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动!8位华人学者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2019-04-18信息快讯网

激动!8位华人学者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信息快讯网

美国当地时间4月17日,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AAAS)公布了2019年新入选院士名单,其中,有8位华人入选。

成立于1780年的美国艺术与科学院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学术和院士机构之一,也是进行独立政策研究的学术中心。自成立以来,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已有超4000位院士及外籍院士,其中包括超过250位诺贝尔奖得主及超过60位普利策奖得主。

今年入选的8位华人学者分别是——

程亦凡(Yifan Cheng)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系教授,霍华德.修斯医学研究员(HHMI)。

当选领域: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和分子生物学

激动!8位华人学者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信息快讯网

(图源:hhmi.org)

程亦凡教授是一位跨越物理和生物两大领域的“大器晚成型”学者。他是武汉大学1978级物理系本科生,在武大物理系再获硕士后,于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物理所获博士。之后他在欧洲和美国几经周折,改为用物理学方法研究生物学问题,加入结构生物学。2013年,他与旧金山加州大学(UCSF)的David Julius教授一起解析了近原子分辨率的膜蛋白TRPV1结构,成为冷冻电镜领域的重大突破。

程亦凡自称曾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年龄最大的初级教授,个人经历励志而感人。喜欢跑马拉松的他把研究也视作一场征途,坚持不懈而又脚踏实地追寻自己的目标。

阅读更多 程亦凡:从物理向生物领域的完美跨越

冯国平(Guoping Feng)

麻省理工学院大脑与认知科学系McGovern大脑研究所教授

当选领域: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和行为生物学

激动!8位华人学者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信息快讯网

(图源:fenglaboratory.org)

冯国平教授专注于研究神经突触和环路功能及神经疾病发生机理,创建神经系统研究新技术。他的实验室利用分子遗传学,行为学和电生理方法结合,研究突触和神经回路的发育以及在神经疾病中的失调,希望有助开发全新有效的神经疾病治疗方法。

在2007年接受人民网采访时,冯国平谈到了自己对于科研的体会:

做科研呢,最重要的要想清楚你想要研究的课题。如果你找到一个有既有意思,又在科学上有重要意义的课题,然后去把它解决了,那你的论文就自然而然的就能被人所认可。谈到具体的怎么样才能多产, 我觉得自信是很关键的。遇到难的课题的时候要敢于迎难而上,只有敢于去迎接挑战,才会有大的收获。

……

做研究要有闯劲,不要怕失败,对于研究生们,这一点尤其重要。其次,不光是要干的勤,也要干的巧,对于课题的设计要多论证,对于细节也要考虑到。

金亦石(Yishi Jin)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神经生物学系教授

当选领域: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和行为生物学

激动!8位华人学者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信息快讯网

(图源:jinlab.biology.ucsd.edu)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神经元轴突损伤后的修复和再生对于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意义重大。金亦石教授运用线虫(C. elegans)来研究轴突的再生。她在线虫中开展大规模的遗传筛选,结合先进的单轴突激光剪切技术和共聚焦成像技术,成功筛选到数十个调控线虫神经轴突再生的基因,揭示了线虫中轴突再生的分子机理和调控机制。

余金权(Jin-Quan Yu)

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教授

当选领域:化学

激动!8位华人学者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信息快讯网

(图源:scripps.edu)

余金权教授是国际上在碳氢键功能化领域最为活跃的华人科学家之一,目前就职于美国Scripps研究所。余金权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碳氢键活化研究及其在新药研发和天然产物全合成领域的应用。

余金权在2016年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该奖项旨在奖励有创意、有胆识、有潜力的人。余金权在麦克阿瑟天才奖的采访视频中表示,“真正启发我的是人类利用想象力和知识创造新分子的能力。”此外,他也多次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想象力的作用,“做科研最重要的是要有想象力和深究精神。”也许,这正是他天才般创造力的来源。

高华健(Huajian Gao)

布朗大学教授

入选领域:工程科学与技术

激动!8位华人学者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信息快讯网

(图源:nasonline.org)

高华健教授的研究重点在于理解控制工程和生物学中材料的机械性能和行为的基本原理。他研究金属和半导体材料在薄膜和纳米晶体形式中的表现,以及骨骼,壁虎和细胞等生物材料如何通过结构层次实现其机械稳健性。目前的研究包括在薄膜和纳米晶体材料中晶界扩散和位错过程;生物结构力学;细胞粘附和细胞内吞力学中焦点接触的随机内聚模型。

张亚勤(Ya-Qin Zhang)

百度公司总裁

入选领域:计算机科学

激动!8位华人学者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信息快讯网

(图源:baike.baidu.com)

张亚勤是数字视频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级科学家和企业家,拥有60多项美国专利,发表500多篇学术论文。

张亚勤的人生轨迹可谓传奇:12岁考上中国科技大学的首届少年班,成为中国当年最年轻的大学生;23岁获博士学位;31岁成为IEEE史上最年轻的院士;38岁升任微软全球副总裁。从职业科学家转换到商业科技领域,他的成绩令人瞩目。

陈晓红(Xiaohong Chen)

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

当选领域:经济学

激动!8位华人学者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信息快讯网

(图源:news.yale.edu)

陈晓红教授的研究集中在计量经济学领域,主要包括筛(sieve)估计方法以及对多种半参数和非参数模型的估计和推断。她的理论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不同的具体问题。

傅伯杰(Bojie Fu)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当选领域:多学科与新兴学科

激动!8位华人学者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信息快讯网

(图源:casad.cas.cn)

傅伯杰教授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在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景观生态和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特别是在耦合景观格局与水土生态过程、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优化方法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推动了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去年的“滴水湖论坛”上,本报记者张懿还专访了2016年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华裔科学家余金权,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与这位著名化学家的对谈的内容:

“我希望诺贝尔奖来得晚一些”

著名化学家、2016年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余金权语速极快、眼神犀利、肢体语言丰富,再加上他标志性的“爆炸头”,给人感觉他似乎拥有用不完的能量。

很多人认为,余金权是当今距离诺贝尔化学奖最接近的华裔科学家;同时,因为他年轻时曾在上海求学六年的过往,因此,请他对中国的科技创新、给国内年轻科学家提供建议,或许最合适不过。于是,在昨天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激动!8位华人学者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信息快讯网

读书时,我不是一个好学生

“我记得自己读书时,并不是一个好学生。”当记者问起年轻科学家应该具备的素质,余金权却自揭短板。

他16岁来到上海,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后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学习后出国留学。

几年前,他回母校华东师大访问时,校长专门把当年他的成绩单打印出来赠送给他:“没我想象的那么差,但也只是过得去。”

余金权说,国内高等教育的优势是基础训练非常扎实,但同时,学的内容有些过于局限,学生必须想办法拓展视野。

在学生时代,余金权说他对于课堂知识掌握得不够细,因此考试很一般,但他花大量时间阅读,包括后来成为他导师的诺贝尔奖得主、有机合成大师艾里亚斯·科里的论文,这也间接促成了几年后余金权在英国剑桥大学偶遇科里,进而被他招入师门带去美国哈佛大学。

投身科学,想象力重于记忆力

余金权说,老一辈科学家都拥有非凡的记忆力,但这对现在的年轻人就没那么重要了,因为信息技术太发达,获取知识不再仰仗于记忆力。

另一方面,投身科学必须有非常好的思维能力。余金权在大学里虽然成绩一般,但非常注重把每个问题想清楚、考虑透。更重要的是,科学家需要想象力,杰出的科学家都拥有非常独特的思维方式,可以想到别人想象不到的东西:“如果只是按部就班,那就和人工智能(AI)一样了。”

余金权说,科学需要否定规则、打破规则,做一些之前认为不能做的工作。“‘初级围棋’(AlphaGo)能在围棋上战胜人类世界冠军,因为围棋是一个规则固定的游戏。而科学家要做的,就是一下子下三步五步,因此AI无法取代化学家。”

科学家需要靠想象力破坏原有规则,因此常常会在一开始碰得头破血流。余金权表示,科学家必须非常自信,要准备好在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很久。

激动!8位华人学者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信息快讯网

要吸引人才,上海就要更国际化

作为已经取得诺贝尔奖级别成就的科学家,余金权本人怎样看待自己的诺奖前景呢?对此,余金权非常坦然:“我真的没有压力。”

在他看来,诺贝尔奖只是一道餐后甜品。头盘是要首先训练自己达到一个很高的科研境界,而主菜是要用科学解决重大问题。

余金权说,能获得诺贝尔奖当然很好,特别是作为华人,他更希望能以此为中国、为华人争取荣誉。但就他个人而言,他甚至希望诺奖来得晚一些:“我希望能在人生的黄昏时,再来一个甜点就好。而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从科研中解决问题。”

在余金权看来,目前上海已经成为了做科研非常理想的地方。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吸引全球优秀人才,特别是在基础研究领域:“科研思想的火花需要不同的人、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文化撞击才会产生火花。”

究竟该如何吸引人才?余金权说,这需要政策配合,特别是要为各国学者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比如小孩上学、生活环境,以及语言。”余金权认为,归根结底,必须让上海更加国际化,各方面更加与国际接轨,这样才能有助于吸引世界人才。



作者:张懿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姜澎

来源:综合自报、赛先生

米寿院士捐出全部积蓄奖励青年学者
南京大学梁莹等8人因学术不端被处理,并被撤销基金项目、追回已经拨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通告来了!
特朗普宣布振兴5G新举措,称这是“美国必须要赢的战争”;专家:政策过于狭隘
美国麻省总医院联合研究:基因决定你是“早起鸟”还是“夜猫子”
科学家首次实现“时间倒流”,他们将量子计算机返回到几分之一秒前
美国爆发“超级真菌”?健康人不必恐慌,​专家解答哪些人群易感染
英国学者发现莎士比亚伦敦故居,《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此诞生
探寻5亿年前“生命大爆炸”之奥秘——中国科学家发现寒武纪“化石宝库”清江生物群纪实
仙气十足!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毕业生作品面向社会发布
美国航空公司延长波音737MAX系列飞机停飞期限
这位美国宇航员感觉不太好……基因突变,还是永久不可逆的那种
5.18亿年前!这是令人震惊的科学发现
现实版黑客帝国?科学家研发量子材料,或可连接人脑与计算机
他是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最得意的中国学生,更深深烙印着家国情怀
长三角生物医药产学研联动:中国学者发起CAR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获突破进展
谁带路烧了圆明园,刁恶汉奸还是旗人土匪?“海淀华人”积极提供纵火物资?
沪上名医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修复科主任蒋欣泉:总有一种紧迫的使命感
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他才 20 岁,却无数次与死神邂逅:那些与恶性肿瘤缠斗的日子
印度采购俄罗斯S-400防空导弹系统,美国会否因此对其实施制裁?
全球三大排行榜,法学院排名相关性只有10%,参考价值并不大。亚太地区法学院院长在上海交大谈论法学教育
中国人和美国人书写“共有的历史”
激动!全宇宙第一个化学反应产物,终于被科学家找到了
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于5月25至28日访问日本
90后美国小伙是个知乎网红,爱吃肉夹馍鸭肉串,更厉害的是……
沪上名医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李春波:书本里找不到答案的,都是研究课题
困了就睡!科学家证明:打哈欠时也许灵感就来了
4.2万年前冰河时期小马驹溺水死亡,如今血液还在流动!科学家想复活它
美国警察测试新武器套索枪,若追踪时无法使用枪械可用此解除罪犯武装
科学家发现2.2亿年前恐龙墓,约有10只恐龙的化石!
徐匡迪等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追问:人工智能的基石在数学,我们有多少数学家投身进去了?
四月是科学艺术家达芬奇的生日,这里的一场“生日派对”不可错过
被美撤销签证中国学者回忆FBI约谈经历:美国很焦虑,小动作水平在下降
沪上名医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王长谦:“生命隧道”的守护者
瑞士学者捐赠上海交响乐团历史上首位指挥素描画像
WTO面临规则挑战,学者支招“中国之策”
美好的生活,美丽的画面(我与新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