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发现耳聋致病机制
2018-09-11信息快讯网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浙江大学遗传学研究所管敏鑫教授和陈烨研究员共同主导的一项研究中,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首次得到了线粒体tRNA转录后修饰基因mtu1缺陷的斑马鱼模型,并从生化、细胞、整体等多层次深入探究mtu1基因缺陷的影响,以全面的研究视角阐明耳聋“元凶”mtu1的分子致病机制,为遗传性耳聋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和治疗手段。
该研究结果日前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 《核酸研究》,浙江大学医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张青海和2015级硕士研究生张璐雯为共同第一作者,管敏鑫和陈烨为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工作获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推算,全球约有3.6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占总人口的5%;中国是世界上耳聋人数最多的国家,全国有听力残疾人约2800万。可以说,防聋治聋既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会问题。诠释遗传性耳聋的致病机制,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作者:驻浙记者蒋萍 通讯员柯溢能 刘海波
编辑:邵大卫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爱读佛经,伽利略爱画画才发现月球表面崎岖多山……看科学家们“不务正业”释放的文化信号
只有高中文凭的NASA科学家,还是臭鞋大赛评委:被他闻过,才能上天
减流程提效率 科学管到位“服”(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科学家发现木星大红斑竟然有水存在,木星上也可能有生命?
中国科学家:提速与南非合作 推动SKA望远镜获得更丰硕成果
“上海文化”品牌建设扎实深入推进
文创小细节如何撑起故宫大IP
一面是德高望重的院士,一面是朝气蓬勃的少年,传承科学精神主题展震撼亮相人民广场,记得去看!
在巴西国家博物馆的大火里,我们失去了哪些有重要科学价值的藏品?
科普诗词大会、奇妙科学体验日……2018“全国科普日”活动本周六开幕,近3000场科普活动,97%选在社区
2020年,请别再在《自然》《科学》发文,欧洲11国联手对抗老牌期刊
印象画派引领了“模糊数学”的诞生,艺术与科学山麓分手、山顶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