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业奇葩 是培养素质还是考验家长

2015-11-27信息快讯网

作业千奇百怪 全家手忙脚乱

为给3岁女儿完成今年万圣节作业,大连一父亲制作南瓜灯时刺破指动脉送医;同期网传的另一幼儿园作业更令众家长抓狂:用废弃材料做台电视机,要能看能发声。

幼儿园到中学,小报做不断

赵志刚是省城一家国有企业职工,6岁的女儿今年9月刚上小学一年级。开学不到一周,老师要求每位同学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为主题做一份A4纸大小的小报。“孩子大字不识几个,对相关内容也所知寥寥,哪做得了小报?”赵志刚说,领到任务后,自己便开始忙活起来,上网找资料、选图片,用word编辑、排版、美化,还专程到文印店打印出来。“后来感觉做得太专业了,有点假,又重做了一份。”再度构思、规划后,赵志刚用铅笔在纸上画好版面,将打印的文字剪成不同形状贴上去,又让孩子画了些图案做装饰,整整折腾两天才完工。到学校一看,发现多数小报都出自家长之手。

“类似作业,在幼儿园就已经习以为常。”张凤仙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上幼儿园大班的女儿已经以文明礼仪、安全防范、秋日景色、垃圾食品等为主题做过多张小报,而且老师明确要求打印出来。

“孩子从幼儿园到中学,小报不知做了多少次。”年届五十的高诚(化名)是一位媒体编辑,女儿读大学二年级。提起经年累月陪女儿做小报的经历,高诚直言不胜其烦:“端午节、重阳节、迎接党的十八大等各种主题小报都做过,不仅要买纸、收集资料、编辑排版,还得彩色打印。耗时费力不说,关键是没用。”

为了打印小报、照片等各种作业,张凤仙的同学早在女儿小学三年级时就专门购置了打印机。如今,女儿升入高中,打印机忙碌依旧。

南瓜灯、小米画……花样作业全家上阵

“做小报还算常规的,其他五花八门的作业你想都想不到。”40岁的罗洋(化名)也是位媒体编辑,儿子上幼儿园大班。提起孩子的作业,罗洋如数家珍:用硬纸片做鞋,拿废旧材料制坦克,用橡皮泥在盘子里捏造型,画端午节的画,要有龙舟、有粽子。

张凤仙女儿上中班时,某晚作业为用小米、绿豆粘幅画。普通胶水不行,她专门买了白乳胶。在纸上画好图案后,张凤仙抹胶,孩子往上粘,俩人一直干到夜里11时多。

“要是遇上各种节日,更让人吃不消。”罗洋儿子所在幼儿园10月30日举行万圣节亲子活动,要求家长和孩子制作面具,准备服装。“我这个相对简单,老师已经在红纸上画好蜘蛛侠图案,我只需描粗、剪好,钉上松紧带就行。”罗洋说,同事的儿子也上幼儿园大班。为给儿子完成万圣节作业,同事专门购买南瓜,并按照网上所授方法,用刀雕刻出眼睛、鼻子、嘴巴等造型。精心制作好南瓜灯,又给孩子买了斗篷、头饰、面具、手握灯饰和成人面具等。忙碌一周后,10 月28日,同事发微信展示了万圣节全套装备,立即赢来点赞一片。面对“又发掘了潜能”的调侃,同事回复:快疯了。

张强在一家外企工作,儿子今年9月刚上小学。国庆节后,老师要求参加征文活动,让孩子口述故事并手抄一份后,将电子版发给老师。当晚,张强将儿子所讲内容输入电脑,儿子则依葫芦画瓢照抄一遍。“孩子入学才一个月,很多字都不会写。”张强说,眼看已过晚上10时,故事抄了不到一半,他只好握着孩子的手写,后来干脆由自己代劳。

培养素质还是考验家长

除了手工,孩子作业还有难度系数更高的。10月12日,有网友将一幼儿园作业传到网上:家长和孩子用废弃材料做一台熊猫牌电视机,要能看能发声。还有要求中小学生出书、绣十字绣、做PPT、拍微视频的……几乎没有幼儿和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一听儿子说有作业,我头皮都发麻。”罗洋说,作业经常是头天布置,第二天早上就要交。孩子一来做不了,二来速度慢,为了让孩子早点睡,她索性越俎代庖。

高诚的侄女是名初三学生,本学期刚上化学课,某晚作业为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要求做完发至微信群。家里既无器皿,又无试剂,最终50余学生只有两个人完成。

“做了这么多作业,孩子素质提高没有不知道,反正我是体美劳全面发展了。”张凤仙说,自己和丈夫都不擅绘画、手工,每次都是赶鸭子上架。有时急了,就在平板电脑上找到图案放大,再将白纸拓上描出来,孩子还兴致盎然地品评爸爸、妈妈谁画得好。

面对家长吐槽,省城一位小学老师表示,这种带有实践探索、培养素质的作业,只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引导或指导,老师和家长都不应将其当做命令式任务,应根据孩子情况有差别地完成。

“作业做得太差,别说老师不满意,孩子自尊心也受打击。”对此,张凤仙不以为然:“一次老师要求做小报装饰教室,我让女儿自己画了幅画,去了发现别人都是打印的,结果女儿那幅较为幼稚的画没贴。”

“我们那个年代没进行素质教育,我认为自己还算素质全面,办报纸、做家务、踢球、种地、与人交往都游刃有余……现在老喊素质教育,孩子们却连基本生存能力都缺乏。”高诚认为,素质教育有必要,但不能简单体现在办小报、做手工上,而应更多付诸生活点滴。

作业应注重可行性、有用性

“不考虑学生实际能力、兴趣和课程目标,没有贯穿学以致用思想,盲目随大流,是目前实践类作业存在的最大问题。”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汪华英认为,无论幼儿园还是中小学,作业首先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父母可以帮忙,但完成主体必须是孩子。同时,要对社会有用或能表达善意和真实情感。

“作业不切实际,家长成为完成主力,对孩子是极为不好的导向。”汪华英举例说,朋友的孩子小学成绩优异,手工作品也多次在全国获奖。升入初中,孩子成绩直线下降,高考补习两年均失利。后来得知,他的作业每天都经父母一一核对,手工也是父母动手,长此以往,孩子形成依赖心理,没人辅导就无从下手。

“不惟作业,很多情况下我们是用应试教育的思维在搞素质教育。”汪华英说,以课改为例,一说自主合作探究,就觉得必须围坐起来一个题一个题探究,并且自主、合作、探究、展示截然分开。“事实上,这是随时随地,融为一体的。”

“在素质教育名义下,现有作业存在大量无用甚至干扰孩子专注力的内容。”高诚直言,比如办小报、做手工、发豆芽等,孩子们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完成的作业,交到学校再也无人过问。“我宁可让孩子种地、做饭,也不会让她做这些貌似高雅的事。”

“国外教材每个章节都有旁注,标明所学内容能解决什么问题,对社会有何意义。”汪华英表示,不管留什么作业,关键要能促进学生思考,树立用所学解决问题的意识,这样学习才是主动、积极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