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民间艺术精品汇聚申城,以“匠心江南”献礼新中国70华诞
苏绣、惠山泥人、核雕、竹刻、东阳木雕、青田石雕、龙泉青瓷、徽墨、歙砚、顾绣、海派剪纸……30余种独具江南特色的民间艺术门类齐聚申城,向人们呈现长三角地区民间工艺的精湛技艺和创新传承。
8月9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匠心江南·第三届上海民间艺术成果展”在上海亚振海派艺术馆拉开帷幕。展览汇集了省市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近百人的精品力作,其中,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得主就有20余人。
主办方表示,展览意在通过长三角民间艺术界的联动,展示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丰富内涵。其中,来自安徽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杜氏刻铜代表性传承人杜平的刻铜作品《为了新中国》采用创新刻制工艺,丰富刻铜的色阶,刻画了沧桑坚毅的长征战士形象,再现凝重恢弘的革命历史。
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非遗海派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李守白历时四年,创作了大型微雕《弄里乾坤》,精细重现了海派石库门建筑中千姿百态的生活场景。
江苏的非遗苏绣代表性传承人薛金娣的《江南风物》以素雅写意的刺绣语言勾勒出江南四季。
来自浙江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金甫则带来青田石雕《稻鱼共生》,展现了江南水乡农田稻谷丰美,河鱼跃动的景致。
本次展览兼顾时代性和生活性,展品中不乏将漆艺与屏风设计、乐器装饰相融合,或是将玉雕、掐丝等传统工艺与现代首饰设计相结合的创新尝试,让传统工艺得以融入当下生活,在创新转化中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了推动传统手工艺在青少年中的传承普及,展览首次尝试将青少年手工创意作品纳入其中,共征集到全市16个区的667件作品。“小工匠”们的作品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童趣,尤其善于把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变废为宝”再利用。比如鱼骨拼成“鹤舞翩跹”,用蛋壳碎片搭起“江南水乡”,或是用废旧瓦楞纸改造成家居装饰画“福禄娃”等,彰显了环保理念和生活美学。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成果展还特设了文创展示区,非遗老字号“朵云轩”,有都市设计感的“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剧场IP“上海大剧院”、田园风的“金山农民画”,以及海派国潮“守白艺术”等机构都带来了最新的时尚文创产品。
本次展览强调观众的互动性和参与感,展期内特别安排艺术家导赏,开设了点翠、珐琅、面塑等8场“艺趣江南”体验活动,4场民俗音乐故事汇以及青少年创意手工现场演示活动等,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者:李婷
摄影:蔡晴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邵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