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评论之六
肖林
核心观点
创新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战略抉择,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当前,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我们必须把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为增强中国经济竞争力奠定扎实基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要求出发,对“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作出了深刻阐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全会把创新放在五大发展理念的首位,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国家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创新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战略抉择
创新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战略抉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创新,这次又把创新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论断。这些论断是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孕育、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重任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忧患意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现实性。
从全球范围看,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当前,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带动了关键技术交叉融合、群体跃进。这一趋势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对新形势下构建中国经济新动力带来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我们必须把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为增强中国经济竞争力奠定扎实基础。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逐渐从数量扩张的粗放式增长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集约式增长转变。随着投资的边际效率不断递减,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减少,过去依靠大规模要素投入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面对这些重大的趋势性转变,只有依靠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才能推动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依赖规模扩张转向提高质量效益,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关键要创新发展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是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也是解决一切矛盾、问题和困难的根本所在。但我们追求的发展是注重质量结构效益的发展,是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全会从战略全局高度,确立了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阐明了创新发展的丰富内涵和实施路径,为我们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提供了重要思想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按照全会部署和要求,切实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实现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统筹推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全会强调,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这是新形势下中央提出的新要求,内涵十分丰富。我们要从创新的系统性、整体性出发,把创新的精神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统筹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统筹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合作创新,实现各方面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
——以改革开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创新发展,最紧迫的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创新活力。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以开放促改革,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发挥市场机制的选择作用,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链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为创新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下更大功夫。自主创新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和关键。我国作为快速崛起的发展中大国,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顶尖水平,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之地,前瞻布局一批科技创新基础工程和重大战略项目,力争实现科技创新的跨越式发展。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进工业强基工程,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努力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抢占全球产业发展制高点,为创新奠定坚实的产业支撑。
——大力集聚和培养更多创新型优秀人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我国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应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做文章。要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更加注重培育和集聚各类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更加注重强化激励机制,给予科技人员更多的利益回报和精神鼓励,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构建创新型人才教育模式,把激发创造力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书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