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妇联说,多建社区儿童活动场所帮助孩子降低近视率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对上海1543名0-12岁家长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亟需的各项社会服务中,对在社区范围内建设儿童娱乐游戏的场所与设施的需求高达80.1%,位列各项社会服务需求的第一位。现实中,这样的场所还远远不足。如何打通儿童服务这“最后一公里”,满足家庭的现实需求?
在提交今年上海“两会”的提案中,上海市妇联建议本市出台《关于加强本市社区儿童活动场所的指导意见》,明确相关建设和运营规范;设立以民政部门牵头的统筹协调机制,建构分类监管方法和第三方评估机制。最终,在本市实现每个街镇至少拥有一个儿童活动场所的目标,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
2018年,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通过对40多个社区的实地访查,面向7653名儿童和7804名家长的问卷调查,以及对各职能部门、基层社区、家长的座谈、访谈,广泛调研社区儿童活动场所建设情况,发现一些现实问题:一是缺乏儿童优先的理念和儿童视角下的社区参与;二是缺乏统一管理和建设标准,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缺乏整体发展思路和监管规范;三是资源配置不均衡,区域分布不均衡、服务功能不均衡、服务供需不均衡;四是财政保障不充分,社区儿童活动场所建设和活动开展缺乏专项的经费保障。
专家也认为,基于成人视角的城市规划不断挤压儿童的日常活动空间,给儿童身心健康带来挑战,最明显的就是儿童近视率的日趋增长。截至2017年底,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新发病率为29.86%,同比上升2.36个百分点。专家认为,上升除了学业负担等因素外,缺乏适宜社区公共活动场地造成的户内外活动时间不足,也是导致儿童视力不良等问题的突出原因。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至2020年“90%以上的城乡社区要建设1所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和转介等服务的儿童之家”;同时,该目标也被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社会关爱行动计划。《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提出“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市政府专项规划《上海市妇女儿童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街镇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设置儿童之家或儿童活动场所全覆盖”的发展目标。统筹各方资源,共同打造保护和服务儿童的社区平台已纳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
提案建议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本市社区儿童活动场所的指导意见》,明确建设和运营规范,以方便各社区依据各自区域特色、资源配备等情况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运营模式;建议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基础上,由承担民政部门牵头,统筹管理协调本市社区儿童活动场所的整体建设与发展,组织协调社区儿童活动场所工作,包括制定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提出实施目标、任务、方针,构建规范标准等;同时,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维护”的原则,在引导社区加强自律建设的同时,根据社区儿童活动场所的运营类型,逐步建构起分类监管方法、明确对各类社区儿童活动场所的管理方式、管理介入程度和监管重点。同时,要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估机制,通过定期开展科学评估,帮助社区儿童活动场所提高规范运作意识,促进社区儿童活动场所能效提升。
此外,市妇联还建议建立市级区级专项经费投入机制,形成稳定的长效支持,并培养社区儿童活动场所专业化的运营管理队伍。
作者:李静
编辑:孔韬
责任编辑:顾一琼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