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研究丛书”第一辑八种即将推出,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坚实文化支撑

2019-01-05信息快讯网

“江南文化研究丛书”第一辑八种即将推出,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坚实文化支撑-信息快讯网

▲雪后银装素裹的上海朱家角。本报记者赵立荣摄 制图:冯晓瑜

■江南地区特有的人文地理、社会结构及文化传统,不仅在历史上直接铸造了古代江南地区的繁荣和辉煌,还将在更深的层次上影响着长三角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对江南文化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界定与阐释,不仅有助于学术研究的系统和深入发展,还可为长三角城市群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一种理论基础,以及为中国当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一种具有“地方性知识”意义的参照框架

■“江南文化研究丛书”所选书目不以学科区分为限,从不同视角对江南文化进行研究、探讨,展现构筑江南文化的内在因素,并提炼江南文化的品质与内核

江南文化,是沪苏浙皖共有的精神家园。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这片区域迎来发展新机遇,江南文化研究也迎来“高光时刻”。

记者近日获悉,集结江南文化高端学术研究成果的“江南文化研究丛书”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第一辑八种将于1月10日率先亮相2019北京图书订货会。其中包括王家范著《明清江南社会史散论》、吴仁安著《明清时期的江南望族》、熊月之著《海派映照下的江南人物》、居阅时著《江南建筑与园林文化》、胡晓明著《江南文化诗学》、戴鞍钢著《近代上海与江南》、刘士林等著《江南文化理论》、王振忠著《从徽州到江南》。

“江南文化研究丛书”从不同学科领域切入,注重跨学科合作,撰写者均为一流专家学者团队,未来将长期规划、持续推出。它是去年启动的“江南文库”深度出版项目中率先被提上日程的一大组成部分——这个项目以沪苏浙皖四地的人民出版社为主体,并由上海人民出版社牵头。接下来,“江南文库”还将向两个维度拓展:一是江南文化的基础文献整理,将广泛搜集整理江南地区的考古资料、历史文献、社会档案,兼及田野调查、口述采访、影像采集等,力争建成一个有关江南社会历史文化的大数据资料库;一是江南文化的大众阅读普及,将充分吸收利用江南文化研究的学术成果,用通俗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向广大读者介绍江南的自然风土、历史状况与人文精神。在学界看来,对于江南文化如此大规模、系统的学术研究整理,将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振文化信心。

集结高端学术研究成果,提炼江南文化的品质与内核

汇总、精选、梳理江南文化研究领域一流学者团队的成熟成果,“江南文化研究丛书”做了这样一件事,看似简单,实则意义深远。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为松告诉记者,如是策划,是考虑到江南文化研究面临的现状。一方面,“江南”是一个常用却又模糊的概念,有广义的,狭义的,地理学上的,文化意义上的……学术界对此众说纷纭。若先忙着梳理、界定这两个字,恐怕短时间内难以形成共识。另一方面,江南文化研究已成显学,涉及历史、文学、经济、艺术、教育、建筑等方方面面。相关图书的出版日渐兴盛,但又相对分散。“现在这套丛书选定的书目内容,都是学者们花了二三十年原创的思想结晶。我们还将以集成的方式继续推进相关研究的出版。”王为松说。

“江南文化研究丛书”所选书目不以学科区分为限,从不同视角对江南文化进行研究、探讨。它们或着眼于整个江南,或专攻一隅,却并不囿于各自的研究领域,而是提供开阔的视野,展现构筑江南文化的内在因素,并提炼江南文化的品质与内核。比如,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熊月之关注的是以晚清新派及近代革命人物为代表的江南名人,尤其是这些人物在上海的事迹,及其受海派文化的影响;华东理工大学旅游系主任、教授居阅时所著的《江南建筑与园林文化》一书,聚焦以园林为代表的江南建筑,提出理解江南园林之美,需要探寻建筑表层背后隐含的文化本义;《明清时期的江南望族》一书,以当地的著姓望族作为研究切口,凝结着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仁安对于明清时期江南社会发展的思考。

这些厚重的学术研究,呈现的不是印象江南,而是有血有肉、纤毫毕现的江南,丰满着人们对于江南文化及其所处地域的认知。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王家范在《明清江南社会史散论》一书中深究了一个悖论:明清时期的江南,为何既是赋役苛重的地区,又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区?最终他发现,明清江南商品生产的发展,某种程度上正是由苛重的赋役造成的,可谓“坏事可以变好事”的一个极好例证。而明清江南之所以能实现这样的“逆袭”,与许多全国性的条件、机会促成的合力不无关联。又如,徽州仅仅是江南的一个组成部分吗?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王振忠在《从徽州到江南》一书中揭示,研究江南社会文化,不能不重视明清徽商的影响——彼时,徽商为江南输入了大批的人才、带来了财富和规范、促进了江南城镇的繁荣,对于明清江南社会文化之塑造,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上海人民出版社历史与文献编辑中心主任孙瑜向记者透露,到2021年,“江南文化研究丛书”预计推出约30种。根据初步规划,未来这套书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于江南文化研究领域选定十多位最有影响力的专家,拟定若干个专题,协同打造兼具规模与重大学术含量的专著及集成性大型著作,合力编撰一部《江南文化通史》,建设有关江南文化的大项数据库。

将传统与当下对接的思考,推动江南文化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

当下,江南文化研究之所以“热”,与其现实意义密不可分。在不少学者眼中,江南文化研究需要带着自觉意识前行,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有效的智力支撑。将传统与当下对接的思考,在“江南文化研究丛书”的很多书目中都历历可见,推动着江南文化研究从文化传承走向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传统江南文化的主要载体与最新形态,正是今天的长三角城市群——这一区域正凝聚成一个比以往任何时代联系更加密切的经济共同体。在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刘士林看来,这可谓研究江南文化最需要关注的现实背景与发展趋势。他在《江南文化理论》一书中指出,江南地区特有的人文地理、社会结构及文化传统,不仅在历史上直接铸造了古代江南地区的繁荣和辉煌,还将在更深的层次上影响着长三角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对江南文化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界定与阐释,不仅有助于学术研究的系统和深入发展,还可为长三角城市群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一种理论基础,以及为中国当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一种具有“地方性知识”意义的参照框架。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胡晓明研究的是数千年来生成的江南文化诗学。他在《江南文化诗学》一书中探讨的江南文化精神,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意义感,是对于什么样的生活更好、更值得追求的主张,一种极其可贵的文明理想。他所认为的这种“江南智慧”,是活的理论,将继续与生活现实发生联系,不断发展出新的论述,成为富有意义的生生不息的传统。

通过《近代上海与江南:传统经济、文化的变迁》一书,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戴鞍钢追溯的是在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近代上海缘何会从长江三角洲脱颖而出。这样的研究从把握历史演进的角度切入,对于当下如何更好地发挥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范昕
编辑:施薇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京交通大学科研实验时发生爆炸,校方:遇难研究生导师停止教学科研工作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实施《旅游市场黑名单管理办法(试行)》
入脑、入耳、入心,把红色文化带到老百姓家门口
一群“老克勒”办起书画展,浦东这个街道的社区文化活动为啥人气高?
孟郊故里游子文化节凸显品牌效应,德清成为”连接周边链接全球的长三角一体化样本”
跨境物流、文化创意要和区块链擦出火花?区块链试验港在上海启动
聊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上海老城厢是绕不过去的存在
研究190万人数据证实:喝酸奶能防癌!别拦我,我要去买酸奶了
文汇早读 | 江南文化研究迎来“闪耀时刻”
江南文化研究迎来“闪耀时刻”
葛剑雄:上海的开放,给江南文化提供走向世界的通道
富有灵性的江南文化将在数字时代大露头角
2020年我国将整体进入信息社会初级阶段。北大校长:研究型大学将成为“开源”的平台
停车、摇下车窗、抬头,12秒过高速安检,“无感安检”沈海高速检查站运行九个月
逝者 | 美国西南航空创始人克勒赫去世,他开创了低成本航空模式
最新研究表面,科学家一直以为的宇宙大爆炸也有可能是大凝结!
史上最佳秃头解决方案——日本老教授研究脱发30年,一句话解决秃的问题!
文化体制改革 纵深推进有成效
坚定文化自信 焕发时代风采——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综述
守正道 创新局——党的十九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述评
吃个披萨也能发论文?意大利物理学家算出“完美披萨”热力学公式 ,还和复旦学者研究了中国美食烹饪术
守正创新,奋进新时代,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甲状腺疾病研究中心专家教你如何防治甲状腺药物治疗复发
扫除文化垃圾 创造清朗空间——2018年“扫黄打非”工作综述
国家科技奖励大会 | 用“整体观”研究中药复方,让人知其“所以然”
江南观点丨一个“江南”入诗入画,在文人墨客笔下可谓千面,那么江南究竟在哪?
江南观点丨中国的江南文化,是东亚世界共同的文明因缘
江南观点丨在杭州,人类的城市终于把天赐山水纳入自己的轨迹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