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不停转,以心守护百姓之“心”,乔增勇带领团队将奉贤区中心医院心内科打造成全区首批医学重点专科

2019-12-09信息快讯网

24小时不停转,以心守护百姓之“心”,乔增勇带领团队将奉贤区中心医院心内科打造成全区首批医学重点专科-信息快讯网

▲奉贤区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乔增勇。 (奉贤区中心医院供图)

中午11时23分,奉贤区中心医院急诊大厅内,呼叫系统响起:“一疑似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到达医院。”不到1分钟,患者生命体征采集完毕,早已等候在抢救室内的心内科医生迅速给患者进行电除颤。一旁,胸痛中心团队已在讨论下一步手术方案。“行急诊支架植入术。”5分钟后,奉贤区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乔增勇下了指令。30分钟内,手术完成,患者未再发作心跳骤停,意识开始转清。这是记者日前在奉贤区中心医院胸痛中心目睹的一幕。

入冬以来,气温骤降,区域内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猛增,但听到“乔增勇”名字,患者就如同吃了一颗定心丸。来到奉贤11年,乔增勇带领团队将心内科打造成奉贤区首批医学重点专科,患者信任的背后,是乔增勇带领团队24小时不停转的以心换“心”。

打造一条绿色通道,居民迎来“知心人”

“你们这里心肌梗死的病人怎么处理?”“都转到市区去了,这里看不好。”这是11年前乔增勇刚到这里时,他和当地医生的对话,让他记忆犹新。2008年,时任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的乔增勇来到奉贤区中心医院,当时医院还未单设心内科,大内科统管所有内科疾病,最好的检测仪器是一台16排螺旋CT。

正式成为心内科主任后,乔增勇从三件事着手开展工作。一是盘点“家底”:当年医院年接诊150余名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余例,死亡率约50%,几乎所有患者都需转往三级医院;二是公布自己的手机号,为所有患者提供一张“医患联系卡”,并承诺“24小时不关机”;三是打造一条24小时绿色通道,提出先治疗后收费。

居民老王就是这样捡回了一条命。凌晨2时,他突感胸部不适,120直接将其送往奉贤区中心医院,家属在途中联系了乔增勇。急诊、检验、放射等科室积极与心内科联动,乔增勇第一时间作出诊断——大面积心梗。导管室随之激活,手术顺利完成。曾经病发须耗时一个半小时赶往市区大医院救治的情景不复存在,居民们迎来了“知心人”。

守着这条绿色通道,乔增勇养成了习惯:浅眠,听到手机响能立刻起身;不应酬,时刻保持最好状态救治生命。2017年,绿色通道升级为胸痛中心,乔增勇也从院内“管”到了院外:医院与区120急救中心、2家二级医院及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建立区域胸痛中心协同救治体系,区内居民一旦出现胸痛症状,30分钟内即可获规范救治。

带出一支精英团队,忙碌之余勤于学习

在病人口中,乔增勇有个绰号——“没事医生”。每当患者焦急万分前来就诊,他总会先道上一句“没事……”,寥寥数语便巧妙化解病患的负面情绪。不过,对待患者是“没事医生”的乔增勇,对待科室医生却是“一点小事都是事”的严厉主任。

对心内科医护人员而言,每天的晨交班都是考验。“主任说话不留情面,气氛很紧张。”奉贤区中心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刘化进回忆,一次因一份书写不严谨的出院小结,乔增勇气得直拍桌子。那是位因冠心病前来随访的病人,乔增勇细细询问得知,病人正服用的药物与出院小结有出入。药物信息不对称可能酿成大祸,他大发雷霆:“心脏病患者一点耽误不得,怎能出现如此纰漏?”

除临床与科研,带团队是乔增勇十分看重的事。从一名光杆司令到培养出20多名成熟医生,他花了很多心血。“只要你想做,我就让你尝试。”但乔增勇也画下红线,绝不拿病人的生命开玩笑。因此,手术室中常常有这样一幕:他将主导位置留给年轻医生,自己站在一旁守护,关键时刻予以指导。让乔增勇自豪的是,团队成员踏实勤奋,忙碌之余,还能挤出时间继续提升学历,精进技术。

建立沟通群组,大幅提升基层医生诊断能力

如今,奉贤区中心医院心内科年门诊量达15万人次,平均一年开展1500多例心脏介入手术,300多例急性心肌梗死……

行医已至第31个年头,乔增勇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心血管疾病年轻化趋势明显,病人越来越多。他直言,心血管疾病防治不能只管中间(手术),不管两头(预防与康复)。为此,他牵头成立了冠心病俱乐部,通过讲座、问答等形式为居民宣传心脏病预防知识;建“奉贤胸痛中心”微信群,从区卫生健康委领导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救治体系内所有医疗机构相关医护人员均囊括其中。

“无论是深夜还是凌晨,乔主任都会及时回复。”南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钱燕告诉记者,乔增勇常在群中发送患者检测报告、术前术后影像对比视频,潜移默化下,基层医生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能力大幅提升。这也契合了上海市卫健委推行分级诊疗的最初设想,疑难危重到大医院,预防、康复留在社区。

如今,奉贤区心血管疾病区域化管理已慢慢走上正轨,乔增勇希望进一步做实“三全模式”,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方位提升,最终造福奉贤区687.39平方公里辖区内的115万余名市民群众。

>>>相关链接

人物小传

乔增勇,奉贤区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CCU(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主任。上海市首届区域名医、首届“滨海贤人”领军人才、奉贤区医学领军人才。从医31年,他在心内科疑难、危重症疾病诊治方面造诣精深,共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基金课题1项、市级科研课题3项,参与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关支撑课题6项,获地市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


作者:李晨琰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顾军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 | 瑞金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赵维莅:“逆流而上”的最美女医师
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 丨上海交通大学医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梅举:“金刀”技术服务,似火激情创新
【视频】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 |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大内科主任李素:为病人服务前,先向病人学习
智能“黑匣子”实现精准雨污分流,奉贤区首批改造的6处垃圾箱房已试运行
首届沪台少儿影视戏剧文化交流活动在奉贤举办
国际首次!上海九院匡延平团队攻破这种“不可治愈”的不孕:罕见不孕症患者成功诞下健康婴儿
中医在上海将迎新利好:四大区域中医医联体覆盖全市,联动综合医院,下沉社区
扎根美国核心市场,多款高端医疗装备进驻顶尖大学医院!这家上海科创公司亮出首份“出海”成绩单
中国疾控中心:新报告老年人艾滋病感染者增长明显
教育学家李玫瑾:年轻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上海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成立
复旦大学邓勇辉团队在超分子组装合成新型半导体纳米线气敏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陪伴式”扶持青年舞蹈力量,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推出“青年孵化平台”
手语陪护、心理舒缓、急救培训,这些上海各大医院里的志愿服务有没有暖到你?
从一间车库到全球总部!今天,华领医药在张江“落定”全球管理总部和研发中心
36岁查出胃癌,被多家医院宣判“死刑”,不言放弃的他今在医院领到“重生证书”
全国首例!“小编”团队要散伙,微信公众号收益该如何分?
“模糊地带”大家踢皮球?新虹街道这个城运中心让多部门联动的时间缩短至15分总
不出社区“约上”三甲医院专家,百姓:太惊喜!中山医院试水远程教学会诊模式
她姐姐住在她的甲状腺里,亲子鉴定“哭”了,有些人可能有两套DNA
教育专家孙云晓:父母管教孩子,别错过“黄金时间段”
汇聚“长三角”之力,让食管癌患者更受益!上海市胸科医院牵头建设“长江胸科食管数据库”成效初显
多策并举,把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解决在基层,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诊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这家近郊医院床位“一刻不闲”的背后,看上海构建“顶天、立地、强腰”医疗新体系
最新!上海理工大学顾敏院士团队研发世界上首个超宽带光学全息技术
“家门口”就有优质儿科诊疗!上海超半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看儿童常见病、多发病,61家开设单独门诊
5G+云+AI加速推动五大中心建设,上海政企智能升级正当时
CBA | 团队篮球败给了个人表演,上海男篮客场负于吉林
以新型判例确立“中心城市”地位,22位专家受聘,为上海知识产权立法及重大政策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怀孕时期罹患多囊肾,不想竟是遗传病!国妇婴与市六医院合作开展5G远程超声会诊及基因测序分析
上海岳阳医院携手老字号蔡同德走进非洲,中国-毛里求斯中医药中心正式开张
让美育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奉贤区邀专家探讨“全域美育工程”
重型颅脑创伤救治需全球合作!江基尧团队受邀《柳叶刀神经病学》点评全球颅脑创伤研究进展
探索市级医院临床研究“市一模式”,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研究院来了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