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成为医学生必修课

2015-11-21信息快讯网

要说服固执的大老板不要花3万元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选择“价廉物美”的微创腹腔镜手术,对冯硕来说有难度,除了不遗余力地摸患者的手以表关切,这位四年级医学生还不知如何更好说服患者。

这是昨天在瑞金医院临床医学院的课堂一幕,医学生根据老师现场下发的情景教案,临时扮演医生、患者。对这些未来医生而言,有些场面真不好应付,因为这些“刁钻”教案均由一线医生写成。本周,瑞金医学人文教研室举办“医学人文周”,这是最后一堂课,也是高潮所在,面向师生集中展示医学人文课程。据悉,为了推进医学人文教学,去年,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组建了医学人文教研室,“医患沟通”已成为交大医学院医学生的必修课。

大四医学生“吓出一身汗”

“医生,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大出血,你们是怎么搞的?”

“你们是不是出了什么差错?等这个手术做完我们要跟你们好好搞搞!”

“中转开放手术,会不会又出现其他危险呢?出了问题谁负责?”

面对家属机关枪式的质问,扮演医生的大四学生苗伊鸣有点招架不住,“我们现在先处理问题好不好,现在需要中转开放手术……”

“当医生有没有出一身汗?”看着扮演家属、医生的学生们回到座位上,瑞金医院泌尿外科医生何威鼓励同学们给苗伊鸣“打打气”,“我们要关爱医生,尤其是这么瘦弱的男医生。”

昨天的这节医患沟通课更像是一堂实训课,何威把全班30人分成6组,每组学生必须根据场景来演。苗伊鸣和另两名同学拿到的场景是手术室正进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脾静脉撕裂引发大出血,需要中转开放手术,作为主刀医生要到手术室外与患者家属进行术中谈话。家属术前已被告知存在中转开放手术的可能,但他们仍觉得是医生的过错,导致患者必须接受更大创伤的手术,他们满怀忧虑地跑到手术室外。

“如果你选择了外科,这是一定会出现的场景。”何威称此为医生必修课——“如何说出坏消息”,因为中转做开放手术,就意味着前面的治疗失败了。

“想象中的医患关系都是融洽的,没想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了解的突发情况越多,当我们真正踏入临床,就会处理得更好些。”苗伊鸣这样对记者说。

医学教育补上“人文”课

开设“医患沟通”课,对医学院来说,是近些年的新尝试。

“好医生需要一对‘翅膀’,一是技术,二就是医患沟通。医学院以前没有这样的教学,以至于我们这代人上临床就遇到很多困难。”何威感慨道。

“医患沟通”,涉及文化、心理、法律、道德与哲学等,这块教育是医学院此前缺失的。“一个好医生是需要文化熏陶的,这样他们才能透过人类的文化精神,传递对生命的关爱。”瑞金医院副院长沈柏用说。

2014年,瑞金临床医学院建立医学人文教研室,组成者都是热心于医学人文教育的医生,目前已累计有10名老师专门教授医学人文课程,他们都接受了中国医师协会总会下的“医患沟通”办公室培训,会根据临床经典案例编写教程。

眼下,这门“医患沟通”课已列入交大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法文班)和五年制(英文班)的必修课。

懂得共情是一种高境界

开设这门新课程是临床紧迫需要的,但难度也不小,起步阶段新问题不断。

昨日的课堂上,有学生分享了医疗剧中的人文困境。美剧《周一清晨》有一幕:医生刺激患者的深部脑组织,治愈了她的不自觉手部震颤,却也引发了意料不到的后遗症——欲望过剩。这给女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困扰。当她再找到医生寻求治疗,后者不以为然,“这又不是坏事!回家吧!”患者一怒之下请了律师。

“我拯救了你,你却要来告我?你的道德去了哪里?”医生为患者的恩将仇报怒不可遏。学生们看了大多陷入沉思,反问自己该怎么办。

医学的极限会引发很多预料不到的问题,为医患关系埋下炸弹。“这个片段提示我们,医生眼中的坏消息与病人眼中的坏消息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我们懂得共情,就是你可以不认同,但得理解,这是很高境界的。”何威说。

还有更多问题是无解或难解的。何威跟同学们分享了一个相似的真实病例:一个母亲带着孩子来到医院,希望让他“不再说脏话”,医生借助深部脑刺激术刺激了孩子特定的语言中枢,手术后,男孩真的不说脏话了。但后来,他成了强奸犯。母亲认为这是手术的后遗症,把医生告上法庭。

“有关医学人文,我们的关注才刚刚起步。我们要求学生看两个文件——侵权责任法、中国执业医师法,这是指导性文件,很多时候对学生的考核只能是原则性的把握。”在医学人文尚在起步的国内医疗环境下,何威和同事们可以教给学生的东西还比较有限,他们不断提醒学生们穿上白大褂后记住一句话:“底线是法律,上线是道德。”

■文汇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