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⑧·韩国 | 每一个垃圾袋都包含处理费,民众扔得越少收费也越少
20世纪80年代以后,韩国迎来经济飞速发展和工业产品丰富的时代。韩国国内生产技术的发展导致“廉价塑料产品”和“合成包装材料”的大量生产与消费,城市中产生的“废弃物”数量猛增。1980年,首尔市平均每人每天产生的“废弃物”超2公斤,1989年达到2.83公斤。当时,美国的人均每天垃圾排放量为1.4公斤。与之相比,首尔市的垃圾排放量相当大。
奖励从事垃圾回收的人员和企业
首尔市已经不可能再采取过去“确保垃圾填埋地”的方式来处理垃圾(废弃物)。对此,首尔市于1990年在住宅小区内建造“可回收物品分类回收箱”,推进“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政策”。但是,当地居民并不熟悉可回收物品分类的方法,存在将垃圾混在可回收物品中的问题。于是,为了减少对填埋地的依赖程度,1991年首尔市政当局制定了以建设11个焚烧设施为主要目的的“废弃物处理计划”。但是,该举措遭到当地居民们的强烈反对。
但令人惊讶的是,从1995年开始,韩国国民每天的人均生活垃圾排放量骤减到1.1公斤,尤其是从2010年开始,生活垃圾排放量减少到1公斤以下。到2013年,已减少到0.94公斤。以首尔市为例,甚至已降到全国人均水平以下。
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尔市主要方法是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和经济上的奖励。
首先,首尔市政当局采取措施引导市民积极参与。第一,通过宣传活动或道德教育,努力改变市民的垃圾排放习惯。但该方法对首尔市民来说,并没有强制性,很难取得实际性成效。第二,采取政府管制和法制约束。这是传统做法,缺点是约束违法行为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工作人员)。而且如果只依靠政府的规定和外部约束,市民们就不会自发性地做出减少环境污染的努力。其结果是,市民对首尔行政当局表示不满,责问他们为什么把垃圾处理问题转嫁给居民。
因此,首尔市政当局进一步着眼于“经济上的奖励”。在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据首尔市统计,垃圾回收再利用后,每吨垃圾可节约大概11500韩元(1元人民币约合167元韩元)的管理费用。如果将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全部回收的话,每年将产生约100亿韩元的经济利益。从首尔市政当局的立场上看,如果垃圾得到回收再利用,垃圾量将大为减少:既可以取得“减少垃圾管理费”的效果,又可以达到改善环境污染的效果。因此,首尔市对从事可回收垃圾的从业人员和企业,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奖励。
购物塑料袋不能用作垃圾袋
从1995年开始实施的“垃圾从量收费制”政策,就是将这一“经济上的奖励”概念与垃圾政策相结合,适用于普通市民。而过去的“垃圾处理费用”是以一种税收的形式,如“建筑面积”或“财产税”来征收的。
所谓“垃圾从量收费制”,是指根据“垃圾排放量”征收费用的方式。因此,首尔市民在扔垃圾时,需要购买包含处理费用的垃圾袋,而使用的垃圾袋数量取决于自己的“垃圾排放量”。这样,首尔市民将按照自己所排放的垃圾量,来支付垃圾管理费。换句话说,如果不排放垃圾,该市民就不用支付任何费用。
值得一提的是,民众在超市购物时使用的塑料袋,只能算“塑料垃圾”,并不能作为垃圾袋使用。如果未使用专用垃圾袋扔垃圾,将面临行政罚款。
例如,从“普通垃圾”的情况看,垃圾袋大略分为三种:“家用(家庭使用)”、“营业用(超市等)”、“事业用(工厂等生产单位)”,然后再按照容量(2、3、5、10、20、30、50、75、100升)制作和出售。市民们可以在指定销售点(如便利店、超市等)购买自己想要的“规格垃圾袋”,把那垃圾袋装满后再排放。因此,“普通垃圾”的体积非常重要。这就是该制度也被称为“(垃圾)体积从量收费制”的原因。
韩国“垃圾从量收费制”的另一项制度设计,就是对分类好的可回收垃圾进行免费回收。因此,对于纸类、塑料制品、罐头等体积大的垃圾,每个市民分类排放的次数越多,就越能节省垃圾袋了。这样一来,每位市民就可以节省垃圾处理费用了。
“垃圾从量收费制”从1995年开始到现在为止,已经实行了24年。该政策取得的最大成果,是有助于在最短时间内有效地分类排放可回收物品,并培养市民的扔垃圾习惯。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垃圾(废弃物)问题都得到解决了。可回收物品主要分为纸类、塑料容器类、废铁类、玻璃瓶类等等,“垃圾从量收费制”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可回收物品得到分类排放。然而,和日益大量增加的可回收物品的回收量相比,实际再利用可回收物品的企业并没有增加,这就会产生新的问题。
作者:李国峰(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韩国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
编辑:吴雨伦 陆益峰
责任编辑:宋琤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