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观点丨一个“江南”入诗入画,在文人墨客笔下可谓千面,那么江南究竟在哪?

2019-01-11信息快讯网

江南观点丨一个“江南”入诗入画,在文人墨客笔下可谓千面,那么江南究竟在哪?-信息快讯网

吴冠中笔下的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江南忆,其次忆吴宫……”白居易《忆江南》中的江南是苏杭;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杜牧《遣怀》中的江南是扬州;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逢李龟年的江南则是长沙……

一个“江南”入诗入画,在文人墨客笔下可谓千面。那么,江南究竟在哪?

从历史、地理,以及人文角度出发,江南的概念不尽相同。哪怕是同一领域,“江南”的概念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历史上江南的“江”,并非专指长江。学者石泉曾撰文举例淮河和汉水都曾叫过“江”。“江南”也曾指淮河以南和汉水之南。甚至一些不出名的河流也曾叫“江”。如此一来,历代被称为江南的地方很多。

学者周振鹤则提出江南作为一个地域概念从古到今经历了“先扩后缩”的过程。比如,在秦汉之际,江南指长江中游的南部,主要是湖北和湖南。屈原《九章》中有“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这里的江南指的是今天的湖南一带。“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之后的汉乐府采莲歌《江南》中的江南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其后,江南一词的使用愈益广泛,初唐时的“江南道”范围从湖南西部直到海边,后来随着“江南道”的拆分,江南的概念便渐渐缩小,日益接近今天的概念。

值得探讨的是,  “江南”在变成专有名词的过程中经历了什么,为什么最后在全国只有今天的江南才叫江南?

有人说,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江南叠加起来,重合的部分就是今天人们心中那个江南。

这个江南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也是“春风又绿江南岸”,还是“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甚至是有些夸张到理想化的“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诗画赋予江南的,除了地理和时空的意义之外,更有对江南概念和气质的雕刻赋形。

答案或许就在江南文化的特质之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起源于吴越的江南文化,在历经了多轮次的文化融合过程之后,在近代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中再次兼容并包,并在今天焕发出更多优秀的气质,务实勤勉、开放包容、敢为人先……

诚如学者所言,如今的江南正在从中国的江南变成世界的江南。

江南观点丨一个“江南”入诗入画,在文人墨客笔下可谓千面,那么江南究竟在哪?-信息快讯网

编辑:范昕

责任编辑:邢晓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