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合作、聚焦三大未来产业……苏州正添这样一个协同创新区
5月17日,苏州(相城)中日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区推介会在上海虹桥商务区举行,活动围绕“协同创新·合作共赢”,聚焦中日合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共同推动建设苏州(相城)中日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区,共享发展成果。
去年以来,苏州市相城区积极把握国际合作新趋势,探索对外合作新模式,着力建设苏州(相城)中日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区。2018年10月,苏州(相城)中日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区的核心区——苏州(相城)中日智能制造创新产业园获批建设;同年11月,苏州市政府与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交换合作文本,共同推动产业园建设。今年2月,《苏州(相城)中日智能制造创新产业园战略规划》正式发布。截至目前,相城已签约中日合作项目14个,涵盖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研发产业及智能制造等领域。
据悉,苏州(相城)中日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区规划区域为相城全域,其中核心区面积38.5平方公里,主要依托相城“五大功能片区”中的漕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片区和阳澄生态新区(高铁新城)片区,构建“一核两翼”功能布局。整个协同创新区将以核心区中日产业集群为抓手,带动全区“大研发、大文化、大健康”三大领域的中日合作,在相城打造“产城人融合生态圈”,使全区“五大功能片区”共同受益于协同创新区的建设。
据介绍,相城区位于苏州市域地理中心,从全国经济版图看,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长江经济带“三圈一带”的重要节点区域。京沪高铁和即将建设的通苏嘉甬高铁、苏锡常城铁和如苏湖城铁在此交汇,形成“双十字”枢纽。当前,相城区紧抓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双十字”交通枢纽规划等重大机遇,高标准规划建设“五大功能片区”,推进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等12个特色国际研发社区及苏州(相城)中日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区等国际产业园区建设,聚力发展大研发、大文化、大健康“三大未来产业”,打造全国领先的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科技金融、智能驾驶、先进材料、生物医药“六大未来产业高地”,加快建设生态宜居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枢纽中心、未来活力中心,向着“产城融合样板区、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发展先导区”“苏州市域新中心”的目标奋进。
作者:本报记者 王星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付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