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5平米的老北京胡同,经他之手获联合国“世界人居奖”!真正的建筑大师不是设计埃菲尔铁塔,而是……

2019-04-25信息快讯网

人均5平米的老北京胡同,经他之手获联合国“世界人居奖”!真正的建筑大师不是设计埃菲尔铁塔,而是……-信息快讯网

“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这浓郁的老北京胡同、四合院生活,无数次地被人向往。但是当胡同残破、四合院变为大杂院时,生活远没有这般诗意。

在北京的老城区,有一条名叫“菊儿”的胡同,胡同里的41号院就曾面临如此困境。上世纪80年代,41号院曾是胡同里“最破的地方”,院子里住了44户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只有5平方米,私建的杂乱小屋挤挤挨挨,共用一个水龙头、一个下水道和街道公厕,雨天家家漏水,整条胡同一片汪洋。

1987年,北京市房改办找到吴良镛,请他“改造”这片破败院落,吴良镛欣然“领命”。从1978年起,吴良镛即开始对北京旧城区中心地段的整治进行研究,因此,对这个只有2760平方米的改造工程,他和团队是怀着为旧城更新和危旧房改造探索新路径的志向进行设计的,倾注了大量心血。经过深入研究,他没有对菊儿胡同实施狂风暴雨式大拆大建,而是将“环境”和“人”的需要协调起来,以“有机更新”的理念,打造出一个优美宜居的人居环境。

改造后,院子里保存了几株百年大树,一进套一进的小院子,既维持了原有的“胡同-院落”体系,又兼收了单元楼和四合院的特点。低矮的平房改造为二层或三层的小楼,白墙黛瓦,错落有致,室内现代化的卫生间、灶间一应俱全,增高后的建筑又与周围的老房子浑然一体,充满了古都神韵。

对吴良镛先生而言,相比公共建筑,民居始终是他的关切所在,他曾说:“真正的建筑大师,不是看他是否设计出了像埃菲尔铁塔一样流传百世的经典建筑,而是看他是否能让自己国家的老百姓居有定所。”

1993年,菊儿胡同项目获得联合国“世界人居奖”,这是近代中国建筑作品首次在国际上获取的最高荣誉。“开创了在北京城中心进行城市更新的新途径”。

人均5平米的老北京胡同,经他之手获联合国“世界人居奖”!真正的建筑大师不是设计埃菲尔铁塔,而是……-信息快讯网

正是在对人居环境的不断探索中,吴良镛意识到“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是最大多数的人民群众,人居环境与每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人居环境科学是普通人的科学。”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是海德格尔的理想,亦是吴良镛对人居理想的愿景。

从1999年到2006年,他历时7年完成的京津冀城乡空间发展规划,构建了“一轴三带”的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格局,解决区域分割、城乡分立问题,指导京、津、冀三地统筹发展,使得三地功能相辅相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这些规划设计都得益于吴良镛先生创建的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20世纪80年代初,吴良镛就开始了广义建筑学的思考,并于1989年出版专著《广义建筑学》,着眼点从单纯的“建筑”概念转向“聚居”,“从单纯的房子拓展到人、到社会,从单纯物质构成拓展到社会构成”,大大拓展了建筑学的视野。

但是,他的学术探索并未停止在“广义建筑学”,而是跳出学科范围的局限,从学科群的角度整体探讨。1993年,他创造性地提出了 “人居环境科学”(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人居环境科学以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聚落及其环境的相互关系与发展规律,并提出了以城市规划、建筑与风景园林为核心,整合工程、社会、地理、生态等相关学科的科学发展模式。

1999年6月23日,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一致通过了由吴良镛教授起草的《北京宪章》,宪章以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为基础,提出“建设一个美好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这一宪章被公认为是指导21世纪建筑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人均5平米的老北京胡同,经他之手获联合国“世界人居奖”!真正的建筑大师不是设计埃菲尔铁塔,而是……-信息快讯网

“科学、人文、艺术的融汇就是‘人居之道’。”他在自述集中认为,人居科学要走向“大科学”,更多地与能源学、环境学、生态学、信息学等相关科学技术相联系;人居科学要走向“大人文”,要将“便民生”作为基本准则,住房与社区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生态修复、人文复兴等,都与此息息相关;人居科学要走向“大艺术”,要把美学上抽象的美化为无所不在的空间的美、生活的美、融汇的美。

2012年,90岁的吴良镛先生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评审意见写道:“他建立了以人居环境建设为核心的空间规划设计方法和实践模式,为实现有序空间和宜居环境的目标提供理论框架。他组织科学共同体,发挥各学科优势;成功开展了从区域、城市到建筑、园林等多尺度多类型的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此后,国家天文台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吴良镛星”。

【人物档案】

吴良镛,1922年5月出生,清华大学教授,两院院士,中国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先后获得世界人居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陈嘉庚科学奖、何梁何利奖以及美、法、俄等国授予的荣誉称号。2012年,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吴良镛“改革先锋”称号。

作者:本报驻京记者 李扬

实习编辑:罗娜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赵征南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让乡村更美更宜居
从《大宅门》《乔家大院》到《芝麻胡同》—— 电视剧如何讲述老字号的故事?
张斌:从《大宅门》《乔家大院》到《芝麻胡同》,老字号背后的家事、国事、天下事
偷袭珍珠港,这项计划不是东京先想出来的,而是美国海军委员会在华盛顿拟定出来的?
祥云漫卷、海派风韵,揭秘2019北京世园会上海园风采
世园会山东园—— 齐风鲁韵 山水家园(北京世园会风采)
哪些上海改革经验引北京日报关注?你想不到:“找茬”窗囗…
阅读竟还有这么多“玩法”!2019年“阅读北京”来告诉你
展示中国之美 共奏绿色乐章——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筹办纪实
海军初创时13位见证人,如今只有93岁的老兵黄胜天健在
消防系统有漏洞?巴黎圣母院建筑师承认低估火势
没想到,一个建筑师可以把汉字玩成这样……
建筑专家们疾呼留住万体馆:这是上海的历史与城市记忆
北大教授吐槽那些让人寸步难行的设计!我们的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
江南春色融入诗歌,城市建筑与文学擦出怎样的火花
“柠檬”确实不甜,看似美妙的“天赐良缘”实是“抠脚大汉”精心设计的诈骗陷阱
随梁思成筹办清华建筑系、与华罗庚同船回国、推一小车书去上课……他叫吴良镛!
美国前副总统拜登宣布参选2020美国总统
李强会见日本首相特使:围绕共同关心领域深挖合作潜力
“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在北京举行
北京世园会,让世界感知中国(评论员观察)
今天102岁的他,在全世界留下最优美的地标性建筑
得年轻人者得未来,上海凭“鲜活指数”战胜北京
鲁迅作品的“御用设计师”,我国现代音乐出版事业的奠基人,赵之谦半数印章的收藏者……钱君匋的这些身份,你未必知道
上海“建筑可阅读”将扩大参观范围,拓展预约渠道,逐步延长参观时间
日本人设计的阳台,危急时刻能救命!网友:逃生再也不用“跳楼”了!
专访:期待与各方分享绿色发展经验——访北京世园会土耳其展园负责人厄勒贾克
北京世园会让世界感受“中国之美”
渔阳里,石库门老建筑再现青春的信仰
血压正常却发生脑出血?这种脑出血更爱“缠”上没有高血压的老人
反转!早早长白头发,不是未老先衰,而是为了对抗痴呆?
上海影视四季沙龙:《大江大河》《芝麻胡同》的好、演员和编剧的难,都在这里了
唯一的城市获奖者!联合国人居署再次点赞徐州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