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市级医院临床研究“市一模式”,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研究院来了

2019-12-12信息快讯网

探索市级医院临床研究“市一模式”,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研究院来了-信息快讯网

为深度提升创新能级,破题创新机制,建成更标准、更规范的临床研究创新体系,今天,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宣布成立临床研究院,下设四大中心: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疑难疾病精准研究中心、医用人工智能与医工交叉研发中心及临床试验与循证研究中心。

市一医院临床研究院主要锚定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精准诊断等领域,通过发挥特色优势、打造融合团队、精准对接供需等一系列举措,构建衔接紧密、协同整合、服务临床、转化顺畅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

“此次临床研究院的成立也是市一医院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对于上海临床研究机构发展提出的‘三个注重’要求。”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郑兴东表示,借力临床研究院,未来市一医院将力争形成一批标志性原创成果,使之成为国际领先的新药物、新设备、新器械创制的策源地。

创新地:关注“一老一小”眼科问题,跻身临床研究国家队

随着《“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16—2020年)》的制定发布,眼病防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今年5月,市一医院眼科临床医学中心正式获批成为“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成为临床研究“国家队”的一员。在今天的临床研究院成立仪式上,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探索市级医院临床研究“市一模式”,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研究院来了-信息快讯网

从在国内较早开展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VEGF)药物治疗黄斑变性,到引入视网膜病变治疗规范,再到近年来建立全国首个多中心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分子诊断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全国际眼科影像评估中心……市一眼科镌刻着创新基因,不少临床研究的成果已经被纳入国际国内眼科诊疗指南和规范。

“近年来,老年人常见眼病发病率及青少年群体近视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眼病防治领域的临床研究转化成果,将直接影响国民健康水平。”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许迅教授告诉记者,针对“一老一小”眼科问题,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正积极破题。

在他的规划中,未来的五年将是许多项目“开花结果”的五年,比如针对老年性黄斑变性眼底病这一老年人群中第一位致盲性眼病,中心正牵头进行抗VEGF治疗全国性真实世界登记研究,建立眼底影像、基因、代谢数据库的同时为黄斑疾病精准治疗提供依据;针对青少年近视率上升的问题,中心牵头参与制定了青少年近视防范国家标准项目,旨在抑制近视发病率的上升。

探索市级医院临床研究“市一模式”,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研究院来了-信息快讯网

“我国是眼病大国,病例资源丰富,为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眼病临床研究提供了沃土,研究成果转化将有助于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许迅表示,2022年,一幢占地10万多平方米、临床研究用地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大楼将正式投入使用,届时,患者有望在一幢楼里解决所有眼科问题。

探索市级医院临床研究“市一模式”,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研究院来了-信息快讯网

主阵地:打破学科界限,打造专职医学科研团队

如今,打破学科与科室间的界限,融合发展已成为医院管理的趋势,此次市一医院临床研究院同样朝着这一目标发展。

“目前医院已引进25位首席研究员及87名助理研究员和技术员,加上原有专职研究人员,形成了一支近两百人的专职医学科研团队。”市一医院科研处处长祝延红介绍,目前医院眼科、泌尿外科、血液科、心内科等多个科室已形成30个N+X基础-临床融合团队。

作为市一医院的“高峰学科”,在血液科主任宋献民教授看来,尽管血液科有基础和条件,但与国内顶尖的老牌血液科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通过引入数位专职首席研究员与助理研究员,宋献民对科室发展的方向也愈加清晰。“我们将科室发展的方向定为移植,围绕移植建设和发展整个学科,包括团队建设和临床研究。”

今年,宋献民与血液科首席研究员张岩共同率领课题组主持的临床转化研究项目“新型造血干细胞产品及其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入选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据悉,这一项目以造血干细胞为出发点,能为重型β-地中海贫血和复发难治T细胞淋巴瘤两种难治性血液系统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对其他疾病的治疗也有示范作用。

孵化地:四中心链式互动,推动医工交叉快速发展

多学科、多方向、多维度,高浓度、高密度,去及时解决转化中出现的问题,临床研究院下设的四个中心间也存在着“链式”连接的互动。

“将临床难题提炼为科学问题,进一步转化为科研课题,最终再反馈至临床,形成可应用的技术和设备。”祝延红告诉记者,此次临床研究院中新设立的医用人工智能和医工交叉研发中心为主动对接研发企业和医工交叉科技企业提供了平台,有助进一步解决供需精准对接问题。

截至目前,市一医院已与原能细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细分领域业内头部企业,在细胞治疗、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和微创技术等方面建立了深度合作;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协同合作,建立医用机器人、先进医用材料联合研究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月,市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董频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智能研究院等团队共同领衔的“支撑喉镜管腔内自进化、口腔种植专用手术机器人研发及评价改进研究”正式启动。如今,该项目已初见成果。

探索市级医院临床研究“市一模式”,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研究院来了-信息快讯网

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中唯一一个口腔及喉部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项目,董频告诉记者,这台机器人能根据不同手术部位的需要,完成多种刀具治疗、精确种植等动作,该机器人还融合了三维实时图像监控系统,通过基于虚拟手术空间与增强现实的引导定位系统,建立全方位全手术过程的安全系统。

今年,市一医院获得了9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名列全国前茅。“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完成‘从以临床诊疗为重向临床诊疗与临床创新并重’和‘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型为以健康为中心’两大转型目标,助力‘健康中国’‘健康上海’建设。”郑兴东说。

作者:李晨琰 金平 胡杨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唐闻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12年帕金森患者度过“药物蜜月期”, 市一医院手术助其摆脱“震动模式”
“顶天立地”建设一流学科,华东师大新设统计交叉科学研究院
时隔32年后,这些画坛“老炮儿”又重聚上海
全面展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格萨尔》!这部上海纪录片载誉而归
守正创新 服务大局 ——上海市政协谋求新作为
刚刚,“新鉴真号”护送唐招提寺文物抵达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
中国人权研究会就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2019年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发表声明
超载大卡车“冒险”驶入高速……上海半天查处违法超限超载车辆17辆
怎么还吃,胃里没点数吗?《细胞》研究刷新认识,撑不撑还得问肠道
意大利教育大学和研究部部长: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促进社会价值的真正体现
上海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中心今日启动
肺移植为什么这么难?在全国173家具备器官移植手术资质的医院中,只有36家具备肺移植手术资质
浦东人民有福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浦东院区)就诊信息都在这里
《欧盟及其成员国移民与难民问题研究》新书发布式在沪举行
上海最老西医院院史馆开馆:首度披露合信医学译作手稿,孙中山之子、何香凝赠物均有展示
细胞免疫治疗中国创新再下一城!张江药企美国血液病学会年会上公布最新临床数据
以线代刀,非遗顾氏外科“拖线疗法”40年已成中医微创技术典范,临床应用不断扩大
促进临床研究、培养医学人才,这一聚焦中国肿瘤临床和科研发展的基金今日启动
24小时不停转,以心守护百姓之“心”,乔增勇带领团队将奉贤区中心医院心内科打造成全区首批医学重点专科
汇聚“长三角”之力,让食管癌患者更受益!上海市胸科医院牵头建设“长江胸科食管数据库”成效初显
又一起棘手发热待查病例,男童出生后反复发热!《自然》刊登重磅研究:都是全新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作怪
国家大剧院即将迎来12岁生日!将在公众开放日奉上艺术盛宴
2.7亿!上海金融法院处置首支大宗股票竞买成功
组织生活怎么过得有趣有料有效?上海这个街道试水了100场“邮票党课”,党员们这样说
未来科创教育关注人文科学,5G、去中心化等新技术将变革教育:2019上海国际STEAM创新科学教育博览会开幕
文汇时评 | 上海先进制造业如何赢得未来
200余家上海市网络视听企业和机构参与精准扶贫,网络视听+成为扶贫公益新杠杆
南京大屠杀研究专家张连红:需更关注生活史和家族史 关注幸存者及后代心灵创伤
打破依赖进口格局,上海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牵头国内首个肺癌抗血管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
全球唯一金奖!“达芬奇”或不再是唯一,市六医院自主研发手术机器人正在转化中
将现代生土营建研究引入我国乡村建设 中国学者再夺“世界人居奖”
多国布局“攻克肿瘤”计划,交大医学院牵手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共建肿瘤研究国际合作网
医院是生死相搏的地方,生命之光令人动容:这家上海三甲医院十名党政领导自愿登记器官捐献
喝酒容易脸红还和阿尔茨海默病有关?看看斯坦福大学的最新研究怎么说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