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医院樊嘉、葛均波两位院士远程坐镇,资深专家现场主刀,精准救治云南“心肝宝贝”

2018-09-10信息快讯网

中山医院樊嘉、葛均波两位院士远程坐镇,资深专家现场主刀,精准救治云南“心肝宝贝”-信息快讯网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远程坐镇,指导手术。

今天上午八点半,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远程会诊中心,两台高难度的手术画面通过一根网线从云南昆明和大理实时传输过来。

大屏幕上一端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另一端的两个手术室里则分别是中山医院先心病手术专家团队和肝外科手术专家团队,他们与云南当地医生们一起在两位院士的远程指导下进行手术。

由院士远程坐镇,资深专家现场主刀带教,这是今年“心·肝宝贝”公益救助贫困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和肝病患者项目的创新医疗精准扶贫模式。

拯救“心·肝宝贝”,两台手术同时进行

在一侧大屏幕,一台小儿心脏室缺封堵术正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导管室紧张进行。接受手术的是一位年仅7岁的小男孩,由于先天“室间隔缺损”,男孩只要稍微活动,就会出现头晕伴明显乏力。

“操作尽量轻柔。”手术中,葛均波不断提醒着屏幕另一头的主刀医生心内科副主任周达新,“你看,正常人的右心应该是三角形,这个孩子因为左右心室间的缺损,右心已经变成了半月形。”葛均波指着男孩术前心脏造影。

由于患儿年级尚小,心脏也比成年人小很多,手术时需格外仔细。“现在超声多少?肺动脉多少?”葛均波院士眉头微蹙,紧盯着屏幕心脏导管在血管中慢慢“挺进”,并不时通过话筒与周达新交流。

小患者不比成年患者,整个手术需要全身镇静麻醉,室缺患者又存在分流血液更多压力更高的情况,这就要求手术医生又快又准地找到左右心室之间的缺损,迅速封堵。“马上释放封堵器!”葛均波说道,周达新稳稳地推动着导丝,显示屏上封堵器像一把小伞一样快速打开,从左心室向右心室分流的血液瞬间就没有了。“先天性心脏病现在是可以治愈的,他以后就能正常人一样,看不出区别。”葛均波向记者说道。

这场跨越千里的手术,缘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专项基金“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基金”定点扶贫云南省的“心·肝宝贝”公益救助项目。

和男孩儿一样,作为“心·肝宝贝计划”的救助对象,32岁的李先生不幸罹患肝癌,大病重创了这个本就经济困难的家庭。他的手术由樊嘉教授亲自坐镇指导,“病人右叶的巨块型肝癌占据整个右上腹,导致显露和分离非常困难,加上肿瘤紧贴并压迫下腔静脉,手术风险非常大。”樊嘉紧盯着屏幕,另一边则是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亲自操刀的肝外科副主任黄晓武。在樊嘉的指导下,黄晓武与医师团队密切配合,慢慢攻克一个个手术难点,巨块的右叶肿瘤被完整地切了下来,病人平稳地度过了手术难关。手术室内、远程医学会议室内几乎同时发出赞叹。

中山医院樊嘉、葛均波两位院士远程坐镇,资深专家现场主刀,精准救治云南“心肝宝贝”-信息快讯网

▲由院士远程坐镇,资深专家现场主刀带教,这是今年“心·肝宝贝”公益救助贫困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和肝病患者项目的创新医疗精准扶贫模式。

“先学、后教、再做”,循序渐进帮扶

为了让最需要的病人得到最适切的治疗,此次接受公益救助对象“精准”定位在九位6-16岁的先心儿童和两位肝病患者身上,其中两位先心儿童经专家诊断无需手术。“这些患者家庭都是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由于经济条件受限,一直得不到适当的治疗。”樊嘉告诉记者,这些病人都是即使确诊也会因贫困而放弃继续治疗的病人。

为西部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先心病和肝病患者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是“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基金”资助“心·肝宝贝”公益救助项目的初心。

“今年我们的救治形式有所变化。医院派出一流团队,同时实行远程指导,确保当地患者得到救治之时,当地医生也能跟着学到最先进技术。”樊嘉说。

“可以看到,云南当地的医疗设备并不比上海差,他们缺的是人。”葛均波告诉记者,中山医院最需要为他们做的,是在当地培养一批专家。为此,“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基金”制定了“先学、后教、再做”循序渐进的帮扶模式。

截至目前,来自云南的共151位心内科医生完成了为期半个月的理论学习班,12位医生完成了为期半年的心导管专项高级进修,目前仍有五位医生进行心导管专项高级进修。通过中山医院院士远程会诊、指导公益手术,由中山专家团队手把手带教当地医生,真正实现“授人以渔”,让医生有能力独立开展一定难度的手术,也让更多患者从中获益。


作者:李晨琰

图片:中山医院 提供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李雪林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育扶贫升级 东航将远程教育送进大山
打通空中救援通道,中山医院直升机停机坪今试飞启用
葛均波院士工作站落户徐汇医院两年,“家门口看专家”的紧密医联体让百姓交口称赞
专访非洲问题专家刘鸿武 中非合作:相互合作 相互支援
让孩子对儿科医学心生美好,新华医院首开“儿科市民会”给孩子上医学启蒙课
【最美中非故事】南苏丹医院里的一张“中国医生”名片
女友亲吻时用力过猛,小伙紧急进医院…
专家视点 | 中非合作论坛深化对非合作:逐渐过渡到“授人以渔”
图解|水灾过后农业生产如何自救?农业厅专家支招!
院士金庆焕从事海洋地质调查四十余年 屡寻"聚宝盆"作贡献
【“改革开放看江西”专家谈】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不断创造新成就
保护心脏健康,听听院士怎么说
O型血是“万能血”吗?经常献血是否对人体有害?专家来解答
上海医院来了机器人新员工!全国首批手术室机器人在仁济医院启用一年,大数据惊呆所有人
“诺奖得主亲自给我做胃镜,这也太酷了吧!”东方医院“马歇尔消化疾病国际诊疗中心”今开业
致敬,上海教育功臣 | 庄松林:78岁老院士与光学研究相伴半世纪,至今仍坚守教学一线
漫评:改善教师待遇 让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宁波“城市大脑”CityGo发布 未来智慧城市呼之欲出
专家视点| 德国财政连续四年盈余,不依赖赤字发展经济是优良传统
一面是德高望重的院士,一面是朝气蓬勃的少年,传承科学精神主题展震撼亮相人民广场,记得去看!
83岁殷鸿福院士坚守本科讲台成为“全国最美教师”
小小结石差点断送一枚珍贵移植肾,仁济医院专家成功取石保肾
保护视力就是忌屏?专家说:错!接受足够的自然光才能预防近视
每天走一万步对身体好VS日行万步毁全身?专家:不知道这三个技巧等于白走
探讨“生态+文化”模式,打造世界级生态岛,崇明邀来国内外知名文创专家
开通中美远程会诊通道,上海市胸科医院与美国西达赛奈医疗中心达成合作
为了给“中国脑计划”写一本高级科普读物,蒲慕明院士想破了脑袋……
改造导丝针,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完成首例针刺原位开窗手术
肝癌凶险无比?中山医院一批患者成“例外”,术后最长存活期突破50年!
救命不止在手术台上!他挑战脊柱外科最高难度手术,又编腰椎保健操走红网络,中山医院这位骨科教授获得大众科学奖
在跳动心脏上做超微创手术,葛均波院士领衔我国自主研发二尖瓣器械获重大突破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