刻、中国饮食文化、中国服饰、中国建筑文化、中国图书文化、中国古代体育、中国书院文化和京昆简史10本。“中华意象”系列8本选取最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主体思想的、具有象征意味的如“龙凤”“金玉”“山水”“花木”等意象进行深入的解析,展示中国人特有的精神世界。他在《文史中国》丛书的《出版缘起》中写道:

有别于以往的传统文化读物,《文史中国》的宗旨可概括为一句话:题材是传统的,眼界是当代的。因此除了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统一的常规标准外,丛书从选目到撰写,更要求以一种世界性的文化视域来透析中华文化的深刻意蕴。而“中华”与“上古”深厚的学术底气与近十年来的创新精神,正是践行这一宗旨的可靠保证。

无疑这套丛书的范围和内涵较《中国古代生活文化丛书》都有了扩大和深化,这也反映出赵昌平出版理念的发展和成熟。

正因为有这样的出版理念,赵昌平特别重视普及读物的出版,并身体力行。他曾这样阐述自己对普及读物的认识:“必须走出以学术为社会效益(雅),以普及为经济效益(俗)的认识误区。虽然学术与普及的量的比例会有时代性的调整,但与一切学科一样,基础资料(古籍整理)与基础理论(学术研究),永远是专业社的核心。只有保持学术优势,方能确立品牌优势,方能高屋建瓴处理普及读物,使之具有较久的市场独占性。”“普及读物,从本质上看是学术思想成果的社会化延展,所谓‘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应是这些成果与民众心理与阅读习惯的结合。因此必须确立‘普及读物要精品’的意识。”(《传统文化与当代出版》,《编辑学刊》2000年第6期)

2001年,他以“开拓进取,加快发展”为主题,撰写了《坚持专业优势,将“上古”品牌拓展到各个层次》一文,围绕图书结构调整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坚持专业优势与学术骨架,将上海古籍出版社品牌拓展到各个层次,这是本社今年乃至今后数年内选题工作的中心任务:我们必须坚持发扬建社44年来积淀的专业优势,保持并扩大本专业的学术优势,但是又不能固步自封,在古籍出版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画地为牢。将‘上古’品牌由学术领域拓展到各个读者层次,是当前中国文化发展趋势在出版业的必然体现,也因此是本社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1年第3期)在他的主导下,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普及读物一度出现了“遍地开花”的局面,除了传统的选本、译注之外,引人注目的是出版了一批高品位的的画册和图文本,如《戴敦邦新绘全本红楼梦》等名家绘画“四大名著”、《唐诗三百首》(图文本)等诗词曲图文本系列、《红楼梦》(图文本)等古典小说名著图文本系列等;还“试水”少儿读物,编辑出版了“经典拼音背诵读本”、“拼音小名著”等图书,也取得了一时的成功。虽然由于图书市场的细分和阅读习惯的变化,这类普及读物已盛况不再,但其探索和努力值得肯定,其得失和经验值得总结。

赵昌平的出版理念植根于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出版传统和出版实践。33年来,他一直在上海古籍出版社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上海古籍出版社是一家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专业出版社,建社以来一直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以整理出版高质量的古籍作品、学术研究著作和普及读物为重点。几十年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一大批代表古籍整理和学术研究水平的图书,涌现了不少业界著称的学者型出版人。赵昌平1982年10月进入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时候,在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一编辑室任编辑。第一编辑室主要从事文学古籍的整理出版工作,其担纲的《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出版历时最长、学术含量最高、最能体现本社精品图书特色的一套大型丛书。当时主持第一编辑室工作的是李学颖先生,时任副总编辑包敬第、陈振鹏、汪贤度都担任过第一编辑室主任,他们都负责过这套丛书的编辑,并且也都承担过其中一些集子的整理工作。陈振鹏先生为著名学者钱仲联的《剑南诗稿校注》、邓广铭的《稼轩词编年笺注》做的审稿工作使两书在质量上得到很大提高,得到两位先生的高度肯定。同样,李学颖先生为钱仲联的《后村词笺注》纠正错注近百条,深得钱仲联的推许;她曾审阅王蘧常的《顾亭林诗集汇注》,王先生评价她“商榷体例,复审资料,莫不心细如发,目利于刃,真编辑中之巨匠也”。前辈的这些故事在社里都成为美谈,并成为青年编辑学习的榜样。这套丛书的编辑加工方式很有特色,诸如编辑中坚持签条制度,后审指出前审问题,用签条指导查证修改,从而以老带新,使青年编辑得到成长。赵昌平担任编辑后也得到了严格规范的训练,审稿能力特别是审读古籍整理书稿的能力迅速提高。他先后初审、复审的古籍整理图书有《卢纶诗集校注》《嘉祐集笺注》《元诗纪事》《文心雕龙义证》《升庵诗话笺证》等。他与同门严寿澂、黄明还合作完成了《郑谷诗集笺注》。赵昌平曾感叹道:“我从陈振鹏、李学颖老师那里学到的知识,是在北大、华师大学不到的。”

编辑出版高质量的普及读物也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传统。赵昌平曾自述他喜欢中国古典文学就是从少年时期读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上海古籍出版社前身)编的《中华活叶文选》开始的。《中华活叶文选》在上世纪60年代曾风靡一时,是一代人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上海古籍出版社还出版过两套各80本的小丛书《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前者中的《唐诗一百首》《唐宋词一百首》等和众多的作家作品,后者中的《读诗常识》等和众多的作家传记,得到了无数读者的喜爱。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前辈中也有许多是擅长策划编辑并撰写普及读物的高手,如金性尧、何满子、陈邦炎等先生。金性尧先生不仅参与了《中华活叶文选》《唐诗一百首》等的编选工作,他自己撰写的《唐诗三百首新注》也以注释的浅切和评析的精到风靡一时,行销数百万册。赵昌平对金性尧先生及其《唐诗三百首新注》也很推崇。他精研唐诗,除了撰写不少高质量的有创见的学术论文外,尤致力于唐诗普及读物的撰写,他曾与马茂元先生合著《唐诗三百首新编》(岳麓书社1985年版),修订马茂元先生《唐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自己也编了《唐诗选》二册(上册《唐音浮沉录》,下册《唐诗性情编》,香港中华书局1991年版),撰写了《唐诗三百首新译》(台湾建安出版社,1999年;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易名《唐诗三百首全解》)。他在《唐诗三百首新译》的序中写道:“一切研究的起点是文本”,“我的唐诗研究是以极认真的文本解读为起点的,也常常有些独特的感悟。”他把具体做法归纳为四句话:“诗要熟读,又要一字一字地读,反反覆覆比较着读,从中以我心去感悟诗心。”可能是大学毕业后做过中学语文老师的经历,更可能是出版人的责任,赵昌平对撰写普及读物情有独钟。他还编写过中学教材。1987年,他受邀与上海教育出版社老编审陆萼庭先生合作为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教育图书公司编写中学高年级用《中国文学教材》及参考资料各四册(撰写一、二册),出版后长期成为当时香港同一教材中使用率最高者。1997年,他主持编撰的《二千年前的哲言》被列为上海市中学思想教育课程教材。除了唐诗选本外,他还撰有《孟子——匡时的真言》(香港中华书局1996年版)、《美文精读与写作(中国古代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等。后者精选中国古代美文25篇,按内容体裁分为写景记游、写人记事、论说辩难、杂文随笔、抒情言志五辑,每篇美文均有引言、解读要领、谈美初阶、作文启示五个板块。可见他的关注所在。

2002年出版的由他策划的《新世纪古典文学经典读本》丛书,就是对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普及读物的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这套丛书将《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中的作家评传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的作品注析这两种方式融为一体。他自己撰写了《李白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一书示范。他在《编者的话》中这样写道:

这套丛书继承发扬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十六年来出版普及读物的优良传统,也集结了多方面的正反经验:名家撰作,深入浅出,知识性与可读性并重,固然是其基本特点;而文化传统与现代特色的结合,更是她新的关注。学界近半个世纪以来新的研究成果,从中获得适应新时代读者欣赏习惯的浅切化与社会化的表述;反俗为雅,于易读易懂之中透现出一种高雅的情韵,是其标格所在。

对于出版社尤其是古籍专业出版社来说,出版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经典作品的图书是大家不约而同甚至是趋之若鹜的事,但高下就在于如何与时俱进地适应时代和读者的需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如果说,上述将经典作品加以浅切化、通俗化传播的选本、图文本等“新瓶装陈酿”的做法还不足以显示出编辑匠心的话;那么,借鉴或利用旧有的品牌和定型的形式,注入全新的适合时人阅读的内容这种“旧瓶装新酒”的做法就更体现出编辑策划的创新点了。1997年,赵昌平与时任社长李国章共同创意主编的《二十五史新编》(15册)可以说是“旧瓶装新酒”的范例。这套丛书用读者耳熟能详的“二十五史”的旧名,但在具体书目上有变化,请当代在相关方面有精深研究的学者在旧史的基础上写新的断代史,内容上以读者欢迎的“传记”为主,辅以反映历史梗概的“纪事”、表现政治制度等的“志”和记载王朝帝系传承的“表”,多角度、多层次、经纬交织地建构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既汲取了旧史的精华,又注入了现代史学研究尤其是考古发现的新成果。这套丛书出版后,果然很受读者欢迎,并荣获中国图书奖。香港中华书局通过版权贸易几乎同步推出了全书的中文繁体字版,至今畅销不衰。类似《二十五史新编》这样的案例,在上海古籍出版社还可找出不少。

近二十多年来,赵昌平的出版理念和实践不仅影响着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编辑出版,而且影响还波及上海出版界和全国古籍整理出版界。书比人长寿。他为中国当代的出版尤其是古籍整理出版做出的贡献,将永远为同人所铭记。(作者为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

作者:高克勤
编辑:王秋童
责任编辑:任思蕴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海古籍出版社原总编辑、著名出版人赵昌平心脏病突发去世
赵昌平:一部唐诗史早就在肚子里|蒋寅
良师益友赵昌平
《我不是药神》从前的故事:抗癌药代购人的“罪与罚”
眼见未必为实,这位“影子大师”用光线变魔术,“骗”了不少人的眼睛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抓重点 补短板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直击MISA现场 | 这部豆瓣9分的童年记忆动画电影,以最迷人的面貌回归!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局
京华风景线 | 北京出版集团近年来推出众多举措,擦亮“十月”文学金字招牌
潘凯雄:听书和知识服务不是出版转型
面对挑战,中国军人的每一个身影都让人充满希望
容错免责先备案,卸下包袱防风险(干部状态新观察·激励担当作为)
蓝天白云之下,他们翻土耕作,也重新认识自己……园艺治疗让人的内心重获平静!
拒绝“爆炸式表演”,一批青年作家用新锐务实的写作为青春立传
央企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上半年收入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葛晓音 | 几日浮生哭故人——痛悼赵昌平学兄
康韵梅 | 永忆有情游——纪念昌平先生
【脱贫攻坚在行动】临夏:扶贫小车间 脱贫大作为
高校联手出版机构,合力打造创意写作“人才蓄水池”
给古人的错别字编一部字典
《朗读者》吴孟超:愿善尽治病救人的天职,愿收到更多“别人的感念”
权威发布!上海出台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
只能上不能下的“老困局”还存在吗?普陀区制定激励干部担当作为“1+4”实施意见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习近平改革开放思想研究》出版
“那不勒斯四部曲”完结,穷尽女人间友谊对一个人的极致塑造
三大支柱早稳固 “五朵金花”又盛开丨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人的身躯能把河流阻塞吗?这支军队给出了答案!
关注 | “有为政府”让晋江经济大有作为
父母失信,孩子受限?法院回应:主要限制失信被执行人的高消费行为,子女受教育权利受法律保护
那些年,上海留给写书人出版人买书人的闪亮日子
文汇时评 | 让书展成为读书人的嘉年华、出版人的奥运会
上海书展虽落幕,但海外作家出版人的声音仍在回响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