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唐代王焘《外台秘要方》、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等书中都有提到口脂的具体做法,原材料中不乏丁香、麝香、藿香、零陵香、甲煎等多种香料,可以想见,制成的口脂不但有润泽口吻之功,更有兰麝清芬之效。唐代顾夐《甘州子》“山枕上,私语口脂香”、李贺《洛姝真珠》“花袍白马不归来,浓蛾叠柳香唇醉”、韦庄《江城子》“朱唇动,先觉口脂香”等诗句,都是对口脂芬芳的真实描绘。可以想象,当某位古代佳人与情郎于枕上夜半私语,耳边温情蜜意,枕畔暗香浮动,该是多么一番荡人心魄的场景。
中国古代对于唇形的审美以娇小为上。白居易曾写下“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名句,赞美家中蓄妓樊素与小蛮的美貌,可见如樱桃一般浓艳娇小的嘴唇尤令男性倾倒。于是画唇妆的时候,古代女性也往往在嘴唇上敷上妆粉,用唇脂在唇沿内部施加颜色,描画形状,重新勾勒出一张娇小动人的嘴唇。宋代陶谷在《清异录》中记载道:“(唐代)僖昭时,都下娼家竞事唇妆……其点注之功,各色差繁。其略有胭脂晕品、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嫩吴香、半边娇、万金红、圣檀心、露珠儿、内家圆、天宫巧、洛儿殷、淡红心、猩猩晕、小朱龙、格双唐、媚花奴等样子。”唇上方寸之地,竟能够衍化出如此复杂的样式,着实令人啧啧称奇。
唐代之后,唇妆的画法似乎也开始变得单调起来。《延禧攻略》一剧中,形如现代“咬唇妆”的唇妆引起了不少观众的讨论和注意。
《心写治平图》局部
如果考察描绘乾隆及其后妃的《心写治平图》(又称《乾隆帝后妃嫔图卷》),可以发现当时的唇妆主要可分两种:一是全部涂满双唇(或完全不涂),二是仅用口脂涂抹下唇,而让上唇保留原来唇色的做法。后者在道光、咸丰时期的后妃中发扬光大,往往仅装饰下唇中央一点,真如樱桃一般玲珑鲜红。
古代女性追求红唇之“小”,于此可谓走到极致;妆容时尚的循环往复,异态纷呈,却在此后依旧从未停歇。
作者:鲍文炜,艺评人、策展人
编辑:范昕
责任编辑:王彦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