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牛顿留下的难题,中国科学家测出300年来最精确的万有引力常数

2018-08-30信息快讯网

解开牛顿留下的难题,中国科学家测出300年来最精确的万有引力常数-信息快讯网

1687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有人说这个发现得益于一颗砸到牛顿脑袋上的苹果,也有人说这种说法纯属虚构,但无论如何,牛顿成功地让世界各地的中学课本里多了一个描述万有引力的公式:F=G(m1m2)/r2,其中G是万有引力常数。

万有引力定律认为,大到宇宙天体,小到看不见的粒子,任何物体之间都像苹果和地球之间一样,具有相互吸引力,这个力的大小与各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定律虽好,要想派上实际用场,还得知道G的值。然而,这个值到底是多少,连牛顿本人都不清楚。

300多年来,不少科学家在努力测量G值并让它更精确。就在8月30日凌晨,《自然》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家测量万有引力常数的研究,测出了截至目前最精确的G值。

卡文迪许的尝试

G值不明确,万有引力定律就算不上完美。但是,地球上一般物体的质量太小,引力几乎为零,而宇宙里的天体又太大,难以评估其质量。于是,在万有引力定律提出后的100多年里,G值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1798年,一位名叫卡文迪许的英国科学家,为了测量地球的密度,设计出一个巧妙的扭秤实验。

解开牛顿留下的难题,中国科学家测出300年来最精确的万有引力常数-信息快讯网

他制作了一个轻便而结实的T形框架,并把这个框架倒挂在一根细丝上。如果在T形架的两端施加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细丝就会扭转一个角度。根据T形架扭转的角度,就能测出受力的大小。

解开牛顿留下的难题,中国科学家测出300年来最精确的万有引力常数-信息快讯网

接着,卡文迪许在T形架的两端各固定一个小球,再在每个小球的附近各放一个大球。为了测定微小的扭转角度,他还在T形架上装了一面小镜子,用一束光射向镜子,经镜子反射后的光射向远处的刻度尺,当镜子与T形架一起发生一个很小的转动时,刻度尺上的光斑会发生较大的移动。这样,万有引力的微小作用效果就被放大了。

根据这个实验,后人推算出了历史上第一个万有引力常数G值——6.67×10-11N·m2/kg2。

十年十年又十年

卡文迪许测出了常数值,但科学家们并不满足。在他们看来,万有引力常数G是人类认识的第一个基本常数,而G值的测量精度却是所有基本常数中最差的。

而G值的精度在天体物理、地球物理、计量学等领域有着重要意义。例如,要想精确回答地球等天体有多重,就要依赖于G值;在自然单位制中,普朗克单位定义式的精度同样受G值测量精度的限制。

怎么让这个数值更精确,是卡文迪许之后的科学家们努力的方向。利用现代技术完善扭秤实验,则是他们提升测量精度的办法。

就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提出后的300年,中国科学家罗俊及其团队加入了这支寻找引力常数的队伍,此后他们几乎每十年会更新一次引力常数的测量精度。

上世纪八十年代,华中科技大学罗俊团队开始用扭秤技术精确测量G值。十年后的1999年,他们得到了第一个G值,并被国际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CODATA)录用。

解开牛顿留下的难题,中国科学家测出300年来最精确的万有引力常数-信息快讯网

▲团队成员薛超及同事在研磨球体

又十年后,2009年,他们发表了新的结果,成为当时采用扭秤周期法得到的最高精度的G值,并且又一次被CODATA收录。

如今,经过又一个十年的沉淀,罗俊团队再次更新了G值。“3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不断地对完全自制的扭秤系统进行改良和优化设计。”罗俊说。

在精密测量领域,细节决定成败。光是为了得到一个实验球体,团队成员就手工研磨了近半年时间,最后让这个球的圆度好于0.3微米。

不仅如此,论文通讯作者之一、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教授杨山清告诉记者,实现相关装置设计及诸多技术细节均需团队成员自己摸索、自主研制,在此过程中,他们研发出一批高精端仪器设备,其中很多仪器已在地球重力场的测量、地质勘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自然》杂志发表评论文章称,这项实验可谓“精确测量领域卓越工艺的典范”。

G的真值仍是未知

为了增加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实验团队同时使用了两种独立方法——扭秤周期法、扭秤角加速度反馈法,测出了两个不同的G值,相对差别约为0.0045%。

《自然》杂志评论称,通过两种方法测出的G值的相对误差达到了迄今最小。目前,全世界很多实验小组都在测量G值,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2014年最新收录的14个G值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相对差别约在0.05%。

尽管数值的差距在缩小,但真值仍是未知。“不同小组使用相同或者不同的方法测量的G值在误差范围内不吻合,学界对于这种现象还没有确切的结论。”罗俊说。

科学家推测,之所以测出不同的结果,一种概率较大的可能是,实验中可能存在尚未发现或未被正确评估的系统误差,导致测量结果出现较大的偏离,另一种概率较低但不能排除的可能是,存在某种新物理机制导致了目前G值的分布。

罗俊告诉记者,要解决目前G值测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国际上测G实验中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也需要国际各个小组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只有当各个小组实验精度提高,趋向给出相同G值的时候,人类才能给出一个万有引力常数G的明确的真值。”罗俊说。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樊丽萍

*来源:中国科学报

迄今最精确宇宙膨胀速度测得:与此前结果差异较大,或需要新物理学来解释!
注意!这个强致癌因素很常见,一招就能测出来,与11类肿瘤关系密切
上海加快建设国际投资贸易“引力场” | 聚焦“上海扩大开放100条”
器官可从“天上来”?科学家计划在国际空间站培养人体组织
用一条鲫鱼敲开清华大门?参赛学生:体现了生命科学的魅力
“太空教师”王亚平今做客科博会,希望在中国空间站再开科学课
“太空教师”王亚平今做客科博会,希望在中国空间站再开科学课
“吃什么决定得什么癌”,科学家谈肠道菌群与抗肿瘤之间的神秘关系
光吃不胖的方法,科学家们终于找到了!就在上周!
科学家揭示龟兔赛跑真相:乌龟一生走的路比兔子多
龟兔赛跑,乌龟能赢?科学家:乌龟一生走的路比兔子多,但兔子善拐弯
冻土融化释放温室气体 全球变暖可能加速
现代社会,传统民歌的旋律如何再次响起
辗转反侧、兴奋难眠?中国科学家首次解析人脑中“刹车神经”结构,有望终结失眠
鸦片罂粟基因密码破解!美国《科学》今发表西安交大叶凯团队国际合作成果
万有引力常数G最精确值诞生!《自然》刊发华中大罗俊团队研究成果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爱读佛经,伽利略爱画画才发现月球表面崎岖多山……看科学家们“不务正业”释放的文化信号
只有高中文凭的NASA科学家,还是臭鞋大赛评委:被他闻过,才能上天
减流程提效率 科学管到位“服”(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科学家发现木星大红斑竟然有水存在,木星上也可能有生命?
中国科学家:提速与南非合作 推动SKA望远镜获得更丰硕成果
为外资企业营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国务院大督查综述
AI检测出宇宙神秘信号,距离地球30亿光年星系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