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种慢阻肺和哮喘药物研发中,创新应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挑战

2019-03-15信息快讯网

197种慢阻肺和哮喘药物研发中,创新应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挑战-信息快讯网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RDPAC)今日在上海发布《以药物创新应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挑战》报告。报告揭示了全球及我国目前严峻的慢性呼吸疾病管理形式和沉重的疾病负担,以及加强药物创新、提升药品可及性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社会疾病负担的多重积极意义。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提出到2025年,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力争30-70岁人群因包括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内的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20%的目标。《规划》还制定了加强健康教育、实施早诊早治、强化规范诊疗、完善医保政策、统筹社会资源、促进研发创新等策略与措施。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中国第三大慢性病死亡原因,死亡率为68/10万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和哮喘为代表,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并称四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四种疾病的死亡人数约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71%。

由于人口老龄化,吸烟及二手烟,空气污染,生物燃料的使用以及不同地区药物可及性差异大等原因的影响,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形势非常严峻。目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中国的死亡率为68/10万,已成为了中国第三大慢性病死亡原因。

我国约有1亿慢性阻塞性肺患者及约3000万哮喘患者,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高,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更成为了当前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造成疾病负担最主要的问题是我国吸烟率高等致病的危险因素控制仍然不容乐观,患者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知识知晓程度低,治疗不规范,用药依从性差。”深圳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教授表示,“目前我国慢阻肺疾病负担重,患者急性加重频发,正是因为慢阻肺的稳定期治疗和管理没有得到重视,需要大众及医患提高对于此类疾病的认识,按照诊治规范坚持长期规范治疗,改善症状和减少急性加重。

重视预防、早诊早诊应该是防治慢性气道疾病的重要策略,国家政策也正在推进慢阻肺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国务院“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中提出,将肺功能检测纳入常规体检。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有助于提高我国慢性气道疾病的防治水平。”

197种慢阻肺和哮喘药物研发中,创新应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挑战-信息快讯网

197种慢阻肺和哮喘在研药物应对疾病挑战

“慢性呼吸疾病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经济负担。但随着近十年科学迅速的发展,越来越多创新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案也逐步出现。” RDPAC副主席、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人用药品业务总经理冯耐德 (Dirk Van Niekerk) 表示, “RDPAC将努力联合成员公司,共同创建慢性呼吸疾病管理新模式,并积极与政府、民间组织、企业和个人携手努力,促进创新治疗方案的研发,同时积极改善患者可及性,加速推进实现中国呼吸慢病防治的目标。”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国家沉重的负担,整个医学界正在努力寻找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减轻患者所承受着的病痛。”GSK新兴市场高级副总裁Fabio Landazabal表示,“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中国政府在“十三五”规划中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确定为重点疾病。医药行业将继续投入,并研发更多的创新药物,让更多的中国患者益。” 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慢阻肺和哮喘的在研药物达到197种。

“呼吸慢病的防治需要为中国患者提供最优质的药品和吸入装置,以及最完善的疾病解决方案。为了增强患者的依从性,现在慢性呼吸疾病的发展趋势都是以长效和便捷为主。全新的创新药物能让患者一天仅需使用一次,就能保持全天的持续有效。这类创新药物很好的解决现在患者的困扰。” 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医学事务部负责人李智表示,“在未来,通过改善患者获得有效治疗的可及性,提高基层医生防治意识和能力,大力推广基层肺功能检测,重视早期预防工作,开展广泛的宣传和教育工作等手段,将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197种慢阻肺和哮喘药物研发中,创新应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挑战-信息快讯网

提高创新药物可及性,倡导创新呼吸慢病管理模式

“2011至2018年,全球有14个慢阻肺和哮喘的创新药物获批,其中5个药物在中国获批。” RDPAC执行总裁康韦表示,“ 近些年,我国药监局发布了一些列新政策,优化审评审批程序,鼓励新药研发,加快临床急需药品上市,在药物创新、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巨大进步。但在高质量医疗需求日益增长的大背景下,中国患者依然面临创新药物可及性有限、自付费用较高等诸多挑战。报告显示,慢阻肺患者每月超过1/4的收入用于购买药品;哮喘患者平均住院费用约为11051元。今年,国家医保局将完成2019年医保药品目录的调整工作,更多的创新药物有望被纳入医保名单,进一步地减少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

此外,为提高诊疗的可及性和有效性,RDPAC成员公司正在积极建立创新呼吸慢病管理模式,从患者全病程需求出发,将创新药与数字化治疗方案相结合,将创新物联网解决方案落地,从教育、筛查、治疗、随访、康复等环节,提供全病程整体管理方案,为患者实现更便捷、精准的疾病管理,帮助更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早日受益于创新药物、更好地控制疾病、享受生活。



作者:本报记者 陈青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顾军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武警救助哮喘聋哑老人,老人留下纸条“军民一家亲!”
戒毒复吸有救了!复旦科学家发布药物成瘾戒断研究新成果
别乱吃保健品了,严重可致肝衰或死亡,《胃肠病学》:我国药物性肝损高于西方国家
这两种针对肝癌治疗药物的出现,超越了既往三十年止步不前的临床治疗
第五届“戏曲·呼吸”上海小剧场戏曲节申报工作启动啦!
【“词”读报告】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
中国经济信心源自何处:发展稳中有进 激发创新活力
吸猫可能吸出精神分裂症?最新研究表明,猫身上的寄生虫与精神疾病有关
大写的江南,赋予现代艺术创新灵感
2019上海创新创业大赛上,“智能+”项目唱主角
上海“首店经济”持续飘红逻辑:消费创新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按摩能缓解乳腺增生吗?
“眼睛是风湿病的窗户”,风湿病可造成眼干、眼痛甚至失明
我国成年慢性肾病患者高达1.2亿,专家疾呼:别憋尿,别熬夜,别追悔莫及
我国成年人慢性肾病患病率约为10.8%,慢性肾病年轻化,医疗资源下沉让居家透析成为可能
听青瓷唱起歌谣 千年瓯乐在浙江迎来复兴
借助制度创新,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一带一路”离岸贸易境内结算:首单落地太快,企业感叹“超出预期”
精英接力跑 双创新风尚
自贸区制度创新加速原创新药上市
创新监管建设市民满意食品安全城市
诺奖得主与上海十院专家聚焦心脏疾病靶向治疗,探讨热点:人工智能医疗及干细胞治疗
投票啦!来为这些年度上海企业创新文化品牌点个赞
防控出生缺陷,国内八家知名医院联手共建重大胎儿疾病平台
挖掘天然药物“抗癌力”,中泰天然药物联合研究院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成立
全球首例通过PGT技术阻断印记基因疾病Schaaf-Yang 综合征的新生儿在国妇婴诞生
看1小时电视减寿22分钟,让“屁股远离板凳”是人类大脑发育、远离疾病的必然选择?
中国馆:“会呼吸”的绿色建筑(北京世园会风采)
2300万中国青少年患病,可就诊率仅1%!这种影响终身的慢性病却因父母的犹豫耽搁了
最新研究:高血压等慢性病不但伤“心”,还会增加痴呆症风险
我的哮喘会遗传给孩子吗?医生说,这问题挺难回答
奇怪了!为什么卫生条件越好,越易引发哮喘
一到春季鼻塞流涕、眼泪汪汪!这份春季防哮喘黄金贴士请收下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