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书展 | 风雨无阻,如潮读者奔赴书香之约

2018-08-18信息快讯网

2018上海书展 | 风雨无阻,如潮读者奔赴书香之约-信息快讯网

“台风天还来逛上海书展的都是真爱粉啊!”昨天上午9点开馆之际,上海书展主会场展览中心入口,排起了一条长长的“伞队”,大雨倾盆、风声呼啸中,有市民边卷起打湿的裤腿边忍不住打趣。一颗颗爱读书的心,风雨无阻地奔赴一年一度的书香约定。

2018上海书展 | 风雨无阻,如潮读者奔赴书香之约-信息快讯网

受第18号台风“温比亚”登陆影响,上海这两天风雨不断。今夏台风密集登陆上海,从布展开始,上海书展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面临台风突袭,书展组委会快速反应,做出防台部署,推出一系列暖心服务。

2018上海书展 | 风雨无阻,如潮读者奔赴书香之约-信息快讯网

在入口铺设防滑毯,在楼梯各阶铺贴防滑垫;遇上前天夜晚雨势较大,组委会延迟半小时闭馆,方便读者暂避雨势;志愿者在各出口处为读者发放一次性雨衣;上海市新闻出版局通过官方微博“书香上海”提醒读者带好雨具,照顾好同行老人和儿童,场馆内部分地点冷气有些大,也会及时建议读者带好外套,做好防滑措施;建议步行来的读者带上防水书包,方便保护书籍……这些贴心的举动,赢得众多读者和出版人连连点赞。

2018上海书展 | 风雨无阻,如潮读者奔赴书香之约-信息快讯网

昨天,过了10点半,雨势渐渐减弱,书展各入口客流量逐渐增多。台风天没有干扰读者的好心情,反倒添了浓墨重彩的“记忆点”。不少“展龄”超过十年的资深出版人纷纷忆旧,2005年上海书展开幕日就正逢麦莎台风登陆,“风里来雨里去,淋透了捂干了又淋透了又捂干了”,即便这样,如潮读者仍热情满满,会场内熙熙攘攘,摩肩擦踵。

2018上海书展 | 风雨无阻,如潮读者奔赴书香之约-信息快讯网

15年来,不变的书香约定,让人们见识到上海书展的独特磁场魅力。每年8月的上海,往往伴随着高温与台风,但无论骄阳似火,还是豪雨如注,书展现场耐心排队入场、有序观展购书的上海读者,给全国各地出版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走过15年的上海书展,已经从地方性图书展销会成长为全国最具吸引力、影响力的品牌书展之一,是上海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名片和文化品牌。

2018上海书展 | 风雨无阻,如潮读者奔赴书香之约-信息快讯网

昨天,记者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展位的留言墙上看到,许多娟秀字迹倾诉着人们对读书不变的爱——“书是精神粮食,看书是心灵上的旅游”“我喜欢上海书展,明年还会再来!”“永远不会失约”……

2018上海书展 | 风雨无阻,如潮读者奔赴书香之约-信息快讯网

今年,高品位、高质量图书纷纷亮相,让上海书展成为百花齐放的图书花园,光是主会场就有几百场阅读交流沙龙。无论是读者拖着行李箱采购的买书热情,还是阅读活动现场的踊跃互动提问,上海书展掀起的阅读风潮,正无声无息地滋养着这座城市和每一位读者。

“每年夏天,一到上海书展,就会被读者长长的队伍、求知的眼神所深深感染,又坚定了做书的信心。”有出版人如是感慨。昨天,光是友谊会堂就接连举办高人气活动,上午“一带一路”文旅论坛推介旅行主题好书和文旅产品,会场很快被感兴趣的读者坐满,诚如斯里兰卡驻沪总领事拉克士塔·若特纳亚克所说,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财富,“如果没有书,人们就无法了解世界上的不同文化,上海读者对书的热情让人感动。”

2018上海书展 | 风雨无阻,如潮读者奔赴书香之约-信息快讯网

下午,长长的队伍等待青春文学人气作者左瞳签售新书《他逆光而来》,小说中汇集了成长、追梦、励志等热血元素,笑点与泪点齐飞。左瞳分享了自己在日本求学的经历,“我是一个享受孤独的人,世界里似乎并不需要别人的陪伴,灵魂的交换究竟会带来怎样的蝴蝶效应?我把个人情绪都倾诉在书里。”面对作者真情流露的分享,现场频频爆发掌声。分享结束后,现场读者向左瞳提出不少关于青春、关于写作的的众多疑惑。

2018上海书展 | 风雨无阻,如潮读者奔赴书香之约-信息快讯网

穿梭主会场的多场读书沙龙讲座,记者看到,许多资深书迷自制“书展地图”,整理出要“打卡”的心仪图书和活动,生怕漏掉心头好。青年作家张怡微新作《新腔》首发式上,忠实读者挤满活动区,倾听书中萦绕的文学往事、经典解读。

2018上海书展 | 风雨无阻,如潮读者奔赴书香之约-信息快讯网

一个活动区多场精彩活动密集接力。昨天下午,由沈迦主编的英国作家谢福芸新书《英国名媛旅华四部曲》由东方出版社首次引进国内,新书首发现场,里三圈外三圈都是读者。四部曲集结了关于20世纪中国生活的《名门》《中国淑女》《崭新中国》《潜龙潭:北平新事》,串起清末、民初、北伐、抗战近代史上四大重要主题。

2018上海书展 | 风雨无阻,如潮读者奔赴书香之约-信息快讯网

作者以亲历者视角,详细记述了在中国多地游历的见闻,以外国人视角观察中国人民的生活,包括车夫、农民夫妇、火车司机、宾馆服务员、保姆等不同群体,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生活场景。现场嘉宾交流书中有细节有温度的大量史料故事,活动结束后不少读者意犹未尽,不舍散场。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王彦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