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农民怎么搭上科技、数字化、创新的快车?拜耳的解决方案带到进博会了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亿万农民,搭上科技、数字化、创新的快车,劳作和生活的轨道会驶向哪里?
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知名德国医药保健与生命科学公司拜耳集团,就为合作了60多年的中国农民,带来一种其实已并不遥远的新型生产模式——通过规划全程管理方案,水稻等大田作物用药量减少50%,但产量提升10%甚至更多,实现农业提质增效;与此同时,通过培训农民施药及种植技术、收集农药外包装、处理农业废水,在丰收后把营养绿色农产品送上餐桌。
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的拜耳展位上,其旗下处方药、健康消费品、作物科学和动物保健等业务板块的最新科技产品和解决方案集中亮相。其中作物科学板块的展示,清新有趣——诱人鲜果以及农民耕种的乐高场景,引人注目。
乐高展现的是拜耳作物解决方案——“从田间到餐桌”,以拜耳在全球植保、种子和生物技术及数字化农业方面的科研及实践为支撑,帮助种植户减少农药用量,提升产量、品质和安全性,提高效率和收益,同时兼顾环境。
在播种环节,拜耳为农民提供创新科技的育种,保证作物产量和品质;田间种植管理,周期长、时间跨度较大,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拜耳为农户提供种子处理剂、杀虫、杀菌、除草剂等产品,并培训农民如何科学施药及保护自己和环境等。“拜耳提供的农药产品安全性很好,都经过绿色生产资料认证;同时保障耕作管理的高效,用药量明显下降,但依然可以有效抗击病虫草害。”拜耳(中国)有限公司作物科学企业传播经理董瑜说。
董瑜透露,在作物解决方案中,拜耳越来越多地利用数字化技术,帮助农户更高效地解决农业生产、运作及管理问题。比如从2013年开始至今,拜耳一直和农业部下属的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合作做实验,结果表明农民按照拜耳设计的科技方案耕种,与传统的水稻种植办法相比,用药量减少50%,但产量提升10%甚至更多。在食品链的下游,健康的作物丰收后抵达食用者的餐桌。
这其实是一套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拜耳定期给农户培训,提供技术支持;建立系统化的配药站,推广安全规范用药;近两年和政府相关部门试点农药空包装回收,养成农民回收习惯,保护环境;用当地的土壤和麦秆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沤肥就地处理农药废水,只产生水和二氧化碳,目前黑龙江一些地方已在试点。董瑜介绍,很多农民对这些信息很感兴趣,只是还没有渠道和力量去做,这一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很大,全行业、全社会都应足够重视。
影像诊断也是拜耳的拿手业务之一。在首届进博会上,拜耳带来两款新科技产品——肝脏高特异造影剂以及用于造影剂静脉注射的的高压注射系统及附件。拜耳(中国)临床应用专家杨国鹏介绍,新的造影剂专门用于做腹部肝脏检查,具有高浓度、高持续率、使用剂量小、对使用者损伤和负担小等特点,更安全且对比图像更清晰效用强大,可以非常准确地检查出早期肝癌病变。“肝癌早期症状不典型,较难查出,这款造影剂对于1厘米以下的肝癌病变非常敏感,在上海中山医院检出过的最小的是0.7厘米的肝癌病变。”
“此外,这款造影剂还具有全身适用性,尤其适用于肝癌和肺癌的颅内转移检查。如果使用单位计量的普通造影剂,其实很难发现这种早期的转移病灶,这种造影剂擅长发现小转移灶。”杨国鹏说,“在临床上,发现1-3处转移瘤和发现3处以上转移瘤,治疗方案完全不一样。影像诊断准确,有利于医生精准医治。”
此外,现场还用互动方式展示了一款今年6月刚刚进入中国的眼部治疗新药——艾力雅,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和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症状。
作者:李静
编辑:孙华 汪荔诚
责任编辑:钮怿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