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中国的必然选择

2015-10-02信息快讯网

中国正处于难得的历史机遇期

文汇报:提出“一带一路”的背景和时机是什么?它的背后有什么深远的意义?

孙慧(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对“一带一路”战略,我们国家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有不同的解读。对于搞管理研究的学者来说,它是随着中国国力在当下的不断提升,融入国际社会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我们可以从地理位置上来分析一下。我国的东部是日韩岛链,由于菲越等国挑起的南海争端,它们的“岛链封锁”也影响着中国在东南方向的发展。目前,我国对外贸易60%的商品是从海上通道过来的,但海上也存在着多国关系协调的问题,复杂因素多。

对中国来说,西部连通的是中亚、西亚、南亚地区,目前南亚地区的阿富汗、巴基斯坦政局不稳,相对稳定的环境就是中亚。新疆和八个国家接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其中的中亚五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建设,处于相对平稳的和平发展时期,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利的融入国际社会的西部通道。目前,中国希望和欧洲发达国家建立紧密的经贸关系。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个战略提出后,它的意义被不断地充实。

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一带一路”的提出是必然的选择。这是因为,通过种种评估,它的各种风险是最小的,成功率是最高的。

文汇报:中国在建设中亚经济合作圈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阶段?

孙慧:前苏联解体以后,随着中亚国家的独立,中国和中亚各国的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整、建立和发展的阶段。这二十多年来,中国借着强大的发展动力,和周边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发展合作关系。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之前,我们侧重的是上合组织这个框架。但上合组织是一个政治和军事的合作组织,它侧重在打击三股势力: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跨境犯罪。随着经济局势的调整,我们曾经想把经济合作也纳入到上合组织的框架中,但实施起来难度不小。因为上合组织的成员国之所以能够坐到一起,是基于反恐等军事合作的基础,如今提到经济合作,各国间恐怕各有考量。

从“核心区”到“陕甘新经济圈”

文汇报:在丝路经济带中,新疆作为直接的参与者、受益者,它的优势是什么?

孙慧:前不久,在西北大学举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学术研讨会上,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白永秀老师提出,现在每个城市都在争夺丝路经济带,从“起点城市”到“黄金区”,新疆则自称为“核心区”。我当时就表示,要更正一下白老师的提法,“核心区”不是新疆自娱自乐提出来的,而是得到中央批准,在愿景和行动里面已经明确地提出,新疆要建成“五中心、三基地、一通道”。

为什么新疆会成为“核心区”?首先,从区域地理上来说,新疆是绕不开、避不过的,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实施的前沿地带、必经之路。第二,新疆和内地发展的区域差异很大。“核心区”获得中央认可,这里面也蕴含着中央希望通过丝路经济带这个国家战略在国内段的实施,来缩小新疆和内地的差异,提升新疆的经济发展和能力。如果这个差异不能迅速缩小,新疆也难以支撑丝绸之路在国际战略上的发展和实施效果。第三,建设丝绸之路核心区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理想,它是我们的愿景、目标和行动。更准确地来说,现在新疆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个国家战略的支撑也许还是相对薄弱的,但是通过建设,新疆将会成为丝路经济带真正意义上的核心区域。

文汇报:在建设丝路经济带的战略上,您认为现阶段的重点是什么?

孙慧:从整个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定位来看,有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川渝经济区等经济圈,唯独西北五省还在“各自为政”。我们西部五省应该资源共享,发挥协同效应。白永秀老师提出过要建设“西兰乌产业带”,我想,我们可以先打造“陕甘新经济圈”,促成西部五省的融合,建设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三个重要的节点城市,以此来支撑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

和过去中亚政策一脉相承

文汇报:在您看来,丝路经济带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赵华胜(复旦大学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目前,官方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定义不是战略,而是倡议。丝路经济带并非地区组织和机制,它没有限定,包含了各种可能的合作形式。

丝路经济带最终的目标是什么?站在不同部门和地区的角度,眼中看到的目标会不一样。今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共同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是从国家角度看到的目标。

我个人理解,丝路经济带的目标有三重:

其一是外交目标。通过丝路经济带的建设,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形成更密切的关系。

其二是对外经贸的目标,扩大贸易和经济合作,形成更密切的经济联系。为此要扩大互联互通。

其三是国内经济的目标。一方面,通过丝路经济带推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带动中国富裕的资金和产能“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为西部地区的开发开放提供新的机会。

文汇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过去中亚政策相比,有什么异同点?

赵华胜:从概念上讲,丝绸之路经济带涵盖了中亚政策,或者中亚政策是丝路经济带的一部分,两者不是一个层次,丝路经济带更高。就内容来说,丝路经济带和过去的中亚政策一脉相承。丝路经济带中提出的“五通”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原有外交政策和实践基础上的提炼。

从战略上来讲,丝绸之路经济带是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和视野来看地区合作,它是中国的一个大地区战略,覆盖的面更大,角度更高。

此外,它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框架,不受其它框架限制,自由度和开放度更高。比如,过去我们有上海合作组织,在这个框架内有限定的成员,有规定的工作程序,它的经济合作由于各方的利益和兴趣不一致往往难以推动。丝路经济带的合作形式开放灵活,可以双边、三边或者多边,不受限制,只要项目好就可以做。

文汇报:在您看来,其他国家,尤其是中亚国家对丝路经济带的态度是怎样的?

赵华胜:每个国家有自己的情况,需求不同,和中国的关系不同,对丝路经济带的看法不一,不能概而言之。

就中亚国家来说,它们对丝路经济带的态度都比较积极,一些中亚国家表现出很大热情,这主要是因为丝路经济带建设与它们的国家利益相符合,在政治上不会给它们带来问题,在经济上有利益可分享。例如哈萨克斯坦,它的国家经济战略的一个目标就是成为连接欧洲和中国的交通枢纽,它的想法与丝路经济带的思想不谋而合,因此很容易引起共鸣。对其他中亚国家来说,交通和基础设施也是特别需要的,这也是它们欢迎丝路经济带的重要原因。

文汇报: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中,俄罗斯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处理好与俄罗斯的关系也是建设丝路经济带的重要政治保障。您认为两国关系未来的发展是怎样的?

赵华胜: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中俄在中亚地区的关系。中亚是丝路经济带的重要实施地区,它也是欧亚经济联盟的一部分。最初,俄罗斯对丝路经济带的态度是比较疑虑的,它担心丝路经济带对欧亚经济联盟造成冲击。中国的态度一直是很明确,明确表示丝路经济带不是针对俄罗斯,无意在中亚与俄罗斯竞争,并且希望与俄罗斯合作。今年5月,两国发表了丝路经济带的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这是一个重大意义的政治共识,意味着俄罗斯对于丝路经济带合作采取了肯定的政策。这背后,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推动,但更重要的是俄罗斯认为合作是对俄罗斯更佳的选择。

文汇报:有学者认为,没有人文合作,难以实现经济合作的进步。您是怎样看待这个观点的?在丝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如何促进各国的人文交流合作?

赵华胜:人文合作与经济合作可以相互促进,但不能仅仅从为经济合作角度来看人文合作,也不能把人文合作看作是为经济合作的工具。而且,从实践上看,也不是说人文合作不密切经济合作就一定很差。中日之间人文合作不能说好,但两国经济关系不能算差。在一些情况下,没有人文交往也能发展经济合作。

但人文合作仍然是必须的,它有独立的价值。国家之间不仅仅是经济关系,它最根本的还是人的关系,说国家关系好最根本的是人的关系好,而不是经济关系好。

人文交流的含义非常广,涉及到方方面面。要说出如何促进人文交流并不难,形式有很多,难的是如何使这些交流产生正效果,并且效果逐渐积累,能够影响广泛和持久。并不是说只要有交流就有正效果。比说旅游也属于人文交流的,但如果游客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那这种交流非但不能使友好感情增加,反而造成不好的结果。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