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离婚率上升!那些以孩子学习为借口的父母,也许早离婚才是对孩子好!

2018-07-14信息快讯网

高考结束,离婚率上升!那些以孩子学习为借口的父母,也许早离婚才是对孩子好!-信息快讯网

前段时间高考结束后,一组描述某地民政局大厅人满为患,夫妻排队办理离婚手续的照片在网上流传。无独有偶,有数据显示北京某区高考结束后的20天里的离婚人数,是高考之前20天的2.3倍。而当这些夫妻被问及此时“扎堆离婚”的原因时,绝大部分人的回答是:早就打算离婚的,之前为了不影响孩子考试,一直瞒着。现在孩子考完了,我们不用为了他们再撑了。”

这些父母中,许多在旁人看来是一对“正常”夫妻,但实则默默忍受着婚姻的痛苦,同一屋檐下却形同陌路。有的则索性选择“隐离”,过着“离婚而不离家”的生活,维持着表面的太平,而他们似乎都相信:为了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比什么都重要。

但是,这样隐忍、回避和粉饰婚姻中的冲突,真的就对孩子没有影响吗?

1. 天下没有不为父母担心的孩子,也少有不受父母冲突影响的孩子

中国有句古话: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也听许多父母说过:我们俩吵架是我俩之间的事儿,和他/她(孩子)的心理问题没关系。仿佛世间只存在父母对孩子的在意,但却不存在孩子对父母的牵挂,所以不管父母之间有什么样的矛盾,都对孩子没有影响。

实际情况真是这样吗?当然不是!既往无数的临床经验和实证研究已经证实,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父母之间冲突、冷战、暴力越多的孩子,不仅日后出现偷盗、酗酒、犯罪、心脏病、癌症、厌学、抑郁和焦虑等情况的概率更高,而且他们自我贬低、缺乏安全感,以及在婚姻中出轨的比例也更高。

怎么理解这种现象呢?打个比方吧,家就像一栋房子,而夫妻之间彼此支持、相互理解的关系是这栋房子的地基,孩子就像住在里面的人。所谓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当房子的地基都成天晃荡时,住在房子里的人往往也不得安生。

高考结束,离婚率上升!那些以孩子学习为借口的父母,也许早离婚才是对孩子好!-信息快讯网

2. 什么样的家庭中,父母的婚姻冲突会影响到孩子

读到这里,想必会有人说:那天下吵架的父母多了,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出问题啊。此话确实不假,我想澄清两点:1)并非是夫妻之间的所有冲突都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而是两人间那些一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会让孩子为其所累(这一部分请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父母教育孩子时刻要保持一致?》);2)如果父母在发生婚姻冲突时,让自己从中产生的不愉快情绪毫无边界地传递给孩子,那么孩子更容易被拉下水。

当一对夫妻有长期未解决的冲突,而他们其中一方或者双方又分不清什么是自己的事,什么是该让孩子知道的事,把自己的悲伤、愤怒和委屈过多传递给孩子,加上孩子再放不下父母的话,他们就会被带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我想帮父母,但我只是个孩子,谁都救不了。但让我不管他们,置身事外,我又做不到,因为他们是我的父母。在专业上,我们把这种父母称为“低分化”(Low level of self-differentiation) 的父母,把这种孩子跳进父母婚姻冲突的火坑,“两个人的事,变成了三个人的事”的现象称为“三角化”(Triangulation)。

高考结束,离婚率上升!那些以孩子学习为借口的父母,也许早离婚才是对孩子好!-信息快讯网

3. 孩子是如何被父母的婚姻冲突带下水的呢?

那么,怎么分辨孩子有没有被父母的婚姻拖下水呢?说得学术一点,怎么去识别“三角化”有没有发生呢?虽然孩子投身父母婚姻冲突的方式千奇百怪,但总的来说有6种最常见的表现。而这“六大杀手”的每一个,都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致命伤害。

与父母一方结成“跨代结盟”

第一种表现,是父母两人打仗,谁都不愿妥协,而孩子可能会选择父母其中一方,和Ta联起手来对抗另外一方。此时,我们会看到孩子对父母中的某一方难以理解的愤怒或不满,甚至会像教育孙子一样教训父母,俨然变成了比父母还有权威的“小暴君”。而对另一方,孩子又会表现出异常的牵挂与愤怒相掺杂的情绪。牵挂,来源于对父母某一方的同情和心疼。愤怒,来源于长期帮助某一方的过程中体会到的无奈和恨铁不成钢的心情。

记得我的一家来访者,男孩子只有7岁,在学校里上蹿下跳,俨然一个“小流氓“。当他们一家人坐在治疗室里时,不管爸爸说什么,孩子的第一反应往往都是“闭嘴”、“胡说”,而当妈妈发话时,孩子却安安静静,对她异常地关注。甚至在妈妈谈及这些年对婚姻的失望而声泪俱下时,儿子(而不是丈夫)会心疼地,轻轻地拍妈妈的背:“妈妈乖,不哭”。他对爸爸的愤怒里,有7分是代替妈妈在申诉,是在表达自己对妈妈的心疼,而这些担心和怒气则转变为对他人的攻击和在校的违规行为得以表达。

年龄再大些的孩子,在面对相似情况时,虽不会像那位7岁的孩子那样去安慰妈妈,但往往也会站在一定的距离默默担心。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容易成为那种不想上学,不愿离开父母独立远行的“啃老族”。他们的心中,往往揣着一个无法让他们放心的爸爸或妈妈。有趣的是,在中国的大部分地方,往往会是妈妈和孩子结盟。而在上海这样女性地位比较高的城市,多见的却是那个“可怜”的爸爸和孩子联起手来。

高考结束,离婚率上升!那些以孩子学习为借口的父母,也许早离婚才是对孩子好!-信息快讯网

父母通过共同指责孩子达成“共识”

有的父母两人独处时不是互怼,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但是两人却在一件事情上能找到“共同语言”,那就是批评孩子。当发生了冲突,两人都憋着无处发泄,又找不到合适的台阶下时,如果孩子出现什么过错,可能会被父母“小事化大”。此时父母对彼此的不满和情绪,转变成了对孩子的愤怒,流向了孩子。孩子则成为了父母婚姻冲突的“替罪羊”,苦不堪言。

记得一个来求助的女孩说过:“小时候每次父母吵架,互不搭理对方时,我都不敢回家。因为只要我在家,他们就会一起找我茬儿,一唱一和地批评我,甚至轮流拿皮带抽我。打完我以后他们就莫名其妙地和解了”。这个姑娘长大后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不相信身边的人会对自己好,因为从小她最爱的父母就是给她带来最多伤害的人。而父母发泄在她身上的情绪中,却都掺杂了在婚姻中对彼此的不满。

帮谁都不对,分裂的忠诚

另一些孩子则是夹在父母中间,谁都想帮,两边都心疼,但又觉得帮谁都是对另外一方的背叛,这被称为“忠诚分裂”。它往往会让孩子时刻处于焦虑、抓狂或是郁郁寡欢的状态中。

一个16岁的女孩在谈到自己的父母时,曾充满绝望、无助和不甘地说:“我就像一根绳子,这些年来一直被父母来回拉扯,既要帮妈妈,也要帮爸爸,我好希望他们可以和睦到老,但这么多年他们一直都做不到。我觉得我自己就快被拉断了,但是我不能断掉,因为那样,他们就会分开,家就没了”。

有的孩子,则会在多年帮助父母无果后表现出另外一种极端的态度,那就是要求父母分开。因为在他们看来,父母生活在一起实在是折磨,只有两人分开,他们才会放心。曾有一个13岁不上学的女孩来见我,坐下后她的第一句话就是:爸妈你们离婚吧,你们在一起太苦了,你们离了我就能去上学了。

高考结束,离婚率上升!那些以孩子学习为借口的父母,也许早离婚才是对孩子好!-信息快讯网

心里有想法,但什么都做不了,说不出,只能默默地担心

有的孩子,则是心中早就有答案,或者已经默默地把自己放在父母某一方的阵线上,但是为了维护家庭表面的和谐,说话做事变得异常小心翼翼,耗神耗力。这样的家庭中,成员也说不出哪里有大的问题,但身处其中就是莫名地觉得压抑、不轻松。

曾有一个17岁男孩说过:“我从小就一直担心我妈妈,她常常在和我爸爸闹矛盾后偷偷地躲在屋子里哭,我当时就用耳朵贴着他们卧室的门听动静,怕会发生什么。但他们每次吵完,又表现得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表面上客客气气,但每天家里气氛又都那么尴尬。我很想帮他们,但又觉得不该主动提这些矛盾,我好辛苦”。这个男孩在学校里被女生们封为“知心大哥哥”,因为从小对父母情绪的细腻体察,让他发展出一种对女性情绪异常敏感的觉察能力,但恰恰也是这种对父母无可救药的,却又说不出来的牵挂,让他苦不堪言,因为除了默默担心,他什么都做不了。而她的妈妈,一面诉说着丈夫的不对,感叹着自己这段婚姻的失败,一面又不断强调:“其实我和他爸爸真的没什么大的问题”。

高考结束,离婚率上升!那些以孩子学习为借口的父母,也许早离婚才是对孩子好!-信息快讯网

“都是我的错”,为父母的不幸婚姻买单

还有的家庭,父母本就三观不合,平时懒得搭理对方,但在涉及教育孩子的议题时却避免不了要和彼此对话。此时,他们看似都是在为了孩子的事争吵,但其实在“孩子的事”背后隐藏的,却是对彼此发自内心的不认可。

这样的孩子,看到父母终日为自己争吵,很容易产生一种信念:我的存在是个错误,因为我让父母这么烦恼和不开心。“我从小就特别自卑,因为我父母每天都在为了我吵架,我觉得自己就是多余的存在。我一直都很努力,就是想让他们开心,但真的好辛苦。直到有一天,我妈妈告诉我,她其实不认可的是我爸爸,好多时候是在借助我的成绩向我爸发难。那一刻我才觉得释然,但我又很愤怒,因为我感觉这么多年我才是受害者”,一位来看我门诊的“耗竭综合征”的男士如是说。

有的父母,则把对伴侣的愤怒变相地发泄在孩子身上。曾经听过一位妈妈对孩子大发雷霆:“你就是这样,和你爸爸一个样,那么冷血,那么没用,你不如死了算了”。她的孩子,在为她的“不幸”婚姻买单。

在伴侣身上达不成的愿望,只能转移到孩子身上

许多夫妻一生走来,背负着家庭的期待,自己对自己的人生发展不满,结了婚又发现对方令自己大失所望,为了弥补生活的遗憾,就只能把期望和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所谓自己对自己不满,只能望夫成龙,望妻成凤。如若还不成,便只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国外有一个词叫“直升机父母”,专门用来描述那些对孩子的一言一行极度关注,期待过高的父母,而他们对孩子每一个细微行为的聚焦,折射出的其实是对自己、对婚姻的不满。

记得一位妈妈曾在治疗室里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嫁给你爸爸这个没出息的男人。你一定不能像我一样,你要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要嫁个配得上你的人。还有不要轻易相信男人,要有自己的主心骨”。她的女儿很优秀,但就是遇事容易紧张,常常失眠。特别讨厌妈妈对自己的控制,认为妈妈永远都把自己当小宝宝看:“她在我身上寄托的,不只是对我的期待,还有她这一生对自己,对婚姻的失望和遗憾”。

高考结束,离婚率上升!那些以孩子学习为借口的父母,也许早离婚才是对孩子好!-信息快讯网

4. 孩子经历家庭的痛苦时,总要通过某种方式表达

当孩子长期体验家庭的痛苦时,心中累积的苦闷、愤怒、迷惑,就像装在罐子里的苦水一样,总需要有一个出口。而孩子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有3种:有的孩子憋在心里无法用语言表达,转而用一些心理障碍的症状来宣泄心中的苦闷,比如抑郁、焦虑、强迫症状、失眠等,这在专业上叫做“内化”的情绪处理方式;有的孩子则是另外一个极端,把所有的情绪都投向外界,他们在学校胡作非为、抢劫、偷盗甚至吸毒;另一些孩子,则表现为缺乏安全感,不知道怎么与亲密的人相处。要么在和亲密伴侣发生矛盾时歇斯底里,极度焦虑,以暴制暴,因为从小在家庭里父母就是这么干的,这样伤害就被一代代传下去。要么在遇到与人的矛盾时不敢正面应对,躲在角落,因为他们从小目睹了父母之间太多的冲突,对他们来说安全和平静最重要。


作者:刘亮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姜澎

来源: 临床心理Dr刘亮

颤抖吧!别人家的父母(白岩松)说:孩子,你千万别考第一!
“亲,帮我家孩子投个票吧!”让父母心烦的 “求投票”可以休矣,媒体:叫停针对孩子的朋友圈投票,让荣誉评选更纯粹
非正式学习优于正式学习?电视对孩子学习真的有害吗?学生是否应该根据他们的能力进行分组?你应该知道的十个教育误区
家校合作,让家庭更像家庭!专家认为,让孩子远离家务埋头学习,是对家庭教育最大误读
是什么让他们在集中营里活得更久?这些技能,你的孩子一定要拥有!
上海高考提前批次录取工作明天开始,考生关心的问题都在此!
填报高考志愿要依靠App?最好远观参考不能深陷其中
98.7%孤独症患者未获有效康复训练,”星星的孩子“终生康复呼唤多方协作机制
当孩子说“学习太苦了, 我想放弃”, 不要用快乐教育安慰自己,这个爸爸的做法值得借鉴
留学生父母惊遇“跨国绑架”,警方成功阻止一起200万元跨国电信诈骗案
文汇时评 | 要抓紧发掘那些被岁月遗忘的闪光史料
当孩子不想努力时,请给他看看这个视频,感动了全球20亿人
杰克船长的6.5亿美元去哪了?约翰尼·德普深陷打人、欠款、离婚丑闻
必读好文!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低龄留学趋势渐显,这是一种中国父母独懂的陪伴与付出
高考男孩这一蹲获万人点赞:比分数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这两个字
杭州一中学给家长发“期末成绩单”:孩子眼中的高分父母竟是这样的……
他是三毛追随过的游吟歌手,听28首情歌串起那些正在远去的传奇
改革开放40年 重温那些振奋人心的经典话语(二)
儿子考上北京知名大学,老爸却被要求“交”20万!父母失信行为竟然影响子女前途,这事你怎么看?
癌症治疗“加速器”问世!抗癌明星疗法现重大进展,CRISPR和免疫疗法实现双剑合璧
这位教授在清华任院长12年没申请过一笔研究经费,没带过一个博士生……62岁的钱颖一将离任清华经管学院院长
让更多孩子们回到操场上,足球就是让孩子们“玩中学、抗中练、赛中验”
上海首个“关怀军人孩子行动”夏令营开营
“熊孩子”哭闹不止、撒泼打滚?其实孩子的每一次失控,都是“求助信号”
作家田耳:那些道听途说的故事,我把它们一个个变成了小说
把三个儿子送入斯坦福,她总结了中小学阶段孩子最应提升的15项能力
一位日本妈妈的10条家规,值得所有父母学习
一个小院,一井清泉,一枕凉席,一顿饺子……李亚鹏带孩子过暑假的方式比上辅导班有意义多了
高考高分考生告诉你,基因、性格、学校、家庭……究竟什么最重要
父母失信,孩子受限?法院回应:主要限制失信被执行人的高消费行为,子女受教育权利受法律保护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避免40%的癌症!到底怎么吃才是对的?
“孩子还小,不懂事”,是父母对孩子说的最残忍的话
2018最催泪短片:我们走得太快,是时候该停下来,等等我们的父母了!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