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江大河》,唐尧说:“宋运辉在一车间有段巡线的戏,他查到了滴漏现象,一分钟20滴,修补后就能提升产能。后来我们参观化工厂,发现根本不是这样。五六米的圆盘支在那儿,设备之庞大、宏大,不去的时候无法想象。比如化工厂的厂房没有房顶,因为里面都是上百米高的塔冠,很多细节都是考察中发现的。”正因为实地走一走,唐尧看到了金山石化的四五道厚铁门,看到了铁门两侧不同一般的阀门。询问之后得知,这些厚铁门都是“生死门”,一旦发生事故,为免事态扩大,是保门内还是门外,两侧的阀门从内开是助逃生,在外关紧则是牺牲了门内所有人与设备。这次走访经历,后来化作了剧中的生死一幕——宋运辉与程厂长在门内直面高压锅炉,水书记在门外纠结到底要不要关门,牺牲自己的左膀右臂。
相似的细枝末节,刘家成导演也感同身受。当年,他拍摄《傻春》时,道具组搬来了番茄、黄瓜等一堆蔬菜,导演只让留下两样:大白菜和萝卜,这两样恰是剧中的年代背景下真实的北京生活。这也是刘家成为什么会拒绝一些剧组橄榄枝的原因,“很多人说一年接三部戏,我觉得那是扯。对我来说,一年做一部,需要百分之百投入了。”
“要做功课”“不浮躁”,这样的创作方法朴素却又谈何容易。
什么才是好剧本,“小正大”+“新精深”
陈洁是壹心娱乐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她提到了马伊琍的希望:想遇见更多好剧本,尤其是塑造上海女性的好剧本。
▲赵彤
文艺评论家赵彤从这些年的佳作中找到一条规律——新、精、深。“小成本、正能量、大情怀,‘小正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题材不创新,还讲几十年前的老套故事,谁看?没有精心打磨,谁看?没有深度的思考,谁看?”
比如长征一直是国产剧创作的热门题材,一般绕不开最后的胜利会师,但《绝命后卫师》不写胜利,写牺牲,只围绕一个三十四师来写。它成了。
比如讲述老一辈共产主义革命家、我们国家的第一代领导人的电视剧也不少,但《恰同学少年》不一样。它讲的是领袖们在成为领袖之前,讲述他们还是青年时如何选择道路。这部剧也成了。
比如宫廷的权谋剧那么多,都是讲一个单纯的人介入宫廷斗争后自己成了心机最毒的那一个。但《琅琊榜》不同,梅长苏进宫搅弄风云,最后的结果是整个王朝正和清明。
再看《马向阳下乡记》,这个下乡干部不是我们物质匮乏年代的人,他是商业部市场科的骨干,是父母在加拿大、家中条件优渥的干部。这样的人物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物,时代在进步,国家在前进,从贫穷、温饱、小康到全面实现小康,我们的现实题材所面对的故事和人物应该也有相应的时代气息。包括《红海行动》和《战狼2》大受欢迎,一定程度也说明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也在进步,军人的精神内核没变,但我们的军队装备随着国家强大而强大。
赵彤说,这些作品的成功,都与剧本的反向思维有关,都与时代相关,也都是在创新后精心打磨的作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故事,我觉得用心用情用功,就要做到‘小正大’和‘新精深’结合起来。”
此外,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显带来了协会对于优秀剧本的扶持意愿。编剧吴楠用亲身经历谈到,台播还是网播,可能会直接影响剧本的出路。资深媒体人俞亮鑫则看到了上海影视题材的升温,“上海的视野是开广的,又是海纳百川,不仅有上海题材,还有上海出品。”
今天的活动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上海影视四季沙龙主办,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行业协会协办。
旨在探索上海影视创作“凝聚力工程”的上海影视四季沙龙,由著名编剧王丽萍发起,自2014年春天起,坚持公益,至今已步入第六个年头,成功举办了12场主题活动。郑晓龙、高满堂、王宛平、刘江、毛卫宁、阎建刚、侯鸿亮、张译、康洪雷、陈彤、高璇、任宝茹、李潇、何晴、夏晓昀、张戈、江海洋、胡智锋、石川、陈龙、顾伟丽、萨日娜、严晓频、汪远、曹平、邓涛、束焕等影视界主创都曾受邀参加活动。
▲王丽萍
沙龙的话题聚焦影视剧现状,弘扬主旋律,并全方位把脉上海影视剧创作,形成了一批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建议意见。经几年探索,上海影视四季沙龙不仅获得各方好评,也进一步提升了“上海题材、上海团队、上海出品”的本土原创力,在激励海派电视剧再创新,擦亮上海文化品牌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形成在全国乃至东亚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公益性文化交流品牌。
作者:王彦
编辑:王彦
责任编辑:李婷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