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在行动】贵州省都匀市:多元化产业助力易地扶贫搬迁
央广网都匀7月22日消息(记者张佳琪)“很知足了!”这是都匀市墨冲镇易地搬迁户罗在清对记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今年初,罗在清一家从黄棚村沙牙田寨搬到了都匀市金恒星移民安置点。“真没想到搬家不仅住上了新房子,还有了新工作,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得到了解决。”罗在清笑着说,自己以前在村里务农,一切都是靠天吃饭,现在政府不仅让一家住进新居,还贴心地准备了价值上万元的“大礼包”——床、衣柜、沙发、电视、厨具等物品,轻松地拎包入住了。
罗在清只是众多搬迁户的写照。搬出深山,住进新家,过上新生活。近年来,都匀市“以区位优势确定安置点、以资源禀赋确定安置类型、以就业岗位确定搬迁规模”原则,探索出了多种“接地气”的安置方式,依托周边产业,使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会发展、能致富”。
贵州省都匀金恒星移民安置小区(央广网记者 张佳琪 摄)
先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
临近中午,在都匀金恒星移民安置小区,搬迁到这的老人龚继魁正和老伴坐在阳台边纳凉。
“现在居住环境好了,女儿在这边做起了买卖,一家人又在一起了。”龚继魁表示,从毛尖镇搬过来后,女儿龚友云便在小区临时搭建的农贸市场做起了餐饮生意。
在外务工十几年的龚友云已不再需要像以前一样为工作长途奔波。在搬来前,她就已经在社区的帮助下开始谋划创业。她告诉记者:“父母年事已高,我得回来照顾他们。虽然现在生意刚起步,但已经能解决一些生活问题了,会一天天好起来的。”盘算着未来,龚友云满怀希望。
得益于都匀“先就业、后搬迁”“以岗定搬、因岗定人”的易地搬迁扶贫模式,许多和龚友云一样常年在外务工的搬迁农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不仅有更多的时间陪伴父母子女,也不用再离乡背井四处漂泊。
记者了解到,都匀市易地搬迁扶贫的最大特点在于依托产业搬迁,解决搬迁农户的后顾之忧。在搬迁过程中,有技术的农户,可直接实现就业,没有技术的群众,通过培训实现就业。
金恒星则依托了浙商建材城落实移民就业保障。目前建材城已签约商户400余家,可容纳工作岗位3000个以上,可为每户搬迁农户提供2个以上的工作岗位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另外,安置点距市中心6公里,半径3公里内有沙包堡中心完全小学、都匀二中、四一四医院、沙包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从归兰水族乡翁降村搬到金恒星移民安置小区的韦佩鼎,以前到处打零工,受都匀市“先就业后搬迁”政策吸引,他已经在出租车公司上班了。
都匀市将金恒星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群众的就业需求与企业用工需求相结合,双方相融共生、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移民搬迁新路。
多元化产业促进搬迁户增收
来到都匀市墨冲镇良亩村良亩大坝,小河蜿蜒,柳树成行,蔬菜成片,瓜果飘香。
记者了解到,为做好移民搬迁后续工作,让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下、能致富”,都匀市以墨冲镇为试点,探索发展蔬菜产业助推搬迁农户增收。
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保供蔬菜基地”就坐落在都匀市。园区自建设以来,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集生产、加工、销售、储运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园区种植茄子、辣椒、黄瓜、西红柿等无公害蔬菜上千亩,带动周边村寨近1800户农户进行科技规范化种植,产出的蔬菜销往贵阳、广州等地。同时吸收贫困户及易地搬迁扶贫户务工,增加其家庭经济收入,带富了一方百姓。
墨冲镇发展蔬菜产业助力农户增收,而来到都匀市毛尖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映入眼帘的则是一栋栋3层别墅小楼并排而立,村卫生室、服务中心、健身场所等公共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近年来,毛尖镇打破传统农业模式,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体系,以其广阔茶园和优美自然景观为生态基底,聚合旅游发展要素,创新旅游扶贫新模式,进一步扩大农村百姓的就业渠道和收入水平,探索出了一条依靠“青山绿水”的致富路。
“毛尖镇安置点针对全域旅游的发展趋势和远景,采取‘全域旅游+安置小区’的建设模式,”毛尖镇坪阳村支书刘军告诉记者,我们会努力把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点、乡村旅游点,打造集茶旅结合、毛尖文化、特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茶旅一条街”,借助旅游发展带动安置居民增收致富。
脱贫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都匀市移民局常务副局长廖永顺表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都匀市根据全市资源禀赋,找准特色,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加快发展毛尖茶、海花草、保供蔬菜、优质大米、养牛、养鸡等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种养殖等山地农产品加工业,茶旅融合、水文结合、高山峡谷等山地特色旅游业,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激活脱贫发展的内生动力,让多元化的产业带领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