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工人变少,灵活就业者增多,怎么做工会工作?市总工会和复旦大学合作研究相关理论
高端智能制造业快速发展,工厂车间的工人越来越少;上海约八成的单位只有20名以下员工;“自雇”设计师、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型灵活就业群体逐步增多……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产业形势、劳动关系和工作模式等发生重大变化。新时代,工会组织如何开展工作?如何在上海这个红色基地开展早期中国工人运动研究?
今天,上海市总工会和复旦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在工会人才培养、工运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重大课题联合攻关等方面开展长期的全方位深度合作。双方将共建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研究基地和上海工会系统复旦大学社会实践基地等。
按照协议,复旦大学将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研究资源和学科优势,整合马克思理论、哲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经济学、政治学、新闻学、管理科学、法学、公共卫生等学科资源和师资力量,形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运理论的集成优势,形成推动上海特大型城市工会工作实践创新的智力优势。上海市总工会将充分发挥群团改革先发优势和丰富的工作实践优势,整合工会系统组织资源,为复旦大学开展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学科社会实践、人才培养等提供支持。
双方协商,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将合作共建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研究基地,总部设在复旦大学,分部设在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双方努力共同打造全国一流的工运理论研究基地。
此外,市总工会和复旦大学也将共建上海工会系统复旦大学社会实践基地,发挥上海工会组织健全、覆盖广泛的优势,在上海市总工会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部分区局产业及街镇总工会、部分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非公企业工会,广泛建立复旦大学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走向社会、锻炼实践能力、求职就业等创造条件。
今后,复旦大学还将开设劳动法学、劳动经济、工人运动史、工会学、工会社会工作、职业健康等课程,设置中国工人运动史、世界工人运动史、工会工作、劳动关系等硕士博士研究方向,加强相关研究。
作者:李静
图片:视觉中国
编辑:薄小波
责任编辑:戎兵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