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空”利好频传“朋友圈”
■本报特派记者 王星
这几天的朋友圈里,传递着一个个让喀什人为之振奋的“重大利好”。
“双十一”那天,巴基斯坦正式向中国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移交瓜达尔港自贸区2281亩土地的使用权,租期为43年。中巴经济走廊上最重要的一块海上拼图,在这一刻得以完整。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的旗舰项目,它的起点和终点正位于我国最西部的喀什市和巴基斯坦西南的瓜达尔。作为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全长3000公里、计划于2030年完工的中巴经济走廊将是一条包含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覆盖的“四位一体”通道。
中巴经济走廊建成后,除了将极大拓展中巴贸易往来,我国从中东进口的能源也可绕开马六甲海峡,转而通过瓜达尔港直接上岸,然后经陆路到达喀什运往全国,运输路程将缩短85%。喀什将有望成为“世界级”的物流中心和贸易中心。
作为中巴经济走廊中最重要的公路,喀喇昆仑公路两端最近捷报频传。由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揽的喀喇昆仑公路堰塞湖改线项目近日在巴基斯坦举行了竣工仪式,由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孙卫东共同为项目揭牌。
喀喇昆仑公路北起中国新疆喀什,经中巴边境口岸红其拉甫,南至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穿越喀喇昆仑、喜马拉雅、兴都库什三大山脉和帕米尔高原,全长1224公里,是连接中巴两国的一条“天路”。2010年1月,一场由暴雪引发的特大山体滑坡,阻断了山下河流并形成巨大堰塞湖,淹没了24公里路面,喀喇昆仑公路由此中断了整整5年。为了重新打通“友谊之路”,我国向巴方援建堰塞湖改线项目,历经1000多个日夜的努力,挖掘5条隧道、架设2座大桥,终于让天堑再变通途。
与此同时,位于“天路”国内段中最险要的部分——奥依塔克镇至布伦口水库段的公格尔隧道日前也顺利贯通。原先这段紧挨悬崖峭壁的搓板路,被来往司机比喻为“老虎嘴”——不仅行车危险度高,每逢夏季泥石流、山体塌方、山洪等自然灾害高发期,还常常要遭遇道路阻断。如今这条特长山体隧道的贯通,意味着来往车辆将可彻底绕开自然灾害频发路段,不再“与虎为伴”。
全长70公里的奥依塔克镇至布伦口段工程将于明年9月完工,改建后的路面上升为二级公路标准,设计时速由原来的40公里每小时增加至60公里每小时,届时,从喀什市前往红其拉甫口岸的时长将较现在大为缩短。
就在两天前,又有媒体报道称,中国民用航空局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于11月9日至11日对新疆塔什库尔干民用机场预选场址进行现场踏勘,并在喀什召开《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民用机场选址报告》评估会议,正式启动塔什库尔干机场建设项目。算上刚刚开工的莎车机场、即将开工的图木舒克机场……喀什地区今后将拥有四座机场,以及更多往来全国和中亚的航线。
“一带一路”上的喀什,未来大有可期! (本报喀什11月15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