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上海教育功臣丨周美琴:用爱与智慧点亮残障孩子的生命,托举他们重新飞翔

2018-09-08信息快讯网

致敬,上海教育功臣丨周美琴:用爱与智慧点亮残障孩子的生命,托举他们重新飞翔-信息快讯网

【人物小传】

周美琴,上海市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兼任上海市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副秘书长、上海第三听障中心主任、上海特殊学生教育评估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兼职导师、长三角地区名校长基地导师等社会职务,为上海的特殊教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先进事迹】

在特殊教育这块并不肥沃的土地上,周美琴同志辛勤耕耘了30个春秋,她满腔热情地将爱、智慧与青春无私地奉献给了残障学生、特教事业。她敬业爱生,恪守师德;她业务精湛,勤于钻研;她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她带领着教师团队,坚持走“医教结合”道路,构建了“脑瘫儿童康复与教育相结合”的全新特殊教育体系,得到国内外专家与同行的高度肯定,成果辐射至上海及全国各地。成为中国特殊教育的前行探路者。

特殊孩子的守护者

正常学校择优录取,特殊教育学校却是“择差”守护——这,就是特殊教育的特殊之处。

30年前,当周美琴从师范学校毕业,走进陆家嘴聋哑辅读学校的那一刻,当她开始每天面对神色呆板、行动笨拙,反应迟钝、生活自理困难、大小便失禁甚至行为失控的孩子时,她烦恼过,但她从没有放弃,始终守护着藏在她心中的每一位特殊孩子。

学生小陈,患有自闭症并伴有精神障碍。时不时怪叫、四处藏匿、趁人不备逃出校门,还会把大便抹在手上吃进嘴巴。周美琴时刻注意着他、陪伴着他,实行一对一的帮教。为了拉近距离,周美琴让他坐在自己的腿上给他讲故事,可冷不妨孩子却一记重重耳光打在她脸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遭遇”,年轻的周美琴顿时眼眶模糊,这是她生平第一次被人扇耳光。但一想到这是自己的学生、是一种病态反应时,她又只能强忍着痛和泪、压下委屈,继续与之沟通。此后,周美琴对他的关心更多,渐渐地,孩子跟她培养起了感情,乐于听她的话、有了可喜的进步。当孩子因哮喘发作送进医院抢救,在昏迷中还呼唤着“周妈妈,快来看我”......

学校里有个顽皮的小敏,在浴室洗澡不小心摔破了头。正欲回家接女儿的周美琴火速赶去把小敏送医院,挂号、拍片、化验、做CT、拿药,当她忙完一切,把小敏送到其父母的手里后已近深夜。这时,一身疲惫的她才想起自己幼小的女儿。当回到家,望着女儿在睡梦中还紧紧抱着她的衣服时,她不禁热泪盈眶。

冬天的早上,最温暖的,莫过于一碗热气腾腾的小馄饨。在周美琴亲手设计的脑瘫学生烹饪室,经常会有这么一幕:学生小王的左手天生外翻,精细动作做起来很慢,3个多月前,铺块馄饨皮,他需要花费比常人多2倍的时间。如今,十几秒钟时间,小王就能包出完整的小馄饨,接着把馄饨一个个下锅,乐滋滋地闻着香味飘散。

从教30年,周美琴无私地爱着、守护着这些特殊的孩子,对这些特殊孩子的感情投入,让国内外的很多家长感恩不已。

专业发展的引领者

曾几何时,残障孩子被歧视,被认为是“社会包袱”,特殊教育学校,也被认为是暂纳残障孩子的“收容所”,但周美琴重新“定调”:不是“收容所”,而是“加油站”。因此她一直在思考:要给予残障学生科学的、专业的教育,才是对残障孩子最深沉、最真切的关爱。

周美琴努力重构现代特教的价值:残障孩子能融入社会,打开封闭心灵、获得自主技能,支撑起生命的尊严与生活的希望,保障处于社会弱势群体的他们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力。

作为学校领衔人,她身体力行,不仅完成了专科、本科的学习,之后又报考了华师大特殊教育专业研究生学习班并出色地完成了学业,成了一名特教专业人士,还被华东师范大学聘为本科生专职导师。

致敬,上海教育功臣丨周美琴:用爱与智慧点亮残障孩子的生命,托举他们重新飞翔-信息快讯网

周美琴不仅自己坚持走专业化之路,她还注重师资团队的培养。2008年起,她每年都从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引进本科学历与硕士学历的高材生。并提出培养“四型”教师的目标:即“专业精神上的奉献型、专业知识上的复合型、专业能力上的综合型、专业智慧上的创造型”,并通过专家引领、骨干带教、结对交流、专题培训、实践锻炼、教育考察等形式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专业化的高平台,托举一批批青年教师迅速地成长。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周美琴都是亲力亲为,教室中,她和教师们探讨着哪个教学环节可以渗透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室中,她和康复治疗师研究着学生的个别化训练方案;教师公开课,都有她悉心指导的身影;下班后,常常见她带领着教师研发、制作教学具;夜深人静时,她的办公室键盘声嗒嗒,那是她正在修改老师的自编教材……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师们的公开课、自制的200多件“原创”教具得到了市里专家与同行的一致好评,多位老师走上了上海市青年教师教学评优课一等奖,“陶制字模”等多件教具获得了上海市特殊教育教学具比赛大奖。老师们都欢迎她到自己教室听课,因为她诚恳、专业、细致地帮助,总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更上一个台阶。

在课题研究中,周美琴始终坚守在第一线。她参与编写了《康复》、《益智》、《沟通与交往》、《心理》、《生活》等11套校本教材,主持多个市级、区级重点课题及内涵发展项目,多项成果获全国、上海大奖。她还多次代表上海参加国际、国内特殊教育研讨,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举措、办学效果等得到国内外专家和同仁的高度肯定。

“全纳”教育的开拓者

于2002年5月成立的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除了接收听障、智障孩子外,又接受了一个“全国第一”的任务:招收脑瘫孩子入学进行集中教育,此举开创了全国的先河。

从学校筹建时被调入的周美琴,成为中国脑瘫教育的前行探路者。六年级小施说,因为痉挛站不稳,自己的世界就是家中几间斗室,仰望苍白的天花板。周美琴说:“这些孩子应该读书识字,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社会人。”

不过,脑瘫学生集中教育这条路并不容易走。与其他身体残障的孩子相比,周美琴所要面对的脑瘫孩子更加特殊:由于运动神经受损,很多孩子连坐稳都困难,口齿不清、表达模糊。而且,有些孩子智力发育落后于同龄人,有些孩子则只是运动困难,智力与同龄人并无差异。差异如此大的学生群体到底如何集中教学呢?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周美琴边做边悟、边摸索边实践。文化知识是正常人谋生的手段,但对每位肢体功能障碍的脑瘫孩子及家长来说,功能性障碍康复可能更为重要,于是她大胆提出“医教结合”理念,从专业康复理疗学院引进8位专职治疗师,让“康复训练”与“文化学习”并重,为脑瘫学生的康复发展指明了方向。

周美琴带领着她的团队根据实际情况改革课程、改变教学方法、不断调整教学模式。语数学科根据不同学习能力实行走班制、肢体康复课全部实行一对一训练、其他学科则采取集体教学、分层教学、个别教学及送教上门等形式……

在这条漫长的探索之路上,周美琴牵挂着她的每一位脑瘫学生,当她发现每天一节肢体康复课远不能满足孩子需求,她又带领老师们研制康复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训练方法,使学生们听课、康复两不误;为了减轻双职工家长每天要赶回家为孩子准备午餐的后顾之忧,她又大胆地把烹饪课程纳入七—九年级的教学中;为了让每位学生能更科学、更具针对性地康复,她把专业医生引入学校,率先在上海实行“医生驻校”制度……多感官训练室里,有测试学生嗅觉、触觉,味觉等,提高他们感知觉灵感度的训练项目;沙疗室里,每天都能见到孩子们光脚在沙滩上行走,按摩穴位;还有运动疗法室、水疗室、作业疗法室、社会情景模拟室……孩子们在老师和康复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应自己的康复项目, 满足了不同学生的教育康复需求。

致敬,上海教育功臣丨周美琴:用爱与智慧点亮残障孩子的生命,托举他们重新飞翔-信息快讯网

▲与学生在一起

10年探索,周美琴领衔的《脑瘫学生康复与教育的实证研究》课题一举荣获浦东新区、上海市及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她们团队创设的脑瘫学生康复与教育的两大目标、四类课程、五项内容、五种形式、六条策略、三类方法和五套评估手册等一系列机制体系,为脑瘫孩子提供“全面营养”。这套行之有效的脑瘫儿童康复与教育的学校模式,基于中国国情,符合脑瘫学生实际,操作性强,易于迁移,效果显著,对我国脑瘫学生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最终荣登上了全国教科研成果评选最高领奖台。

为智障、听障、脑瘫等多类残障学生提供“全纳教育”的开创性探索,让中国的特殊教育走在了国际前列。周美琴的学校先后接纳了10多名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波兰等国家的外籍残障儿童,经过学习与康复训练,他们的身体素质、德育、智育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2009年6月,周美琴参加了在荷兰举行的国际特殊教育研讨会,并作了《创设适合每一位特殊孩子发展的课程体系》的专题发言,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和同仁的高度赞扬。

教育改革的探索者

对于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来说,“追求卓越”是他们共同的奋斗目标。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化推进,上海基础教育界改革亮点频现,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而实施“全纳”教育的周美琴,在原本让处于“边缘”的特教领域,通过扎实的实践、专业探索,不断取得突破。

担任特教教师时,周美琴担任音乐教师。由于聋哑、弱智学生存在着不同生理、心理障碍,要教会他们歌舞的基本知识及动作,难度实在太大,能歌善舞的她一下子给懵住了,她查看了大量的特殊教育书籍,了解残障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后改进教学,她坚信:虽然弱智学生比正常的学生难教,但弱智并不是无“智”,也有潜力可挖,甚至会出现奇迹。

周美琴探索巧用音乐和舞蹈挖掘智障学生的潜能,她自编了一套适合智障学生的韵律节奏操,并总结出“三步曲”教学法。1991年,上海首届学生艺术节开幕之时,为了让特殊孩子展示才华、提高参与竞争的能力,正在休产假的周美琴克服种种困难,夜以继日地带领残障孩子们训练,最终由她编排参赛的两个节目分别获一等奖、三等奖,并荣获上海市特殊学校中唯一一面“上海市艺术教育优秀组织奖”锦旗。师生和家长一片沸腾:“谁说弱智孩子就不行?我们也能和正常孩子一比高低!”

在全面负责学校教学工作期间,她常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周围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由于中、重度弱智教育在我国起步晚、时间短,在一无教材、二无教学模式、教师又长期缺少竞争意识的困难情况下,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讲授学生听,这样的方法怎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她带领青年教师一起探索、研究中、重度弱智儿童课堂教学模式,总结出“愉快教学”、“情境教学”、“综合教学”、“感觉统合教学”四种教学模式(当时整个上海特教界总结推广出17种课堂教学模式),在上海开了示范课,得到市教委领导的高度评价。她还设计了一套针对中、重度弱智学生系统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评量表,并在全校施教推广。

致敬,上海教育功臣丨周美琴:用爱与智慧点亮残障孩子的生命,托举他们重新飞翔-信息快讯网

▲指导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究

周美琴在特殊教育领域的改革,不仅局限于课堂与教学,她还秉承“孩子在校一切生活皆课程”的理念,从大处着眼,进行教育整体环境的重构和优化。2002年3月,周美琴被教育局任命参与筹建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新校舍从土建工程到投入使用只有短短的6个月,周美琴一头扎进了这个大工地,每天戴着安全帽,捧着一大堆图纸,与施工人员一起商讨、研究。从房子的布局、教室的安排、设计的新颖、材质的选择、环境的布置,甚至颜色的定位都要把关……收工阶段正值七、八月高温季节,上一次厕所要走15分钟,为了节约时间,周美琴水都不敢喝。新校舍的建筑材料发出的异味,常常熏得她头昏眼花、甚至恶心、想吐。但所有的困难她都挺过去了,9月,新校舍如期竣工,学校如期开学,她才露出笑脸。

2008年暑期,学校大修。周美琴当时刚进行了胆囊切除手术,但出院后仅在家中休息了5天,就不顾术后的虚弱,冒着酷暑到学校“监工”。她想趁这次大修的机会,按“医教结合”的理念,对学校的整体布局做更为合理、更有利于学生教育和康复的调整。整整两个月的高温天气,她带着病体穿梭于整个校园,凭着顽强的意志力硬是支撑了下来。大修后,学校校舍划分成教学楼、康教楼、体育馆三个区域,各区域功能明确,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作用。为了利于学生训练,方便学生活动,培养其自理、独立的能力,她还提出学校不仅在所有的出入口设置无障碍通道,安装专用电梯,而且还设计了许多独特的辅助器材与设备,如走廊双层栏杆、轻质手拉门、躺式便厕、升降式洗手盆、45度角镜等,为残障学生提供了更为便捷、优质的服务。可超负荷的工作量最终使她的身体多处亮起了红灯,每当有些人问她值不值得,她都会淡然一笑:要知道,救了一个孩子就是拯救一个家庭啊!

教育成果的见证者

作为一名老师,谁不想体会那种桃李满天下的感觉?

而周美琴, 30年如一日,每天面对残障的孩子。她的学生不聪明,甚至无法听懂、领会一个简单的指令。苦与累用心付出,但对特殊孩子的关爱,未必能很快看到希望中的成效。有时候教很多遍孩子还是不开窍,有些孩子无论如何努力还是无法走进他内心……年轻时代,周美琴也曾失落过、流泪过。但要感谢她的妈妈,因为每当这时候,妈妈总会对她说,“你不能放弃,你应该要为这些孩子带去幸福。”

教育,能实实在在改变着孩子们的世界。第一届接收脑瘫孩子,他们说,以往生活就是家中几间斗室、平时只能仰望苍白的天花板。而在学校,读书识字、康复训练、学习生活技能,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掌握了自主生活的技能,“感觉上天重新打开了一扇门”。

孩子们对教育、对生活的热切向往,打动着周美琴。“爱人以德,自强不息”,教育可以使特殊孩子幸福,周美琴把扶助他们“康复发展,回归主流”当作毕生倾注的使命,对残障儿童实施“高期望”教育。在追求优质教育的路上,特教一样大有可为。周美琴努力着、见证着孩子的成长:学校组建了聋人舞蹈队、特奥运动队,脑瘫学生击鼓队......这些听上去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周美琴手上都变成了现实。

致敬,上海教育功臣丨周美琴:用爱与智慧点亮残障孩子的生命,托举他们重新飞翔-信息快讯网

▲周美琴正在上课

逆境中,无数双手将我扶持。

在这里,我收获了知识,学会了感恩。

在这里,我收获了成功,学会了自信……”

学校一名残疾学生毕业时,写下这样的诗。9年的教育在她身上产生的变化,让人无法想象。周美琴说,“孩子们的成长,就是我的成就”。如今,她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好多脑瘫儿站起来了,能独立行走了;好多智障学生走上了国际特奥运动的舞台;好多聋哑学生进入了天津理工大学、南京金陵科技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高等学府深造;更多的学生学会了自食其力,成为残而有为的劳动者,让家长看到了希望。

周美琴同志,这位特殊教育的引领者与践行者,她用自己热忱的爱心、科学的精神、专业的追求、创新的理想、实干的态度,实践着当初要当特教老师的诺言:用爱与智慧点亮了特殊孩子的生命,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樊丽萍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重磅!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今年第二期项目申报启动
一位清华新生的父亲给儿子的一封信,道破八个关于人生的真谛……
5岁乔治王子都在学戏剧、芭蕾和击剑、游泳课,你家孩子还在刷题?!英国皇室课表了解一下
不惑、不忧、不惧,顶天立地做人,梁启超95年前阐述的教育本质,至今不过时
上海倒查重大车祸背后法人责任:集卡追尾,老板刑拘
这10名老师成为2018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上海本溪路幼儿园应彩云老师当选!
上海: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将缩短一半以上
全国首套高中生创作“手绘红色戏剧”邮政纪念明信片在上海首发
35年坚守一线的教师说:“孩子是天我是云”,本溪路幼儿园教师应彩云获颁2018全国教育育人楷模奖
曾经招录比1:20,如今对人才需求变化反应密切,“家门口的大学”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注意!新学期开始,这些教育方面的新规将实施
让孩子对儿科医学心生美好,新华医院首开“儿科市民会”给孩子上医学启蒙课
沙画 | 开学季,听听习近平给青年学子的“知心话”
你喜欢控制孩子,是因为控制不了自己
扮一次“鸟人”飞跃侏罗纪公园,VR娱乐将成孩子新“玩伴”
《贞娥刺虎》将再现上海,史依弘恢复“失落”一甲子的梅派经典
致敬,上海教育功臣丨邱蔚六:这位享誉国际口腔颌面外科的中国医生经常对学生说,我是个“土鳖”不是“海归”
致敬,上海教育功臣丨鲁慧茹:“愉快教育”的嫡系传人,带领教师拾阶而上
致敬,上海教育功臣丨闻玉梅:学富五车却从不满足,常告诫年轻教师”先要牢记一份责任,不误人子弟“
致敬,上海教育功臣丨徐红:宽容学生身上除德性以外的短板,“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与众不同的自己”
收藏!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这些音乐、舞蹈演出千万别错过!
于漪获“教育事业杰出贡献奖”!做一辈子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她是中国教师群体心中的偶像!
于炯:走进边疆学子的心田
万余名上海交大新生开学!哈萨克斯坦男孩想留上海、汶川地震的孤儿今上交大……每个新生都有自己的梦想
和孩子一起读诗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还在把娃丢给屏幕去教育?“3000万词汇的差异”将影响孩子一生,但你们之间的对话才能真正塑造大脑
人工智能天生是“刷题高手”,但它能教孩子的只是刷题吗?
为什么马伊琍很后悔“让孩子太懂事”?当你知道“懂事”背后的真相,还敢教孩子“懂事”吗?
“海洋”的阳光打开心扉——汶川地震灾区孩子的俄罗斯记忆
孩子的成绩和什么有关?美国教育部跟踪研究了6个因素,只有3个真正有用
果真,有一种病叫计算障碍!怪不得有些孩子的数学怎么都学不好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