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种子”借影响力做大朋友圈 | 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2018-07-16信息快讯网

“上海种子”借影响力做大朋友圈 | 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信息快讯网

一方有技术,一方有土地,申城“小农业”探索以“种源服务”为牵引不断扩大服务半径

“上海种子”借影响力做大朋友圈

烈日当空,浙江省平湖市泖口镇500亩地农庄里,农民们正把一串串紫色葡萄摘下来装箱打包。一小时后,它们就会被送到遍布上海的各大农贸市场。葡萄架下,那个戴草帽、穿白衬衫的人,正是“苏浙沪农科院科技兴农联合服务团”500多名专家中的一员,他正在指导农民给葡萄“穿外套”——套了塑料袋的葡萄能避免害虫叮咬,口感也更甜。

浙江平湖与上海人民广场的直线距离仅73公里,全市经济以农业为主,一直以来都是上海的“菜篮子”和“果园子”。去年,为了寻找蔬菜、花卉、西甜瓜、食用菌等特色优质种源,平湖找到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寻求合作,双方一拍即合。

长三角地区地缘相近,生态环境相似。近年来,上海农业新品种不断在长三角地区落地开花,“小农业”做出了“大文章”;同时,通过在周边省市大面积种植推广,“上海种子”质量不断优化,成为长三角地区产业互补、协同发展的一个生动案例。

产业互补,高附加值“上海种子”让农民增收

基于自身产业结构特点和有限的耕地面积,上海农业一直都被视为“小农业”。但上海农业科研实力却不小,特别在种质资源挖掘、新品种培育领域优势明显。

2009年,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栽培育种研究所特种稻课题组利用化学诱变和小孢子培养技术,培育出粳稻新品种“降糖稻1号”。这一“降糖米”因为抗性淀粉含量高,能有效阻止淀粉吸收,防止血糖快速升高,很适合糖尿病人食用。但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土地种植推广,“降糖稻1号”一直“养”在实验室里。直到四年前,这一新品种被安徽省一家农业合作社“接”走了,一下子就种了几百亩。

除了优质种源,上海专家研发的独门技术和设备也被各地所需。平湖市农业经济局副局长唐红芳说,上海为平湖市提供的优质种源,让当地不少农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提升了好几倍。同时,上海专家向当地农民传授的水肥技术、害虫生态防控技术等,使示范基地每亩经济效益由7%增加到35%,秸秆全量还田率达95%以上。

一方有技术,一方有土地,这样的产业“互补”为双方带来共赢。去年,“降糖稻1号”又在江苏、浙江等地种植了几百亩,杭州某田园综合体更把其作为健康旅游的主打农作物。近年来,上海培育的“锦绣”黄桃、“沪油”系列油菜、“沪绿”系列花菜类等多个新品种,不断扎根长三角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广阔土地,为当地农民带来数以亿元计的收入。其中上海“双低”系列油菜在长江中下游流域推广超过1亿亩。

高效育种,一只试验瓶抵上一两亩“试验田”

在上海市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有一支专门利用小孢子技术为大麦、青稞、小麦提供高效育种服务的公共平台。长三角乃至全国各地的育种团队只要寄上一小包种子,再提出筛选要求,一两年内即可得到一份性状“纯合”的种质资源,从而替代农业科研人员在田里七年以上的辛苦劳作。

“我的一只试验瓶里,培养了几千个小孢子团,可代替一两亩的育种试验田。”该育种平台负责人黄剑华告诉记者,所谓“小孢子”,就是植物花药里的花粉粒,相当于植物的精细胞,其中包含了该植物的全部性状基因。采用小孢子育种技术,可直接在细胞培养中进行快速选优,而无需等到一代代“孩子”长成了再作筛选;并且,在细胞层面对小孢子的染色体进行处理,可一步获得“纯种”的种子。

2012年,苏州一家农科所寄来一包大麦种子样品,希望从中选育出抗大麦黄花叶病且制啤品质优秀的大麦新品种,一年后,完美的“苏啤9号”在上海农科院育种平台诞生。据统计,这一高效育种平台已为全国大麦、青稞以及小麦育种团队生产提供1.6万份加倍单倍体株系,在各地进入株系鉴定实验;累计筛选出大麦、青稞和小麦加倍单倍体品系158份,其中6份已进入品种申报阶段。

专家服务,“三院人才一地用,一院成果三地享”

依托上海农业的科技成果、人才优势,长三角地区农业科技与产业合作不断深入。这几年,上海市农科院与江苏溧水、高邮、南通互访,与浙江平湖、海盐、嘉善签订院县农业技术合作协议。去年,江苏高邮正计划“腾鸡换菇”。上海市农科院组织食用菌所、畜牧所和生态所等专家赴当地考察,围绕品种调优、关键技术改良、人才培养等问题实地指导,通过精准“把脉”开出了针对性“药方”。

如今,上海市农科院每年要派出3000多人次专家下乡,其中到上海郊区和长三角其他三省服务的专家比例约达1︰1。随着长三角区域农业合作的日益频繁,“苏浙沪农科院科技兴农联合服务团”也应运而生,专家队伍不仅从创建时的300人壮大到如今的500人,专家结构也更合理、覆盖面更广。“服务团真正实现了‘三院人才一地用,一院成果三地享’,现在每次农业科技服务,参与的专家都不少于30人。”上海市农科院科技兴农办主任谢祝捷透露,今年,服务团计划将安徽的农科专家也邀请到“长三角科技兴农朋友圈”中来,着手打造虚拟“长三角农科院”,让彼此间合作更紧密。

作者:本报记者 沈湫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海党员学习钟扬“种子精神”需求迫切,报告剧《生命的高度》追加七场演出,万张演出票一周告罄
“英雄出少年!”上海市民文化节青少年戏曲大赛决赛开启,最小选手仅三岁
2018年度上海市环保督察全面启动
普吉岛游船倾覆事故上海游客8人获救7人失踪,李强应勇要求协助做好事故有关善后工作
湿垃圾资源化处理不能堵在“最后一公里”| 上海垃圾分类全链条调查·处理
地球上最高的山是8848米,而最深的海沟有1.1万米,这是巧合吗?汪品先院士开讲上海科普大讲坛,把有潜质的学生引向科学
体验改革开放40年来长三角地区发展成就,长三角百名国际学生“洋眼看上海”
长三角经济圈解题“乡村振兴”
【诚信建设万里行】微信朋友圈虚假广告背后的黑灰产业链
长三角产业一体化蓝图越来越清晰,沪苏浙皖携手打造全球数字经济高地
“动车医生”:40度高温里夜行万步
经典与原创并重,上海今夏好“舞”连台
上海群团改革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 “上海改革开放标志性首创案例主题征集”专题报道
四色档案袋提高审核标识度 | 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窗口体验之二
权威发布!上海出台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
未来将如何养老?在上海、福建和苏州工业园区试点,税延养老保险试点完成万张保单
连续抗洪20余小时后靠在栏杆休息,她这张工作照刷爆朋友圈!
“数据燃料”助推数字经济高地建设,加强“大数据+”合作将成长三角联动发展重点任务
【暖新闻】左脚打石膏每天至少5台手术,淮安这位眼科医生霸屏朋友圈
食品安全追溯构建长三角“一张网”,上海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
受台风影响,长三角铁路部分这些列车车票暂停发售!
乱“扒”国外期刊论文,翻译时添油加醋、张冠李戴……朋友圈疯传的所谓“科学网文”,居然是这么来的!
“一个妈妈顶两个菲佣!”朱雨辰妈妈刷爆朋友圈,“妈妈,放过我的后半生!”
暴雨后小男孩暖爆朋友圈: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温暖纯净的心
平均年龄33岁,最小的只有24岁,上海第三批55名援藏教师今满怀豪情奔赴雪域高原,誓要在那里埋下希望的种子
第二届“有种戏剧节”来了!给创新的种子更多成长空间
它叫断魂椒,世界最辣辣椒被用于保护种子,防止老鼠偷吃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