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家到投资人,张首晟始终坚信:一个人一生的结晶,是对整个人类的贡献
他获得过除诺贝尔奖之外几乎所有的科学奖项;他培养了25位在世界各地知名高校任职的教授;他在科研之外创立的投资公司已有两支美元基金,第三支人民币基金也正在建立之中。
在他看来,科研和投资有着同样的标准,那就是求真和求美,而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宇宙间万物的规律,那就是大道至简。
他就是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国华裔科学家、斯坦福大学物理系、电子工程系和应用物理系终身教授张首晟。据斯坦福大学透露,12月1日,他从高楼跳下,选择结束自己年仅55岁的生命。
狄克拉和富兰克林对他影响巨大
张首晟获得过众多荣誉,其中他最重视的是2012年获得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国际理论物理学中心的“狄拉克奖”和2014年的富兰克林奖。因为他的偶像就是狄拉克、爱因斯坦和杨振宁,他们都是求真和求美的代表性人物。
当年上初中时,在上海家中的阁楼上,张首晟就读过狄拉克的故事———中学时代,狄拉克的老师让他开根号9,他的答案是3。老师说还有-3。这件事给狄拉克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当他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统一时,他就记起了这个开根号的事情,就凭这一点,他预言了所有的粒子都有一个反粒子。
而富兰克林奖,则使张首晟的人生发生了转折。富兰克林是企业家、科学家、政治家,在张首晟看来,富兰克林是启蒙时代真正的跨界的人才,要真正达到这一境界,需要的是大道至简的理念。张首晟说:“我的理想就是成为这个时代的富兰克林,在我们这个双创的时代,如果没有真正独具慧眼的人来投资,那是多么危险! 如果把珍贵的社会资源投入伪科学的项目上,对整个社会的危害不可想象。”
在斯坦福担任教授的张首晟,至今已经培养了25位在世界各地知名高校任职的教授。他曾经对自己的老师杨振宁说:“我能够超过你的地方,是我培养的学生比你培养的学生优秀。
他说:“在我看来科学家和投资家的理念都是求美和求真,而挑选学生时,标准也是一样。”张首晟认为学生分三类,最差的学生是问他什么问题都没有答案;好一点的学生是问他什么问题都能够回答出来,但答案都是书本上的;最好的学生是问他什么问题,他的回答都是自己的答案。
每次面试研究生时,他都会问学生一个问题:“是否知道磁单级粒子”。如果是一个务实的学生,他不会知道,因为这个粒子至今还没有发现;但如果是一个追求科学之美的学生,那他就会知道这种粒子,因为这种粒子是电磁学与量子力学完美结合的最美妙粒子。“他如果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那我一定当场就收下他。”
即使教授又是投资人,从0到1玩转多重身份
张首晟于2006年提出“拓扑绝缘体”理论,第二年被德国科学家验证,成为2007年《科学》选出的10大重大发现之一。他还因此开创了全新的研究领域:拓扑绝缘体,并被半导体产业界认为开创了产业发展的方向。
张首晟说,一个科学的基础发现要走向应用,往往需要非常漫长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也不是以应用为目标的。
在很多和张首晟熟悉的人眼里,“他很特别,因为他本身是从高能物理转向凝聚态物理的,而且他不仅在大学任教,还在IBM等高科技公司担任过研究工作,他也可说是理论研究和应用推广结合密切的学者了”,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陶瑞宝教授这样说。而且,“他也从不会把自己的研究固化在某个方向,他非常灵活,视野很开阔,做的问题都和实际应用有关。”这是在担任物理系管理工作时引进张首晟教授与复旦大学合作的陈良尧教授对他的评价。
“张首晟的一大特点是他能够把很复杂的理论转化成简单的道理,这使得他有很强的能力说服实验物理学家与他合作研究,他在求学生涯中培养出的科学品位和战略眼光,这是他高人一等之处。”这是台大理学院院长张庆瑞和他打过交道后的感触。
不论是科技创新还是投资,用的都是同一种科学思维方式,那就是从0到1的创新。
“这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科学的灵感在哪里?并不是在现实的追求上,而往往是追求一种美妙的自然的规律。”张首晟说。
在他刚到斯坦福大学时,就想把拓扑的概念用于材料,但是他写的很多项目申请书都被斥回,没有人相信这两样可以产生关系。后来学校终于相信了他,在他没有拿到国家基金的情况下,给了他研究上的支持,并使他获得了终身教职。
宇宙之美才是世界上最值得敬畏的美
在张首晟看来,自然界的一切规律最终都可以用简洁、美丽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宇宙之美是世间最让人敬畏的美。
他1978年进了复旦,1979年就被公派到德国读书。当时身边不少理工科的同学都转行去学一些实用的学科了,因为当时的理论物理很难找工作,张首晟感到非常迷茫。后来一次他去德国的格丁根大学城,玻恩、海森伯格、高斯和黎曼等都曾在那里工作过,当地的墓地埋葬了在那里工作的伟大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张首晟说:“我看到每个墓碑上除了他们的名字和生平,还有一个他们发明的公式,都是简洁而美丽的。就是在那时,我觉得他们虽然都去世了,但直到人类文明的终结,他们仍然存在。从那以后,我人生的路就没有再改变过。”
张首晟认为,中国高校有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些大牌教授往往掌握着诸多资源,即便年轻人有了成果,也须属于这个大团体,这很难激发年轻人的创新热情。他认为中国的大学应让更多年轻人发挥作用,激发年轻人的创新热情。
张首晟坦陈:“现在的学生最关心的是改变世界,这样的提法太务实了,真正改变世界的,应该是通过思想改变世界。”张首晟选择理论物理研究作为自己的事业时,一直希望能够实现爱因斯坦的梦想。科学的最高理念是要化繁为简,爱因斯坦希望把世界上四种力———引力、电磁力、弱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能够统一成一种力,但是他至死都没有完成。
“我原先读博士时,就是想完成这个梦想。但是,我有一次和杨振宁先生交谈,他对我说:‘梦想是很伟大,但是我们面临的困境是,实验要验证我们的理论越来越困难,有时候提出的理论,一辈子都等不到实验的实施。’此后,我意识到要实现爱因斯坦的梦想,未必要在高能物理领域解决,所以逐渐转向了凝聚态物理方向。不过,说到底不论哪种研究,都是必须通过方法论的革新,来实现这些物理梦想。”
他始终认为,一个人一生的结晶,是对整个人类的贡献。
作者:姜澎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唐闻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