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名沪上三甲医院医疗专家接力入藏,将上海优质医疗送上雪域高原

2018-08-03信息快讯网

82名沪上三甲医院医疗专家接力入藏,将上海优质医疗送上雪域高原-信息快讯网

▲患者将援藏医生李宪凯的手放在额头上,表示感激之情

紧紧抓住医生的手,久久放在自己的额头上,藏地老百姓一次次以这样的方式感谢上海医生,保佑他们“好人一生平安”。在西藏,这是至高的感激之礼。

这个8月,27名上海医生带着这份护佑回到上海。每年七八月是上海援藏医生交接的日子,日前第三批援藏医生结束一年服务期回沪,第四批业已出发。

今年是上海创新开展“组团式”医疗援藏的第四个年头,太多可喜的变化如当地的格桑花般盛放:去年12月,上海对口援建的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成功创“三甲”,成为日喀则地区第一家三甲医院;在这家老牌医院的带动下,“中病不出市、小病不出县”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这是82名上海三甲医院的医疗专家接力入藏的成果,他们克服万难,誓把“沪牌”优质医疗送上雪域高原。

在世界屋脊建成一条“救心高速公路”

今年7月,返沪在即,上海第三批援藏医生们也没功夫好好看看自己服务的这片土地——世界屋脊珠峰脚下的雪域秘境,日喀则市。因为,有人等着他们救命。

晚10点多,援藏医生、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医生茅腾接到一通电话,一名高处坠落伤患者急诊入院,左侧肺部支气管完全断裂,生命危在旦夕,当地医生准备将患者的左肺摘除。

此时,一条信息击中了茅腾——病人才19岁。“他的人生道路还很长,拿掉一个肺,生活质量会很差。”茅腾赶回医院,希望争取另一种可能:想办法“重建”气管通道,保住左肺。

82名沪上三甲医院医疗专家接力入藏,将上海优质医疗送上雪域高原-信息快讯网

▲援藏医生、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医生茅腾手术中

手术难度瞬间升级,但对患者来说,这可能意味着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茅腾领衔手术团队成功做到了。如今,受伤青年正在顺利康复中。

在藏区,上海医生救下的重症患者还有很多。今年5月,正在查房的援藏医生、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医生李宪凯接到江孜县人民医院的一通求助电话,他们正在抢救一名急性心梗患者,急需转入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十万火急,当患者被安全转运到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后,顾不上4000米的高原海拔,李宪凯身穿近30斤重的铅衣,吸着氧气上了手术台,借助动脉造影打通堵塞血管,患者的胸闷胸痛症状立即缓解,人救回来了,心功能也保全了。

2017年,在李宪凯的奔走下,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落成启用,这是日喀则第一条“救心高速公路”,也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胸痛中心”。

“我们在的时候是三甲,走了还是三甲”

今年6月,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正式挂牌“三甲”,这家成立于1955年、承担着西藏近1/4人口救治、守护着80万人口健康的老牌医院从此有了新目标,在当地开展先进医疗技术的同时,进一步保持并提升当地的医疗水平。

援藏医生、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医生虞剑常对当地医生这样说:“我帮你把铺垫做好,最关键的你来做。”在一例动脉瘤手术中,虞剑娴熟地做好“铺垫”环节,让当地医生达瓦完成“最关键的步骤”——拿着夹子,一把夹住动脉瘤。达瓦成功了,他兴奋地说,“这是我20多年来夹的第一个动脉瘤!”

82名沪上三甲医院医疗专家接力入藏,将上海优质医疗送上雪域高原-信息快讯网

▲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医生虞剑边带教边查房

援藏医生、上海仁济医院医生张进是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迎来的第一名援藏泌尿外科医生。他至今难忘一对八岁和十岁的藏族小兄弟。兄弟俩的肾结石已造成肾脏中重度积水,得尽快手术。不过,在上海,一个0.5至1厘米创口的微创手术就能解决的问题,在这里,却是一个创口达15至20厘米的开放手术。

为什么藏地老百姓没能及时享受到医学进步的成果?张进发现,早在两年前,这里就有了微创手术所需的超声碎石系统,遗憾的是,有设备,不会用。

“前半年我做,后半年我把关。”在张进的努力下,第一例泌尿外科微创手术以及后来太多个技术“第一”,陆续在当地独立开展起来。

82名沪上三甲医院医疗专家接力入藏,将上海优质医疗送上雪域高原-信息快讯网

▲上海仁济医院医生张进与当地医生共同查房、探讨病例

同样地,茅腾、虞剑也开始了他们的“帮带”计划。要彻底改变一个地区的医疗面貌,他们深知“授人以渔”的意义。如今,上海援藏医生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我们在的时候是三甲,走了还是三甲”。

一批批接力,垒起藏地的健康城墙

深入藏地,上海医生直面的除了高原缺氧的环境、有待提升的医疗现状,还有一个更为根深蒂固、并左右医疗结局的要素:健康观念。

“当地百姓很淳朴,对医生也很尊重,但他们有着一套自己的就医观。”去年7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医生宋之君初到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很多情况是他始料未及的。由于大人本身缺氧,造成胎盘缺氧,宫内发育迟滞,这里的低体重新生儿很多;因为奶粉冲泡不规范、喂养知识缺乏,营养不良的孩子屡见不鲜……在尊重当地文化的基础上,宋之君决定一步步来。慢慢地,藏区第一间新生儿无陪护病房诞生了,笑容重新回到一个个孩子的脸上。

82名沪上三甲医院医疗专家接力入藏,将上海优质医疗送上雪域高原-信息快讯网

▲藏区第一间新生儿无陪护病房

不止新生儿科,上海23家三甲医院“以院包科”,拿出自己的优势学科,支持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学科建设,建成10个“上海-日喀则临床医学诊疗中心”,合力打造西藏西部医学高地。

三年里,“世界上第一例红细胞单采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等50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在这里落地。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带动下,当地不仅正逐步实现“中病不出市”的目标,医疗服务能力还已覆盖部分“大病”。

今年,在上海市第八批援藏联络组的努力下,医学模拟实训中心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建成启用。加之已启用的远程会诊中心,优质“沪牌”医疗有望借助互联网跨越地域屏障,不断提振当地医疗水平。

提升一个地区的医疗水平,绝非一日之功,上海医疗援藏队正是通过一批批接力,一点点垒起藏地的健康城墙,让藏地百姓不用再跑到拉萨乃至更远的成都、上海、北京等地去看病。

作者:唐闻佳 李晨琰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李雪林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国新办吹风会介绍上海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情况
甲状腺结节超声也能远程完成,上海优质超声诊断技术辐射长三角
​张家界名优特新产品走出大山对接大上海市场
推动金融审判与金融监管互动协同提能级上台阶 上海银监局与上海浦东法院签署合作备忘录
文汇时评 | 赋能“上海购物”,提升大众消费环境
高温天来临,中山医院急诊科每天超过八百人次就诊,接诊救护车六十辆次。医院“最强大脑”掐准急救“黄金时间”
上海长征医院完成国际首例颈前路椎体前移,技术一次性“解放”颈胸髓
前列腺”爆发”罕见肉瘤 市一医院应用3D眼镜下无出血摘除
提供优质多元医疗卫生保障
给生命多一次机会!国际急救培训扎根喀什二院,上海医疗队打造“南疆急救重症医学高地”
平均每天7600人次,最高8500人次!儿科医院迎来暑期就诊高峰,建议家长错峰就诊
同济医院中医科医生解答:针灸减脂有没有副作用?
上海市卫计委连发两文力推专家看普通专家门诊,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
坚持17年医疗帮困帮扶,上海公惠医院为低收入困难群体提供优质价廉服务
三甲医院专家扎进社区聊健康,新华医院与江浦社区探索分级诊疗下的科普惠民
星巴克再次携手阿里巴巴:试水新零售,两巨头缘何选择上海
数字化助敦煌文化走进人们生活
上海图书馆推出“冷书榜”打捞书海遗珠,发现暂时被遗忘的好书
国际消化病学学术大会今召开,上海团队揭示:高效价廉的共生梭菌检测有望成为无创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新手段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杨浦:“政银通”系统扩展至十家银行 | 上海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着力优化营商环境③
上海博物馆赴斯里兰卡进行考古调查,填补“海丝史迹”研究空白
这家企业成立三年,把上海17个街镇的电动自行车失窃率降低了72%
中央财政今年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235亿元已全下达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
加强医疗卫生全行业、全流程、综合协同监管——《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解读
在家门口遇见大牌医院医生,沪上50多名“三甲”青年医生利用双休日义诊
一图读懂: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 这五个方面必须get
宁光院士领衔“重走长征路”,长征沿线30个县医院将打造标准化代谢病全程管理模式
【中国梦•践行者】“跪下的是身体,撑起的是生命” 他敬业精神获医院内外点赞
高温下,申城医院单日门诊量突破上万人次,高科技+温馨服务给病人送去凉意
加强用药安全!上海这77家医院今年全部开设药学门诊
文汇时评 | 用“5A”持续提升上海医疗服务能级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