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提升互联网时代的国家治理能力 探讨传统主流媒体的转型
文汇网讯(记者 傅盛裕 通讯员 余茜)“近年的舆论场,让我们感受深刻的,是职业群体的浮出水面。”这是人民网舆情研究室主任祝华新在11月27日举办的第三届传播与国家治理论坛暨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上的主旨演讲。他介绍说,近年来如医务工作者、媒体从业人员等职业群体在互联网上悄然聚集,表达共同的诉求,网络舆论从分散的“广场式”转向社群聚合的“沙龙式”。
(论坛现场。活动主办方供图)
“传播与国家治理论坛”由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举办,至今已有三届。今年的主题是“互联网与国家能力治理”,与会嘉宾们共话在互联网时代的舆论特征,如何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如何建设、完善与提升国家的治理能力。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承功、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尹明华、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副处长、复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怡列席会议。
传统主流媒体如何转型、提升加强传播能力?中央电视台上海记者站站长刘庆生介绍了央视的尝试:从改变主流媒体的语态开始。他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要从观点的灌输,转向以信息传播为主导,通过改变传播语态提高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传播能力。
网络舆论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呈现分层状,这已成为与会专家的共识。在众声喧哗之中,什么样的观点真正代表舆论?网络舆情是否就是民意?人民日报评论部副主任吴焰认为,对于复杂的网络舆情,媒体应加以辨别,尽量客观地涵盖各方面的声音,而不仅局限于网络平台。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以价值观认同主导舆论,才是提升主流媒体“执政”能力的良方。
而面对互联网上聚合成舆论力量的职业群体,人民网舆情研究室主任祝华新则呼吁,国家和主流媒体“应当尊重各方利益相关各方的表达,以制度和法治为利益诉求建立规则,在各方面利益博弈中,推进社会协同治理。”
作为论坛的系列活动,28日论坛邀请了数十位各高校新闻学院的知名学者参与“第一届 中国新闻传播学圆桌会议”,就国际传播、媒介融合、传统媒体转型等前沿议题分享研究成果、展开讨论。