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我们需要怎样的劳动教育?复旦附中副校长:体验大汗淋漓、感受创新甘苦

2019-04-05信息快讯网

当今我们需要怎样的劳动教育?复旦附中副校长:体验大汗淋漓、感受创新甘苦-信息快讯网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标准,几十年前就已确立。当下,劳动教育再次被反复提及。翻阅中小学教学计划,几乎每个学段都设置了劳动课程。

需要强调的是,较之过去的学工、学农,如今的劳动教育应该有其更丰富的涵义——不再是简单的“扫一屋”,更多的是对真实生活的丰富体验。

社会在变,劳动的内涵也在变,同样,劳动教育也要应时而变

在我的中小学时代,“劳动”一直伴随着成长。上学靠双腿走路,在学校除了卫生值日、每周大扫除,全班每个同学都有一个劳动岗位。放学回到家,扫地、做饭、洗碗也是十几岁少年必会的家务。“劳动教育”不是一门显性科目,却是天天发生的生活。

当我成为中学老师后,学生在校的劳动大抵与以前相似。后来,课表中多了一门“劳技课”。初中阶段,男生大多跟着老师修自行车、做木工,女生跟着老师学习缝纫和织绒线;高中阶段多是到实验室做简单的金工,或学习焊接电路板。于是,撩起袖子打扫卫生、上劳技课、学工学农,构成了中学生“劳动教育”的主体。

这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学农”和“学工”。以高中生学农为例,学习场所从真正的农村挪到了农场或学农基地,住宿形式也从农家通铺变成了集体宿舍,学习内容大都是“一班拔草,二班起垄,三班种菜,四班浇水,五班施肥,六班收菜”,剩下的大都和劳动不太相关,如观影、听讲座、参观现代农业园区、文艺汇演、体育竞赛等综合活动。孩子们的学农时光往往夹杂着欢乐与抱怨:集体活动让他们非常快乐,提到食宿条件则充满了吐槽。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学生,学农时住在农户家中,每户接待十名左右的学生,大家睡通铺,被褥和生活用品都要自带,生活条件乃至作息都与当地农民一致。那时候,学生还要向农户学习怎么用镰刀,割稻子时划破胶鞋的频率相当高。学校老师还要自带一支伙食队,包括烧饭炒菜用的锅碗瓢盆,驻地后,带着一群学生为参加学农的师生提供一日三餐。那个年代,高中生的学工也是“真刀实枪”,当时还有不少街道工厂性质的企业,同学跑到工厂糊纸盒、做灯泡、包香皂,体验真实的“做工”生活。

今日的高中生是否还需要这样的劳动经历?包括家长在内的不少人提出,当今社会如此发达,高科技是主流,完全没有必要让学生感受那样的生活,而且现在的农村也不是过去的农村了。

今日的学校还敢让学生“真刀真枪”地下地收割、带着学生一起埋锅烧饭吗?且不说敢不敢,如今的教师主体已是“80后”“90后”,不少老师连基本的家务活都不会干,学校如何放心让他们带着学生去“冒险”?而学校、特别是小学,连学生在走廊或是操场上奔跑都令人担忧,更别说体力劳动了。

当今校园,可能不会再看到修自行车、做木工这样的“学工”活动,但却涌现了更多的社团活动,如做手工、绘画、3D打印、机器人制作等。这些变化说明,社会在变,劳动的内涵也在变,同样,劳动教育也要应时而变。

当今我们需要怎样的劳动教育?复旦附中副校长:体验大汗淋漓、感受创新甘苦-信息快讯网

完整的劳动体验让学生既能感受大汗淋漓的体力劳动,又能实现劳动创新

出于安全考虑,学校现在连大扫除也很少组织了。学生生活技能的日益匮乏,加之家长的宠爱和担忧,无形中限制了学校组织开展体力劳动的想法。我们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在每周五下午让学生大打扫,也实行过十几年的“劳动周”制度,值周班级一周不上文化课,负责校园早中晚进出执勤,还要打扫两栋宿舍楼、一栋教学楼、一栋实验楼的公共空间包括卫生间。后来,由于教学科目增多,学生多元选择课程的不确定性增大,家长对擦玻璃安全性的担忧,这些劳动活动渐渐停止或消减了。

身为老师,我们一边怀念曾经师生一体、火热劳动带来的身心愉悦,一边担忧着学生的生活能力而不再敢去组织这样的活动。而且,脑力劳动才是未来社会的主流劳动,这也成为默认这一变化的一个强有力的理由。

教育确实需要应时而变,劳动教育同样如此,我们要对劳动教育有更全面的价值认识。无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学校必须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弘扬劳动精神,让孩子们体验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地劳动。

我们尝试以化学和生物课程为基础,在学校附近的农场开辟了两块地。其中一块地让学生开垦实验田种植玉米(强体力劳动)、定期维护(耐心和耐力劳动,也是责任心教育)、成熟后收获(体力劳动,伴随喜悦的心理体验),然后将收获的农产品作为实验原料,从玉米、秸秆中提取多糖,制备乙醇、可降解塑料等产品,探索秸秆处理的新方法。另一块地则由学生种植棉花,利用棉花杆表皮造纸,棉花制备脱脂棉,棉籽榨油后制备生物柴油,棉花杆制备活性炭,让棉花的每个部分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这种全过程的完整劳动体验,浓缩了简单劳动到复杂劳动的进程。让学生既能体验大汗淋漓的体力劳动,又能收获丰收的喜悦,最后还能付诸科技实验,实现劳动创新。

当今我们需要怎样的劳动教育?复旦附中副校长:体验大汗淋漓、感受创新甘苦-信息快讯网

今天许多对体力劳动的规避,既源于对学生安全的隐忧,也源于对已有物质丰盈社会的依赖

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劳动创造了人。人的发展离不开劳动,而劳动的形式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劳动的分类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在学校教育中,不能以脑力劳动替代全部的劳动概念,也不应把体力劳动当作唯一的劳动内涵。学校要承担学生社会化劳动的教育,如公益劳动、体育锻炼、社会实践。

同时,家庭也应教给孩子最初的生活技能,比如穿衣吃饭、自我卫生等。作为老师,希望家长对孩子的劳动尽量少一点干涉,千万不要拿学习作为阻拦其劳动的理由。

同时,劳动教育应根据场所、年龄阶段和类别来实施:

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应侧重训练,让学生学会各种动手操作的事务,会利用各种日常工具达成目标。

中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应侧重融合,让学生通过规范操作实现任务目标,体验用双手获得成果的喜悦。

高中阶段的劳动教育应鼓励创造,引导学生实践自己的设想,把设计变成实物,从而体会成就感。

劳动教育始终要坚持体力和脑力并举。今天许多对体力劳动的规避,既源于对学生安全的隐忧,担心学生不会使用工具,害怕学生在劳动中受伤,也源于对已有物质丰盈社会的依赖,潜意识里觉得某些技能的缺失并不影响生活。

但是,从劳动创造人类的理论出发,我们可以理解为,劳动是人类不断进化的基本条件,体力劳动是脑力劳动的基础,简单劳动是复杂劳动的前提。


作者:虞晓贞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许琦敏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名家访谈 | 加强劳动教育,根除“丧文化”滋生温床
今年劳动节放假为何调整
今天的商学院要被“消灭”?教育部又要推出新商科了!
上线数分钟就被家长抢空,英式营地教育迅速蹿红的原因何在?
“马克思主义就在我们身边”
周恩来:如果没有钱壮飞,我们这些人早就不在了
微视频系列片《沧桑话巨变》第五集:教育之花开遍高原大地
“我们对发展前景信心十足”(经济新方位·六稳怎么干⑥)
日本新年号“令和”真的出自日本古籍吗?我们查了查中华经典古籍库
骑着车,拉着箱,上高架,去外滩!高架交警对一闯高架骑车人进行交通常识普及教育!
北京义务教育入学:稳妥推进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 严禁将培训成绩与入学挂钩
“我们是中国海军,来救你们了!”
视频|李强书记手机上安装这个APP:请大家一起来体验
李强书记也在用的“一网通办”,请大家一起来体验!
长三角办事,体验一体化“无感换乘”
实景沉浸体验秀《外滩寻梦·上海之歌》:高科技带来超现实观演体验
清明假期:清明踏青体验传统民俗
如果有个直达天堂的电梯,我多想不顾一切去看你……
创新思维始于“每天发呆一小时”,让孩子在“打发无聊”中自主学习
我们的道路——初心所向,勇往直前
辽宁沈阳:烈士祭奠 我们从没忘记
中国人的故事 | 让我们缅怀他,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
泪目,上海公安发布视频,英雄的名字刻骨铭心,让我们永难忘记
慎终追远敬畏生命,让死亡教育成为“人生必修课”
慎终追远敬畏生命,让死亡教育成为“人生必修课”
鸟设崩塌!吸树汁、吸脑髓、打孔存食物,原来我们被啄木鸟骗了好多年
超级富豪捐出10亿港元,卖掉上亿别墅,这位99岁“中国百校之父”为了教育想方设法把自己弄成穷光蛋
每隔两三天就有一项专题教育,活动多到想不到!谁“偷走了”孩子们的午休时光?
独家!10问答权威解读“双高计划”,看职业教育如何“下好一盘大棋”
习近平与我们同劳动
走进最可爱的人,百名小学生今天进军营体验部队生活
致敬不懈奋斗的劳动者
劳动收获快乐 奉献实现价值——献给五一国际劳动节坚守岗位的劳动者
新时代是干出来的——为节日期间坚守岗位的劳动者点赞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思想意涵与实践要义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