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说 | 他被认为是文坛“锦鲤”,只有少数人欣赏到他的努力
【导读】1940年12月21日,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心脏病发作,逝世于好莱坞的公寓中,年仅44岁。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他曾多次悲叹:“我是个被遗忘了的人。”酒精、疾病和渐渐流逝的的自我价值,困扰着这位命名了整个爵士时代的作家。海明威曾在《流动的盛宴》扉页,盛赞菲茨杰拉德的才华“像蝴蝶翅膀上的图案一样自然”,但也认为 “不知何时这些被刷掉和损坏了”。那么,菲茨杰拉德是否确实“顶点时如此辉煌,结束悄无声息”?
整整78年后,《我愿为你而死》用18篇最后一批存世的、从未出版过的短故事,展示了一个陌生的菲茨杰拉德。作家心目中的“完美之作”首度公开出版,收录珍贵手稿、生活照片、往来信件等档案图片,由中信大方引进国内。菲茨杰拉德不愿再写更多青春爱情的故事,在生命进入更为沉郁黑暗的阶段,他希望对自己彻底诚实,回到文学创作的初衷,书写严肃的现实作品。由于这些文字涉及到争议性主题,触及到时代的暗面,偏离了当时编辑对他的期望,许多作品因此遭到拒绝。这些不适合20世纪30年代的隐秘之作,究竟藏着一个怎样的菲茨杰拉德?我们听听小说集《我愿为你而死》中文译者怎么说:
设想一百年前当菲茨杰拉德初入文坛的情形,用今年的热词来形容,堪称“锦鲤”了。人生所有的光环仿佛加诸其一身:英俊潇洒的外表,那双澄澈的明眸里荡漾着万种风情;不世出的文学才华——第一本小说《人间天堂》在1920年出版,首印3000册,3天卖光,之后一年再版12次,总共卖出4万9千册,即使放到当下也绝对是偶像级“畅销作家”;在一堆世家子弟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女神泽尔达的芳心……一时间烈火油烹,玫瑰色的“黄金时代”在仿佛不知枯竭的笔尖汩汩流泻。
也许一代代读者理想中的菲茨杰拉德,就该永远是这样的吧?
自从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1919年以职业作家出道一炮而红,他便不断被人们刻板地认作——用他自己的话说——“爵士时代”的作家。读者们和编辑们都希望看到他写出标准的罗曼司,穷苦的男孩追求富家女、各种派对、光鲜亮丽又卖弄风情的时髦女郎。
然而,物有成毁、美不常在,谁又能始终在某一个既定的人物设定里不崩坏呢?尤其是内心敏感丰富、无法忍受一成不变、怀有更为辽阔的文学理想的菲茨杰拉德,尤其他面临的时代又有战争频仍、经济萧条的大动荡,尤其在金童玉女的完美爱情背面,不断泛起肉体与精神的沉疴隐痛呢?
这本《我愿为你而死》的出版,让读者有了可以了解熟悉的菲茨杰拉德那陌生一面的机会。书里收录的是菲茨杰拉德最后一批未曾向世人公开过的作品——原因既出人意料又理所当然——许多是由于被编辑退稿或完成度不够而未能发表的失败篇章,是彻头彻尾的“失意之书”!
谁说天才作家就不会遭遇退稿?(某种程度上说当年的美国文坛空气真是自由清新得令人向往啊。)编辑们退稿的理由,大多是“写得不够好”,更确切地说,是不符合编辑们一贯的评判菲茨杰拉德的“好”作品的标准。故事元素出现在菲茨杰拉德的作品中太过“违和”,如果说战争与鲜血在海明威的小说里可以被接受,那由菲茨杰拉德写出来就让好些杂志女编辑“差点晕厥”。
编辑的退稿,预示了读者的失望,这本集子里的主人公同样各个“失意”,但读者们不想看他写对婚姻的失望以及情绪崩溃之后一无所有的虚妄,不想看他真实地再现大萧条时期贫困、丑陋、浅薄的纽约城,不想看到他剖陈并调侃自身的寂寞、孤苦和潦倒。
与书同名的中篇小说《我愿为你而死》中的“老男人”德兰努科斯和阿塔兰塔这对cp,就好似作者的两个分身,一个前程远大的美丽女演员阿塔兰塔,却不知不觉为年长男子德兰努科斯的历经世事、疏离淡漠的特质所吸引,然而德兰努科斯已经把自己与世事的真相看得太穿,面对阿塔兰塔青春逼人的热忱趋近,他除了选择死亡的逃避,别无他法。
这些未曾发表的故事,展示了一个进入心理阴郁期的成熟作家,企图去掉自己“类型作家”的标签,所做的努力。它们行文可能拖沓潦草——摔断了胳膊和服药过度引起心衰必须卧床的情况下口述文字自然不易掌握节奏;情节设计突破了想象力的边际(比如同一个故事的开头生发出皇后出逃和为酋长拔牙两个不可思议的结局)——为了保证自己和妻子纸醉金迷的消费不降级而选择了迎合好莱坞视觉艺术的表达方式。但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这些带有试验性质的篇章或片段,是为了“开掘一口新井,重寻一条水脉”,是为了书写现代文学中各种实验性和不断发展的复杂问题。
很不幸,只有极少数人欣赏他做的这番努力;很幸运,这少数人中包括一代名编马克斯韦尔·珀金斯,包括兢兢业业替他整理、保存手稿和信件的文学经纪人哈罗德·奥伯,包括他钟爱的女神泽尔达,她对他说,“你的小说那么美,那么美,是这个时代最优雅的回响”。
《我愿为你而死》
[美] 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著
方铁 译
中信出版集团·大方
《我愿为你而死》的中文版封面上,是一个粗糙邋遢的中年男子的形象,与《了不起的盖茨比》上容光焕发的少女形象形成对照,就像共生的“美与孽”。
记得《平凡之路》中的歌词,“我曾经拥有的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在人生不断下行的至暗时刻,菲茨杰拉德却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短篇《谢谢你的火》,圣母为疲惫沉沦之人点上了一支消解疲乏的香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平凡之路上的答案,可能就是接受现实与真实自己后的坦然。
“对这个时代来说,只要某样东西充满奇幻色彩,有助于时代的不朽,人们就不关心它是真实还是虚假,但是这些东西终将逝去。” 大概每代人都会认为自己遇上了最好的时代。
1940年的12月21日,菲茨杰拉德离世,同时陨落的还有他塑造的黄金时代的梦境。
作者:方铁(《我愿为你而死》中译者)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柳青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