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风 | 一家三代16人做老师,上海奉贤的这个“教师之家”生动诠释了“平凡之中见伟大”

2018-10-02信息快讯网

我们的家风 | 一家三代16人做老师,上海奉贤的这个“教师之家”生动诠释了“平凡之中见伟大”-信息快讯网

每周日一大早,奉贤区青村小学美术教师潘意如都要先去趟菜市场,再驱车十几公里,到镇上看望94岁高龄的母亲。三年来,风雨无阻。虽然父亲已经故去20年,但母亲还住在他留下的房子里,平时,孝顺的八个子女常常轮流陪伴,国庆一到,这个只有35平的小房子就要热闹起来了,要知道,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吃一顿团圆饭,少说要摆上四桌。

“我出生于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教师之家。”逢人问起,这句话总是潘意如最得意的自我介绍。在他的家里,父母、岳父母、舅舅、妻子、哥嫂、妹妹、外甥女等16人都是教师。他们中,有些人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中小学的三尺讲台,纵然清贫,初心不改;有些人则奋斗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第一线,倾已之力,培育良才。“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这句从老一辈那儿传承下来的质朴家训,滋养着每个人的为人处事之道,也维系着这个大家庭的骨肉亲情。

我们的家风 | 一家三代16人做老师,上海奉贤的这个“教师之家”生动诠释了“平凡之中见伟大”-信息快讯网

扎根农村教育42年,将乡土情怀深植孩子心中

记者见到潘意如的时候,正是他出院的第二天。一场结肠炎让他在医院躺了整整一周,本就清瘦的身子骨现在只剩下90几斤,但因为挂念孩子们,他还是赶在放假前来了学校。

“一辈子在学校,一辈子当老师。”这句话放在潘意如身上,恰如其分。在至今59年的人生中,前16年,他看着父母左手捧书本、右手执教鞭的身影长大,后来自己也站上了那方讲台,一站就是42年,只不过他的手中拿的是绘笔、颜料和泥巴。潘意如告诉记者,2015年,青村小学成立了校本美育课程“校园泥吧”,从此,家乡田地里的一抷泥土成了艺术创作的原材料,但作为项目组的核心成员,此前没有学过泥塑的他只能从头开始摸索。从构思、设计到成型,一个作品少则花费两小时,多则一个月,考验的是一腔热忱和耐心。有一次,为了还原贝壳的样子,他专门去菜市场“讨”了几种海鲜的壳,拿回家细细观察。

我们的家风 | 一家三代16人做老师,上海奉贤的这个“教师之家”生动诠释了“平凡之中见伟大”-信息快讯网

“玩泥巴不光要会揉、会捏,还要会刻、会划,但技巧还是其次,首先要激发出自己的创意。”潘意如说,美术这门学科很单纯,它因美而生,随美而行,所以身为美术老师,就要带领孩子们发现美、感受快乐。从教42年来,潘意如一直坚持两个习惯:每年省下一部分收入、奖金给家庭困难的孩子,用于艺术教育;给每一个毕业的孩子亲手画一张画像。在他的影响下,这所偏远的乡村小学走出了很多在国画、泥塑等方面屡获金奖的“小小艺术家”。

我们的家风 | 一家三代16人做老师,上海奉贤的这个“教师之家”生动诠释了“平凡之中见伟大”-信息快讯网

“从我当老师的第一天起,父亲就跟我说,要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当老师尤其如此。”这句话潘意如记了几十年,反复咀嚼,回味悠远。再过15个月,他就要退休了,回顾自己的教师生涯,说不累是假的,平均一周20多节课,周末还要在乡村少年宫上课,这样的工作强度很多小年轻都吃不消,但他却甘之如饴。“教师这份职业很好地诠释了何为‘平凡之中见伟大’,虽然有些人可能一辈子扎根乡村,有些人没有那么多光鲜的头衔,但这份职业最朴素的愿望和职责就是要带领人们学到知识、掌握本领,成为有用的人。”潘意如这样说。

一家三代共16位教师,共同延续教书育人的荣光

就在不久前的第34个教师节上,潘意如第二次在全区教师的注目下走上舞台,分享他的育人故事,上一次还要追溯到1985年,也就是全国第一个教师节。

“我出生于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教师之家。”站在聚光灯下的潘意如有些紧张,但他没有提及自己的辛劳,也没有吹嘘自己的成就,只说了这么一句话,随后他晒出一张张照片:“父亲吴湛恩,奉贤区光明中学语文教师,原奉贤中学语文教师;母亲潘连芳,奉贤区光明幼儿园教师;舅舅王汉增,江苏省江南大学教授……”一连16个名字,引得场下听众发出阵阵惊呼。

我们的家风 | 一家三代16人做老师,上海奉贤的这个“教师之家”生动诠释了“平凡之中见伟大”-信息快讯网

潘意如坦言,自己当老师是受了父亲的影响。“父亲很热心,无论是邻居朋友的孩子,还是班里的学生,谁学习上有困难,他就义务给他们补课。有时候家长想表达感谢,我父亲就告诉他们,拿点自家种的蔬菜可以,米和肉绝对不收。退休之后,教育局还返聘了他五年。”父亲的为人处事奠定了他对“教师”这份事业最初的印象,那就是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就要乐于奉献、不计回报。现在,潘意如的外甥女也走上了教师岗位,父亲曾经给过他的殷殷嘱托,他也一样送给了后辈。

“我的父亲去世20年了。”但直到现在,潘意如提起父亲的口气依然充满自豪。他告诉记者,父亲最早在县中(现奉贤中学)担任语文教研组长,但为了帮着母亲一起照顾家中的八个子女,他只好调回离家更近的三官堂中学(现光明中学)任教。潘意如记得,那时父亲是家里的主心骨,一家十口人要靠着他一个月52块5毛的工资过活。“我们家的孩子之所以对学校、对教育有感情,是因为我们从小都在父亲工作的学校食堂吃饭,连打饭的阿姨都知道‘老吴家子女多,饭多打一点’。”吃的问题刚解决,穿的问题又来了。“在我们家,衣服、鞋子都从大哥、大姐那儿传下来,下面小的接着穿。”就这样,靠着慈母手中的一针一线,长袖改短袖、短袖改背心,有时候小弟们还要穿姐姐穿过的衣服,就要“女式改男式”。好在,往昔的日子虽然清贫,但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日子总是甜的,这份割舍不断的血脉亲缘成为他们一家人最珍贵的记忆。

我们的家风 | 一家三代16人做老师,上海奉贤的这个“教师之家”生动诠释了“平凡之中见伟大”-信息快讯网

“现在,我们家在镇上还有一套小房子,父亲走前留了一句话,这套房子绝对不卖,逢年过节,我们兄弟姐妹八人要在这里聚会,家不能散,亲人不能疏远。”为了凝结这份感情,也镌刻下一家人最光荣的时光,潘意如临时起意,为他们这个“教师之家”绘制了一本家谱。按照辈分大小,他细细记下了每个人的名字、工作、职务,还为大家贴上了照片。他的心愿很简单,他希望这本家谱能够传承下去,而且越来越厚。

作者:朱颖婕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李雪林 任荃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总书记要我们对标焦裕禄(新思想从实践中产生系列报道之七·河南兰考篇)
奉贤:在上海率先达到生活垃圾无害处理不出区
“上海市乡村名师” 和上海市优秀乡村教师评选结果网上公示
积弱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直接导致青年一代审美能力不足!为何优秀人才不愿当艺术老师?
六辆燃料电池“大黄车”公交驶上上海马路,以后我们就能坐着“氢气”出发啦
岭上开遍映山红!六幅画面,定格这位老师“芳”华一生!
深夜10点,杭州爸爸在班级微信群向老师发出6条质疑!班主任这样回应……
奉贤拟打造百座“东方美谷园中园”,梯度培育“三个一百”企业,来看新鲜出炉的政策利好!
这就是我们印象中的东北!
兄弟,我们送你回家!
家长雷人观点“三种老师不能要”——“精致的利己”是一种病,别再让它变成“传染病”
这一次,许江带我们走近一张张葵盘,那是一代人鲜活的面庞
我和聂老师以及我们的家族书写 | 张大春
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让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奉贤举办稻米品偿推介会
【“走进热血边关”网络媒体国防行】中工网系列报道之十五:一哨一信念,一家一守护
威震敌胆的“独臂将军”刘畴西
畅叙友好情谊 冀望合作升级
“转型升级 我们蛮拼的”(中国有我)
听习近平谈民族团结一家亲 携手共圆“中国梦”
我们的家风 | 虽未生育子女,却将学生当作生命的延续,这对科学伉俪一直牢记父母的叮嘱“为国家做好工作就是最大的孝顺”
这是我们的深情告白——“我爱你中国”点亮祖国夜空
文汇早读 | 今天,我们距离攻克癌症有多远?
我们的家风|上海瑞金医院有一群”武林医生“,三代传承以武治病堪为传奇
互助结对子 民族一家亲(各民族团结互助)
值守人员应到全到,奉贤严防台风“康妮”
我们的家风|昔日影视界武打明星,转投公安教育成明星教师,还有一个上北大的儿子!李志萍:“人生不怕起点低,只要你肯努力”
手绘 | 扎西一家的“国庆”时间
清华最年长授课教师张礼:93岁教授坚守本科一线教学60多年
“蜘蛛侠最强宿敌”《毒液》首周狂收8000万美元,都是汤老师的功劳?
2018年上海市十佳班主任和优秀班主任揭晓!看看有你认识的老师吗
抓狂!1000多个好友,100多个微信群,24小时不关机……如果老师靠忍住才能不发火,“花朵”还能盛开吗?
作业一拍,秒出答案,老师怒斥:搜题软件能否搜出人生答案?!
重磅!怎么培养未来的教师?快看教育部发布的这个意见说了什么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