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自愿单身妈妈”成为选择

2015-10-25信息快讯网

文汇报记者 王卓一

“‘每个人都有一个爸爸。’前几天我听儿子的朋友这样告诉他。‘不!我就不是。’我的儿子回答道。”现年45岁,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从事律师行业的安妮·帕特莉西亚·拉尔斯道夫说,“他今年7岁,从两岁起他就知道,自己是一名供体授精婴儿,我们的家庭只由我和他组成。既当爹又当妈的经历对有些人而言可能是艰辛的,但对我来说却是再好不过的事。”

据英国《卫报》报道,近年来,像拉尔斯道夫这样自愿通过人工授精成为单身妈妈的人在丹麦越来越多。在北欧,人工授精、试管婴儿都不是稀罕的事物。谈及这些,北欧人有自己的说法,即“艺术孵化”。1997年,丹麦法律允许所有女性通过人工授精方式受孕,包括同性恋者和单身者;2007年起,其费用由政府承担。此后,进行“艺术孵化”的单身女性不断增多。目前,丹麦每十个通过人工授精出生的婴儿中,就有一个归属于这样的单身妈妈。

是什么令女性“自谋出路”

然而,大多数丹麦女性一开始还是不愿成为单身妈妈。根据哥本哈根大学医院对该国9个公共生育诊所内就诊女性的一项调查,90%的被调查女性希望与一名男性伴侣生下孩子。“大多数人表示成为单身母亲只是第二套选择。”哥本哈根大学公共卫生教研室副教授龙恩·施密特说,“三分之二的女性曾经有过一名伴侣,并且希望与伴侣生下下一代,然而她们的伴侣却没有准备好。”在丹麦,单身女性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了36岁,她们往往不得不选择通过人工授精成为单身母亲。

41岁的茨格内·弗约德来自哥本哈根附近的腓特烈松,是一名法学研究生,同时也是一名治疗师。她身边的男人或忙于事业、或沉醉于电脑游戏,根本没准备好成为父亲。在对通过传统方式生儿育女不抱希望之后,她又拒绝了一夜情生子、领养等途径,而选择经由人工授精繁衍后代,身边的朋友也都很支持她的选择。2012年,弗约德产下了一名女婴。

丹麦实行高福利制度,并拥有世界上最高的母亲就业率。在丹麦,一旦婴儿出生,家长将获得52周的带薪育婴假,相当于整整一年,并且婴儿保育费用的四分之三由国家负担。南丹麦大学欧登塞校区医院生育实验室主任卡林·厄伯表示:“在丹麦,单身妈妈接受人工授精比在其他国家更容易,社会会容忍并接纳这种现象。丹麦人对大多数事情都很开明。”

厄伯还补充道,丹麦人现在“长得更慢”了:“你20多岁时还能活得像个少年,很多丹麦人30岁了还处在学习阶段。然后你需要把几年时光花在事业上,不知不觉就35岁了。”很多丹麦女性就这样错过了生育的最佳年龄,这也是需要人工授精的女士逐渐增多的一个原因。

单身母亲不妨碍孩子健康成长

有人担心,孩子生活在缺乏父爱的家庭环境中能否健康成长。对此,拉尔斯道夫显得并不在意:“研究表明,自愿成为单身妈妈的女性所抚养的孩子在测试中比其他孩子略胜一筹,比起离婚后的女性带的孩子更好。”

剑桥大学家庭研究中心的苏珊·布隆伯格教授进一步分析道:“传统观点认为,单亲家庭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但这种观点的考察对象往往是经历过意外怀孕或离婚的家庭。‘别无选择的’单亲家庭中的母亲患精神疾病的风险很大,还常常面临着与前任伴侣的紧张关系,而基于自愿而构成的单亲家庭则一般不会遭遇这些。”

虽然丹麦的单身妈妈们对自己当下的生活表示满意,但她们中的大多数却正在打算结束这种状态。拉尔斯道夫目前正在跟人约会:“我依然希望遇到一个对的人,让我的女儿能够拥有父亲。对我而言,父亲是一个做午餐便当盒的人,是个早上对女儿说早安、睡前亲吻女儿的人,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始终伴随左右。我只是还没遇到这样一个人而已。”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