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手的创造力,这些天, 15个国家300余家展商在上海搭起一座“手造星球”
手造,曾经是供给人类生活必需品的方式;而眼下,手造则成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体验。这些天,第四届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来自日本、法国、英国等15个国家的300余家展商携手打造起了一座“手造星球”。丰富趣味的手工艺覆盖了刺绣、编织、布艺、陶艺等,吸引众多手造爱好者冒雪前往。
今年的手造博览会展览面积12000平方米,在三天的时间内密集推出了千余门沉浸式手造体验课程及70余场演讲。博览会现场人头攒动,不少展商将手造产品和体验项目安排在最醒目的位置以吸引观众。在一片热闹景象中,指掌画非遗传承人张洁的摊位显得尤其特别。她安静地坐在桌前,用拇指蘸取颜料,在瓷碟上抹抹画画,不一会儿一朵雅致的牡丹就在碟子上绽放。随后,她又用食指的指甲挑出一点金色,勾勒出牡丹的花心,画龙点睛的手法让人惊叹不已。靠着这一手“绝活”,来来往往的观众纷纷在摊位前驻足,把她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想试试吗?”张洁问身旁看了半天的小男孩。男孩点了点头,随后,人群里又有几个跃跃欲试的孩子坐到了桌前。张洁一边示范画法,一边解释,她所展示的指掌画始于远古岩画,发端于唐代,是中国国画的一个分支。张洁是指掌画第六代的传承人,这次来到手博会,就是为了推广指掌画,让更多人了解、加入、喜欢这门传统技艺。
“在现代社会,我们离自己手的创造越来越远,我们要呼唤手的回归,手造也是人们心灵沟通的桥梁。希望通过手造博览会,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通过我们的手再次体验手的创造力、创造价值。”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说。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连续出台文件,大力推进文化扶贫,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事实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工艺具有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的独特优势,是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
此次手造博览会特别设立了“我为非遗赋能”板块,推出“非遗+现代设计”“非遗+文化扶贫”“非遗+海派生活”“非遗+研培成果”四大内容,既展示高校非遗研培成果,也呈现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可能性。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文化处处长杨庆红说,贫困地区的传统手工艺恰恰还是一块净土,没被开发的本土资源。如能激发当地百姓的手工艺与先进地区的市场、创意对接结合,让这些“非遗”资源得到开发,既能保护传统手工艺,又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作者:李婷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范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