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人”相异而相通的命运,交织进二十世纪中国的大故事
写过《沈从文的后半生》及姊妹篇 《沈从文的前半生》后,复旦大学教授张新颖的研究视野从“一个人”扩至“九个人”,他的最新人物传记新著《九个人》日前由译林出版社推出,讲述了沈从文、黄永玉、贾植芳、路翎、穆旦、萧珊、巫宁坤、李霖灿、熊秉明等中国学人带来的为人治学启示。在光的空间·新华书店举行的新书发布会上,张新颖与学者严锋对谈,和现场读者分享了他们眼中这九位“难以抹平的个体”。
“如果把这九个名字放在一起,你会发现,作为二十世纪初新文化晨曦时刻的儿女,他们一部部令人振聋发聩的文坛巨著或译作,汇聚成中国文学的高光时刻。当他们作为一位位个体时,身处历史长河中的这九个人,身上又藏着哪些故事?我想做的就是从耳濡目染的细节中,书写他们各自人格中的闪光点。”师从贾植芳的张新颖,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当代文学批评,他选择这九位熠熠生辉的人物,将他们的个体命运置于二十世纪中国史大故事中,探讨个人和其身处时代、社会可能构成的复杂关系。
在严锋看来,《九个人》不是一本普通的学术著作,也不是常规的人物传记,而是一个诗人对文学、艺术、人生的记录,包含着有血有肉的记忆。他们的故事不只属于大故事的动人篇章,更是独自成就的各个人的故事。
《九个人》
张新颖 著
译林出版社
除了沈从文,其他几位大致可以看作一代人——出生在1910至1920年代前几年之间,受到“五四”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已经成长甚或成熟起来。不同于开创新文化的一代,也不同于之后的一代或几代,这九位学人经历了时代的不同阶段,以其精神血脉和人格底色,划出波澜跌宕的人生轨迹。“20世纪社会动荡,我不想重复苦难的故事,而是试图梳理这九位我特别喜欢敬佩的人,思索他们如何面对世界、面对他人、面对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引起当代读者共鸣的,是‘九个人’随身携带着骨子里的那份单纯和坚守,并保留了人性中的光芒。”张新颖说。
书中的人物描写还原了不少文学大家的细腻、敏感、浪漫,从看似细枝末节的琐事切入,尽量避免堆积材料,读者很容易“身临其境”故事发生的时刻。“人是活动的,人是在生活里面的,人是在他的行为里面才表现出来的一些东西。没有这些东西,那个人就是僵化的,所以我要把这样一个生命呈现出来。”
比如,恩师贾植芳让张新颖、严锋这对同门师兄弟感慨万千。《九个人》中有一章《沧溟何辽阔,龙性岂易驯——琐记贾植芳先生》,传神记述了老先生住院、与幼童聊天等生活化情景。按照现在的教学方式来看,贾植芳的课堂是完全“开放性”的,就设在自己家的书房兼客厅里,听课的人有老师、有师兄弟,不断有人陆陆续续地加入进来;讲的内容海阔天空,有历史和现实,有他自己的传奇经历,与茅盾、郭沫若等作家的交往,所遭遇的形形色色的人和奇奇怪怪的事,有如何写书编书译书等,给青年一代作参照。
张新颖感叹自己是“幸运”的:“贾老先生本身是一名作家,跟从他学习现代文学,与跟现代文学研究者学是不一样的。因为贾先生本身就是现代文学里面的人,语言极其生动,他给你讲东西会一下子沉浸到历史现场里,慢慢影响我看待这段文学的视野、眼光和心态。”
记者:许旸
编辑制作:许旸
责任编辑:邢晓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