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名医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任冬冬:越努力越幸运

2019-10-16信息快讯网

沪上名医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任冬冬:越努力越幸运-信息快讯网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任冬冬

【编者按】

30年的银蛇奖,走出7名院士,更有一大批杰出的首席科学家、学科带头人、著名教授,有的人还转型为管理者,成为高校校长、各大医院的院长、各级政府部门的当家人……银蛇奖成为他们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台阶。作为银蛇奖发起单位之一,《报》App开设“沪上名医”专栏,选登银蛇奖得主的精彩故事、奋斗人生。


从一而终的医学路

当问及为何选择学医这条路时,任冬冬笑着说:“我和我母亲是一个学校的,我们是校友。”言教不如身教,身为全科医生的母亲对自身事业的不断追求成为了任冬冬生活和学习中最好的榜样。

受到母亲的影响,任冬冬从小就对医学事业充满向往,高考时填报的所有志愿都是跟医学相关的,最终她被安徽医科大学录取。本科学习期间,她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并数次拿到国家奖学金。毕业时,她已经基本掌握了丰富扎实的临床经验。

和许多人误打误撞步入耳鼻喉科不同,任冬冬医生说她一开始便目标明确。她说自己是一个富有挑战精神的人,喜欢一些有难度的工作,在耳鼻喉科的实习中,她逐渐了解到国内耳鼻喉科还不是很先进,优秀的耳鼻喉科医生也不是很多,在耳鼻喉科医生中,耳科手术医生最多只占十分之一,全国耳科医生不到5000人。耳朵里的手术,由于面神经埋藏在耳朵的骨结构中,看不见又伤不得,考验的是经验阅历,定位要十分精准,所以没几个医生愿意做耳科医生。但正因为耳科的高精尖,解剖结构的复杂,激发了任冬冬医生的兴趣,让她决定做一名耳科医生,走一条注定充满挑战与荆棘的路。

从安徽到美国:人生中三位贵人

任冬冬说,她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她学习道路上的三位重要的导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时,孙敬武教授是她学医道路上的第一个引路人,带她打开了耳科学的大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任冬冬医生说:“许多人都说我的性格很像他。他很严谨,有学者风度,很儒雅。我的论文他一字一句修改,连标点符号都改。他很有文采,做事认真,对我要求很严——但是他从不会骂我们,也没见他发过火。”孙敬武教授很爱惜他的每一个学生,研究生即将毕业时,孙教授语重心长地对任冬冬医生说:“你应该追求更高的发展走向更高的平台。”并极力推荐她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任冬冬读博期间的导师是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耳神经颅底外科主任、上海市听觉医学临床中心主任——迟放鲁教授。迟教授的耳显微外科技术是一流的,每年有超过300多台复杂耳显微手术。任冬冬十分珍惜在“业内大牛”身边学习的机会,所以大部分的手术她都主动跟台,几年下来,她跟了500多台手术,对手术的操作步骤和技巧她早已烂熟于心,因此到迟教授真正教她动手的时候,她很快就能

上手并独立负责一台手术了。任冬冬医生始终记得导师的告诫,如果把手术比喻成雕刻,耳科手术就是盲雕,并且不允许修改,不能有丝毫闪失。做过400个手术才开始有感觉,有人觉得开了上百个手术了不起了,其实每个病人的状况是不一样的,碰到标准的病例以为自己过关了,这不行,一定要碰到形形色色的病例,才能算有了一点经验积累。任冬冬医生说迟教授的爱岗敬业,对待患者的尊重、真诚与关爱也对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沪上名医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任冬冬:越努力越幸运-信息快讯网

▲紧密接触世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最先进的医疗科技,大大拓宽了任冬冬的研究视野和思路,也启发了她在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

在迟教授的眼里,只要是病人,他都会捧出真诚心,伸出温暖手。迟教授的医术和为人都是任冬冬医生前行的标杆和榜样。如果说孙武敬教授是任冬冬医生临床道路上的引路人,那么迟放鲁教授则是使

她的临床技艺得到了升华。但不能不提另一位在任冬冬医生科研道路上的引路人——美国埃默里大学陈平教授。任冬冬曾在博一获得第一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奖学金,赴美“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18个月,攻读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联合培养博士学位。陈平教授便是当时任冬冬医生的联合培养导师。

任冬冬医生说,刚到美国的那段时间,自己也有很多不适应,出国后面对全新的环境,发现压力非常大,自己准备得也不够充分。是陈平教授在生活与学习上给了她很多支持与帮助,给予了她很多鼓励。一开始很多实验操作和国内不太一样,自己不太熟练,包括内耳解剖,陈平老师都耐心地亲自操作给她看,并指出她的问题所在。陈平教授希望能引导大家深入、独立地思考。在她的启发下,任冬冬医生也对科研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她们常常围绕科研工作中发现的实验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尽管当时任冬冬医生由于刚刚入门,有些想法难免稚嫩,但陈平老师也对她的发言十分尊重,并予以积极的鼓励与指导。在这样良好的学术氛围中,她们经常一聊课题就忘记了时间,聊到深夜。在这个过程中,任冬冬医生与陈平教授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直到目前回国已近十年,仍然保持着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在美国接触的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最先进的医疗科技,与世界各地优秀的人才进行思维碰撞,这些都大大拓宽了她的研究视野和思路,也启发了她在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

热心公益:帮助每一位患者

除了医疗和研究外,任冬冬还热衷于科普和社会公益活动,尽管工作和研究的时间已经基本占满了她的生活,但她还是愿意挤出时间,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任冬冬医生基本每年都会在全国各地参加义诊活动,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而有了信仰,改变了内在的生命,纵然门诊室内天天嘈杂喧嚣,各色人等时有状况,但她的面色更从容,语气更和缓,思维更敏捷。她说:“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可以找到最好的自己。

其实,病人都很不容易,我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的帮助。比如人工耳蜗植入后恢听力的小患者,看着那些小病人恢复正常,可以在成长之路上飞奔起来,那种幸福感最强。”她参加“第一声音”在爱耳日关于人工耳蜗慈善活动,以及参与上海医疗纪录片《人间世》关于人工耳蜗小患者的手术和节目录制。2018年7月21日,她带领复旦大学博士生医疗服务团来到甘孜州医院,亲自前往五官科病房查房诊断,就当地常见病例和突发病例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并现场进行了一场耳科手术示范,娴熟的手法和扎实的基本功赢得了当地医生的高度赞扬。她又针对高原常见耳科疾病如突发性耳聋给卫生院医生及护士进行疾病基础知识普及。她也在2014年9月赴贵州遵义航天医院进行义诊活动,2015年8月远赴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医院义诊活动,2016年9月赴大别山老区——河南省罗山县开展义诊活动。她说这样的义诊活动她做了很多,今后也会继续做下去,帮助更多的外地患者。

已经取得如此卓著成绩的任冬冬其实还非常年轻,如今只有38岁,因为上述这些出色的工作,任冬冬在34岁时评上了副主任医生。这个年龄达到这个学术层级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来说也许不算早的,但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实属不易。她说自己很幸运,一路走来遇到了很多贵人相助,还有家人始终如一的支持。

名医简介

任冬冬:

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美国耳鼻喉科研究年会ARO会员,国际耳内科学会(IAPA)终身会员,中国中西医结合青年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青委秘书长。主攻耳聋和眩晕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耳科疾病的诊治,如各种原因引起的耳聋、耳鸣和眩晕,擅长耳显微、耳内镜手术,以及周围性面瘫和耳部良恶性肿瘤的诊治等。已发表论文31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16篇,担任Plos Genetics审稿专家和国家自然基金委函审专家,连续5年获得美国耳鼻喉科研究年会(ARO)优秀医师资助奖金;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基金、上海市科委等9项项目。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卫生系统“新优青”培养计划。获上海医学科技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以及“上海青年岗位能手”、上海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等荣誉称号。

作者:董雯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顾军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沪上名医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周行涛:“飞”得最快的医生
上海交通大学加快年轻人培养,提升服务国家能级
诺奖解读 | 97岁古迪纳夫因锂电池获诺奖,他被卷入专利大战,还波及到上海的大学
“网约护士”来了,三甲医院约吗?
【视频】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 |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教授金汉珍:一切为了孩子
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丨杨浦区中心医院老年医学二科主任医师梁兴伦:我与疟疾和青蒿素的不解渊源
高龄医学院士:有的研究“快乐抗癌”,有的忙“开卷考试”,95岁仍到医院“打卡”看患者
上海现有社区老年大学81所,街镇老年大学212所,村居委学习点5800个,完整的社区教育网络在国际会议上引发关注
突破生命禁区,神经外科医生王杰将3000余名患者从死亡线拉回
年薪超40万元,复旦大学超级博士后扩容
无锡高架桥塌桥,上海华山医院接国家卫健委应急办通知,五名专家连夜出发驰援
提升儿童健康服务“含金量”,复旦儿科医联体再出新招,呼吸协作网今天成立
他热爱晨跑,也热爱在光明的事业中奋力前行,“全飞第一人”复旦大学附属五官科医院周行涛的追光之路
给脊髓性肌萎缩患儿带来新希望!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完成中国首例诺西那生钠注射液鞘内注射
【央视快评】共享海洋经济发展成果
3D打印赵州桥现身河北工业大学,为世界最长跨度装配式混凝土3D打印桥
重庆大学建赝品博物馆?目前已暂停开放,三大疑问待回应
大学博物馆竟成赝品博物馆?是时候重新审视“博物馆”三个字了!
重庆文物局:重庆大学博物馆及其所办展览均未备案
【视频】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 | 上海瑞金医院终身教授张圣道:一切为了病人
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宁寿葆教授:为人民服务,为儿科献身
骑车摔倒,路面树枝直插颅底,3D导航助上海多学科医生团队三小时大脑取物
推动生命科学与医学科技发展,国内首家临床研究医院揭牌
下班了,社区医院也关门了?上海社区延时门诊广受好评,实现午间、双休日“全覆盖”
女婴出生一周就开始发烧腹泻,九死一生!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干细胞移植,为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患儿带来新生
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丨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隋龙教授:精益求精践行工匠精神
他携“氧气瓶”勇攀高原医疗“珠峰”,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余洪猛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