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地而坐百人联弹!古琴快闪,为高雅艺术寻觅更多知音
2019艺树计划·古琴百人联弹今天在上海大剧院南广场进行了一场“快闪”演出。下午2时,一百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古琴演奏者与爱好者身着中国风服饰,在大剧院南广场依阶梯席地而坐,奏响了2019艺树计划最终场的美妙琴音。优美的乐声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
古琴快闪,高雅艺术有知音
阴沉的天气突然转晴,下午的阳光洒在上海大剧院南广场的台阶上,一百位古琴演奏者手指翻飞,整齐壮观。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质朴雄浑的琴曲,和以悠扬慷慨的歌声,一曲《关山月》弹唱,将观众拉回到万里边塞的浩渺意境。随后,《梅花三弄》的高洁刚劲、《流水》的水波涌动、《广陵散》的慷慨激昂、《酒狂》的癫狂混沌……现场不同类型的古琴名曲演奏,展现了鲜明各异的古琴印象。
一百位古琴演奏者们气定神闲、手势游走不乱。但“百人联弹”的背后,其实是比普通演出难上数倍的筹备。
古琴演奏本就各人有各人的风格与速度,如何能够做到整齐划一,就需要非常严谨的事前排练。这次参加活动的一百位古琴演奏者中,很多人并不常住上海。因此,负责此次演出排练内容的古琴演奏家乔珊与弟子们特意提早进行演出曲目的全新编曲,并进行录音,通过线上方式召集弹奏者,以录音统一节奏和版本,让各位演奏者可以在家中跟着练习。为了真正做到和一百人有效联系和沟通,乔珊及七位弟子还将百人分组,每人带队进行联系。而且,由于古琴音乐声音较小,现场如何进行有效的收音与扩音,也颇费了一番功夫。
此次参加联弹古琴“百人”,除了专业古琴演奏家,还有来自各行各业的古琴演奏者与爱好者。据介绍,其中最小的一位只有12岁,还只是一位刚刚升入初中的中学生,却已经是习琴四五年的小“琴家”;年纪最大的,已经退休多年,与琴相伴成了一生的习惯和爱好;其它多数演奏古琴的爱好者,年龄主要集中在三五十岁,有医生、律师、教师、大学生……
很快,百人古琴齐奏的壮观场面就吸引了许多过往市民与游客驻足观看,甚至有不少外国游客也拿出手机录音录像。“特别是一百个人一起弹奏的时候,手势和姿势都一样,感觉真的是很帅。”一位路过的游客说,“虽然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过古琴的现场演奏,但这次路过顺便看到的活动却让我非常惊喜。”
走近艺术,给生活加点美好
虽说是地道的中国乐器,但不管在任何时代,古琴都算得上处在艺术塔尖——普通人常常分不清古琴与古筝的区别、看不懂古琴减字谱、想不出任何一段脍炙人口的琴曲,更别提弹上一曲了。如此缺乏“辨识度”与“娱乐性”的乐器,可能进行普及吗?
艺树计划在为“零基础”受众举办10场古琴公益文化活动之后,从观众那里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8月29日,艺树计划·古琴公益活动走进中国邮政黄浦区卢湾邮政支局举办专场,吸引了不少邮政工作者,用换班休息的时间参加活动。听艺术家讲古琴、弹古琴之后,一位以前从未接触过古琴的邮政营业员表示:“我平时只听流行乐,一直觉古琴很遥远。今天在现场听到了古琴演奏的《大鱼》,第一次觉得,原来古琴音乐也非常好听!我开始有兴趣去听更多的经典琴曲。”
9月6日的轨交专场在人民广场地铁站音乐角举办。除了40余位轨交工作者,现场体验环节的热烈气氛还吸引了众多路过的乘客驻足。一位来沪旅游的北京奶奶更是自发举手要求上台体验:“我已经七十多岁了,以前从未接触过古琴,今天非常高兴在地铁站遇到这场古琴普及活动,并且能够上台与古琴老师交流学习抚琴,我想今后会继续了解古琴,并且将古琴分享给我的亲朋好友,甚至给我的孙辈。”
10月18日的环卫工作者专场中,滨江班的保洁员居芬坦言自己被同事拉来的,一开始对古琴不了解也没有兴趣。然而,在讲解古琴减字谱的环节,她与数十名同事都听入了迷,很快学会了怎么辨识基础减字谱并争相抢答。互动环节,居芬还自告奋勇上台弹奏了《沧海一声笑》,她说:“古琴的音乐非常恬静,让我从平时繁忙的工作中得到了放松。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学习如何弹奏古琴。”
10月25日的黄浦区志愿者专场中,不少慕名而来的活动参与者是朗诵、古筝、舞蹈等其它艺术门类的爱好者。当天的古琴演奏家宓嵩杰临时改变活动流程,邀请志愿者们上台颂诗并以琴曲相和,让参与者们惊喜不已。一位志愿者说:“第一次亲身感受古琴,发现古琴其实并不曲高和寡,它其实是非常温柔、敦厚、包容的一种乐器。就和其它文化艺术门类一样,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趣味与美感。”
除了参与者,主持活动的古琴艺术家们也感慨颇多。宓嵩杰向记者表示,近年来,传统文化热”不再只限于有距离感的表演和展示,而是更多地化作元素与符号,成为普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点美感或仪式感。“艺树”计划秉持着传播传统文化的初衷,将古琴这一相对小众的文化再次发酵,古琴中蕴涵的丰富人文精神,一点一滴地给予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以灌溉和滋养。
诗意栖居,文化与心灵共振
和其它乐器不同,古琴的特殊性还在于,她不仅仅是一种乐器,还是流淌在中国人血脉中的民族文化基因。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之无愧的代表。在两千多年的古琴文化发展史中,流传至今的琴谱有百余种,琴曲达3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及琴学美学的文献遗存,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的精神内涵与传统文化精神。
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世界人们共同关注、共同传承的文化精髓。1977年,美国NASA向外太空发射了两枚“旅行者”飞船,其中搭载了一枚包含世界人类音乐精华的金唱片,其中收录了一曲中国乐曲,便是由古琴大师管平湖演奏的古琴名曲《流水》。
对此,感触最深的或许是来自汽车制造和建设工程两个行业的工作者。9月12日,艺树计划·古琴公益文化活动走进上海建工二建集团,古琴演奏者张赫详细介绍了古琴简单流畅的外形下包含的种种历史典故与数字乐理:琴面圆而底平,象征天圆地方;琴长约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琴头宽六寸,象征六合;琴尾四寸,象征四时;七弦上起承露,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雁足,象征七星;琴面上有十三个琴徽,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四年一次的闰月……一位来自二建集团的建筑设计师表示:“师法自然,包罗万象。小小一张琴,包含了中国古人对于自然、宇宙与人生的精辟理解,凝结了属于中国人文化与智慧的处世哲学,这与中国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在8月24日的上汽设计中心专场上,古琴演奏家杨致俭详细讲解了古琴斫制的程序与工艺,让汽车设计与制造者产生了巨大共鸣。一位专事设计汽车电机的工程师感慨:“古琴与汽车,看似天壤之别,但两者都饱含着匠人对专注和技艺的执着、对完美和极致的追求。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古琴与汽车都是艺术,我们都在做着艺术家的工作。几千年来,中国文化正像古琴与汽车一样,既有浪漫主义的一面,又不失对于严谨法度的追求。
古琴艺术征服的不仅仅是中国人。10月11日,艺树计划在上海新天地的上汽荣威智能广场举办了“古琴与茶道”听赏会,为来自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汽车分会的30余位外籍人士及家属带来古琴与茶道的艺术讲座、表演及抚琴品茶互动体验,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意栖居”生活仪式感。在聆听了琴茶禅境间所包含的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之后,在场的外籍友人无不惊叹,过去以为一张七弦琴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中国传统乐器,没想到其间包罗了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更能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走向宇宙的符号。而在老师教授了古琴弹奏的坐姿、礼仪和指法后,从未接触过古琴的两位外籍观众竟完整弹奏出了《沧海一声笑》,获得了满场欢呼。来自上海纳铁福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Andreas Belkow 表示:“我很高兴能够亲自尝试拨动琴弦,之后我还会继续学习古琴课程,深入了解这门古老的中国文化。”
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抚琴品茗,这是中国古代文人日常生活的生动写照,更是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据悉,艺树计划·古琴系列活动是由上海市中共黄浦区委宣传部与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联合主办、上汽集团特别赞助的公益文化活动。从今年8月起,已通过文化讲座、导赏、演出和体验等各类公益文化活动形式,走进了消防、轨交、媒体、医护、环卫、邮政、建设、制造等行业工作者中,使“零基础”人群有机会近距离聆听古琴、触摸古琴,领略延续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美。2020年艺树计划还将以“芭蕾”为主题,继续为普通市民带来免费欣赏艺术、接触艺术的公益文化活动。
作者:吴钰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邢晓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