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来自江南的民族管弦乐团,为何要把原创委约作品的世界首演搬到上海?
成立于2017年12月24日的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无疑是中国最年轻的乐团之一。严格算起来只有22月的它,却通过委约创作积累了包括《烟雨枫桥》《丝竹的交响》等诸多原创作品,并成为中外乐团崭新的目光聚焦点。
11月1日,指挥家彭家鹏将执棒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亮相崭新落成的上音歌剧院,带来名为“来自苏州的声音”大型音乐会。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乐团献演的四部作品几乎都是原创,且此度在申城的亮相皆为作品的世界首演。
尽管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音乐厅刚刚落成,却依旧执着地将新作品的世界首演留给上海,团长成从武直言不讳:“上海是一座海纳百川、包容兼并的海派城市,这里有最懂行、最领潮流、也最能接受新鲜事物的观众。这是一块天然的验金石,若能在这里获得观众和市场的认可,我们才更有底气让作品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据悉,这是这支平均年龄28岁的乐团今年第二度来沪。早在成立之初,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就将仅40分钟高铁车程的上海作为主要阵地之一。团长成从武曾立下军令状——三年内要五进上海。如今成立两年不到,乐团已三度来沪献演。不但如此,明年来沪演出计划也已排定,5月登场上交音乐厅,11月则定档东方艺术中心。
乐团坚持以市场运营为目标,成绩也很显著。就三度来沪票房递增的情况来看,可谓渐入佳境。这得益于这支年轻的有生命力的乐团本身的魅力,也基于他们带来的符合时代审美的原创作品。
此次沪上音乐会亮相的三部作品,无一不带来惊喜。无论是王丹红作曲的《四季留园》、或是朱昌耀改编的《二泉映月》,亦或张朝创作的《干将·莫邪狂想曲》,都是和传统意义上的民乐有着很大的不同,它们是民族音乐国际化、交响化的演绎和尝试。
始终坚持探索民族管弦乐交响化的道路的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彭家鹏,早在乐团成立之初就是以交响乐团的规格打造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因而打上“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烙印的作品,也必然是以国际通行的交响作曲方法来创作。“形式上,我们遵循交响乐的规范化、多元化和国际化,但在内容气质上坚守的是中国民乐特色,亮出鲜明的中国标识。
在这台音乐会中可以看见“中国元素”,也能听见“江南文化”,彭家鹏说:“我们所打造的民族管弦乐,就是要借助交响化之路,让我们的民族音乐向世界展现它的浩瀚和斑斓。”
作者:姜方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宣晶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