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家来沪留学人数大增

2015-10-05信息快讯网

“十一”前夕,同济大学传出消息,来自该校50多个“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和本校学生共同合作完成的51份国别国情研究报告,将以论文集形式付诸出版——这本名为《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集子,已进入最后校对阶段。而在复旦大学,筹备中的全英文中国政治学本科专业,也将对“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开放招生。

通过智库建设加强储备性政策研究、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接、依托高校的学科资源和人才智力优势提升来华留学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上海高校正在精心谋篇布局,推出全新的举措。

“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多数是为了拿学位

这个“十一”,东华大学材料专业实验室里,来自苏丹、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孟加拉国等国家的留学生们将度过一个无休的假期。在东华大学的近5000名留学生中,有三分之一是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和过去留学生大多数来华是为了读汉语或学习中国文化不同,近两年,“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来到上海,多数是为了拿学位。

在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沪上高校,“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数量近两年出现了猛增势头。

上海交大今年680多名修读学位的留学生中,有三分之一来自“一带一路”40多个国家,且其中80%的学生是修读硕士、博士学位,他们大多数选择了电子、计算机、机械、生物等传统优势专业。一名俄罗斯留学生告诉记者,亲戚去年考上了上海交大的研究生,她随即上网查询交大的优势专业和办学综合实力,今年便选择来上海修读计算机专业。而她的同学则选择了安泰经管学院。“中国和俄罗斯有很多贸易往来,在中国的工作经历会对我未来的职业规划有很大帮助。”据悉,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作为东盟商学院主席单位,为“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设立了奖学金。

华东师范大学今年的1200多名留学生中,有一半左右来自“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据悉,他们中多数是来修读各类科学、文史哲等专业学位的。为此,华东师大设立了汉语教师培养计划,专门招收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为当地培养汉语教师。按照计划,在未来几年将培养1000多名汉语专业人才。

对接国家战略,各高校纷纷开出新专业

对接“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数量大增的势头,复旦大学今年将筹备全英文的中国政治学本科专业。根据计划,这一专业明年将针对“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开放招生,让更多的“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了解中国;同时,该校中文系将与泰国的大学合作,开展本科生“7+1”合作项目。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今年首次开设的乌尔都语专业从这个新学期开始已正式对学生授课。乌尔都语是巴基斯坦的官方语言。此外,该校将选择“一带一路”重点国家的10门官方语言和重要方言,开设相应的课程和专业。今后3年,上外教授的外语语种数将增加到30种。

有学者分析,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整个国家的外语战略规划也将转型,比如,国家外语资源种类的需求将从单一走向多元,国家外语能力的需求也将从内需型走向外向型。目前,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学习乌尔都语的学生是一群印地语专业的本科生,今年刚读大三。由于印巴分裂前乌尔都语和印地语又被合称为“印度斯坦语”,所以,印地语和乌尔都语本身在口语和语法上几乎是共通的,对学习印地语的学生,乌尔都语并非是一门全新的语言,只需在印地语的基础上学习一些新的词汇。

设立项目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

在扩大“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招生的同时,提升来华留学生的教育质量、提供更多满足留学生个人需求的服务举措,也正纳入高校的议事日程。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程妤老师介绍,为了帮助“一带一路”留学生尽快融入大学的生活和专业学习,从上学期初开始,学院就启动了“1对1”的国别国情调研学术研究项目。“一带一路”诸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哪些最新进展、各自的文化和宗教背景如何等……针对这些需要调研的主题,让一位留学生和一位中国学生结对,共同开展研究。程妤说,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不少留学生不会讲英语,只有一些中文基础,因此,让中方学生共同参与,帮助其进行成果翻译,这种合作研究的模式受到欢迎。作为这一调研项目的延续,这个新学期,一个覆盖“一带一路”10国的舆情研究也在顺利推进之中。

在复旦大学,校方破例为“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开辟了一些勤工助学的岗位。按照规定,留学生在中国不允许打工,但学校发现部分留学生学习刻苦、表现不俗,只是经济条件并不宽裕,所以在目前的学生勤工助学体系中安排了一些岗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高等教育参与国家战略,最重要的是体现大国责任,开展政策研究,而培养留学生最好的课堂,就是当代中国。”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